有一個常識大家都知道:顔色對人的視覺和心理都會産生影響。所以家具的顔色能夠影響空間感,讓房子看起來更大或更小,也不用多做解釋。
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恐怕是:買什麼顔色的家具,才能讓房間顯得更大?色彩影響空間感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說三種最常見的因素。
一、差異要大
“看不見就會認為沒有,沒有家具的房間最顯大”,懷揣着這種想法,有的人就會選擇與環境色相同的家具。比如牆面是白色的,買個沙發也是白色的。
誠然,這種配色在入住初期的确會讓房間顯得更大——這是家具與環境的色彩相同。但是沙發和牆面的材質不同,老化變色的速度也不會相同。用不了多久,乳膠漆牆面就會發黃,而沙發上無論是油漆還是布料,變黃的速度都比不上乳膠漆。
于是我們看到的景象就是,牆面是乳白色,家具是純白色——這就變成了家具與環境色彩相似。
相似色的問題是“欲蓋彌彰”,本意是讓人忽略家具的存在,實際效果卻是由于色彩差異較小,反而讓人更好奇,想要看清楚色彩差異的來源。
與其這樣,還不如增加家具與環境色彩的差異。讓人知道有家具的存在,讓軟裝家具,稱為硬裝效果的點綴。
不僅僅是家具,整個房間裡的所有顔色,都要保證要麼相同,要麼有差異。千萬不要同時出現兩種相似的顔色。
二、數量要少整個房間内,無論是軟裝還是硬裝,除去黑、白、灰色以外,所有顔色種類的數量,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内——一般房間,最好控制在3種以内。當然這個數量與具體的裝修風格有關,如果搭配合理、彼此呼應,可以适當增加。
顔色的種類越多,越容易讓房間看起來更亂。家具也是如此:
1.色彩種類越多,視覺跳躍性也就越強。被這邊的顔色吸引一下,被那邊的顔色吸引一下——效果類似于滿地的内褲和襪子,進入房間以後全部注意力都在内褲和襪子上,就忽視了房屋的裝修,腦海裡隻剩下一個“亂”字。
2.色彩種類越多,孤立色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整個房間隻有某一處是這種顔色,稱為“孤立色彩”。孤立色彩會非常突兀,我們常常用孤立色彩做點睛之筆。比如下圖裝修中,就用綠色做孤立色彩,對整個房間進行點綴▼
但孤立色彩就像大海中的一個小島——隻有它自己的時候,你會覺得大海和小島的組合真美。但如果到處都是突出來的小島,我們反而會忽視大海本身,直接把它們稱之為“群島”。
三、填充感要低色彩會給人以填充感,一個房間被色彩填充滿了,就會顯得小。色彩的填充感,主要與以下三方面有關:
1.飽和度
飽和度越高的色彩,填充感越強。比如同樣尺寸的粉色和大紅色兩個家具放在一起時,粉色家具就會明顯顯得更小一些。
著名的莫蘭迪色系,就是降低色彩飽和度的典範。
2.明度
我們可以理解為,對光線反射能力越強的色彩,看起來就越小。什麼顔色對光線的反射能力最強呢?當然是白色了。
在某種選定的顔色内加入白色,就叫做提高色彩的明度——換句話說,就是明度越高的色彩,越顯大。
3.冷暖
冷色和暖色,對空間填充感同樣有影響——如上圖中的色環,紅色是填充感最強的顔色;與紅色相距180°的青綠色,就是填充感最弱的顔色。在它們之間,越靠近紅色的色彩,填充感越強;反之則越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