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後一個五保戶

最後一個五保戶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08:43:09

最後一個五保戶?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五保戶”常見于我國的農村地區,這種制度的設立體現了我國法律保護老人和兒童的一貫原則,是社會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具體體現,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最後一個五保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後一個五保戶(五保戶的故事)1

最後一個五保戶

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五保戶”常見于我國的農村地區,這種制度的設立體現了我國法律保護老人和兒童的一貫原則,是社會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具體體現。

我國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起始于1994年1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标志着我國正式建立農村五保供養制度;2006年3月1日開始施行的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規定的五保戶為:農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雖有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我們通常所說的農村五保戶為60周歲以上、且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多為男性孤寡老人,他們生活孤獨、性格封閉,是農村中生活困難的群體之一,目前每人每月享受到國家發放的近千元的生活和照料補助,全國幾乎每個縣都有五保戶,下面,我們就開始講起一個“五保戶”的故事。

“嗬,這家夥一步登天了!”聽說駐村的幹部從城裡給李應全拾掇來一車舊家具,八十多歲的趙五友發出感慨,和他一起閑嗑的兩個老頭也随聲附和。

李應全出生在解放前,是村裡的一名農村散居的“五保戶”,一直住在村裡給五保戶單獨蓋的五保房裡,前些日子家中突然失火,燒毀了半個屋子,僅有的家什所剩無幾。當天,聽到訊息後,村幹部匆匆趕過去察看情況,第二天就送去米、面、油,十幾天後,當地民政幹部和駐村幹部又跑前跑後的給他辦理了“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幫他把房子整修一番,還給他買來新床、新被褥。現在又給他添置了沙發、桌子、櫥子和茶幾,還送來了一台舊電視,一夜間,“土雞”變成“金鳳凰”,無怪乎三個老頭那樣說。

不僅是幾個老頭在羨慕,前天,當裝滿一車家具的汽車停在李應全門口時,過路的村民不時回望兩眼,眼神裡透着驚奇和羨慕。

李應全今年七十七,到了老年人過壽辰吃大魚的年齡,我們這裡的老年人過壽“六十六吃大肉、七十七吃大魚”的傳統,老李除了耳背,身體還算硬朗。趙長發說,這人性格孤僻,不大愛說話,可能年輕的時候,受過症!

村幹部說,按民政方面的政策,李應全可以去鎮裡的敬老院去養老,可他執拗,說什麼也不去,按他的話說:俺能跑能颠、自己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不給政府添麻煩!

村幹部幫他在院子裡建了個羊圈,有60多隻羊,忙時他除了喂喂羊,就是到山裡閑逛,遇到上山下坡的地闆車或爬坡的手扶拖拉機,他也幫襯着人家推推車,人家說聲感謝,他先搓搓臉、後擺擺手,就表示不用謝了,然後就夾着羊鞭轉身放羊去了。

李應全一生夠倒黴的。年輕時,正趕上生活困難,他給生産隊放豬,人在豬在,豬睡了人才能睡,人和豬在一個房間睡,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也要給豬吃喝,辛辛苦苦放幾年豬,一年當中最高興的時候,就是快過年殺年豬的時候,這一天是李應全最高興的一天。

李應全即放豬又兼職殺豬,因為他祖輩是屠戶,家裡殺豬的一套家什部分還在,每年冬天的臘八節,也是李應全村裡的殺豬節,這一天,李應全把豬捆個四腳朝天,兩個人用擀面杖把豬擡到面桌上,然後在香爐子裡點上三枝香,對着焚香爐口中念念有詞後,即開始殺豬

李應全先是圍上圍巾,然後圍着豬轉上一圈,看着自己放了兩年的豬,李應全依依不舍地在豬的哀号下,猛不丁的從豬脖子處捅上一刀,李應全明白,這一刀捅的又快又準又狠,才能讓豬的痛苦減輕幾分,這也是李應全的另一種憐憫和恻隐之心

每次殺豬,李應全捅的準頭總是又快又穩又狠,捅完這一刀,李應全把刀拔出來,哪邊接豬血的大盆緊接着由兩個生産隊的婦女同志遞了上去,不一會,豬血就接了一盆,旁邊就有外号叫“瞎德州”的老說書先生,說起了俏皮話,我給大家說說什麼是四大紅,“殺豬的刀、接血的盆,大姑娘的褲衩、火燒雲”,說完,衆人一陣哄笑,臉皮子薄的年青女孩臉色一紅,馬上就扭頭跑遠了。

放完豬血,李應全開始分豬肉,李應全用小殺豬刀把豬肉分成一塊一塊的,生産隊裡有多少戶人家,就分多少塊,總之按戶均分,每家一塊,大家過年都能吃吃肉,一年也這是年底能吃上肉水餃。分完肉後,李應全回家休息,剛要喝口水,李應全被生産隊長叫到了大隊院,大隊書記問李應全,你怎麼回事,往年都沒出過這種事,李應全問什麼事,大隊書記說:“有人說你給二妮家多分了三兩肉,咋回事嗎?”

李應全臉一紅,也不知道該咋解釋,分肉全憑良心,一般一刀下去,斤兩不會差多少,李應全也明白,自己确實有了私心,李應全喜歡二妮,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殺豬時候李應全看見二妮臉紅扭身跑了,那時就想着要給家裡人口多的二妮家多分一點肉,誰想着二妮的傻妹妹在街上和小夥伴比誰家分的肉多,回家看到肉後,大聲咋呼,我家肉多,我家肉多,李應全被人舉報到大隊部了。

李應全真是百口難辯,索性直接回家睡覺,不管了。誰知李應全睡到半夜又被大隊書記叫了起來,原來,有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在二妮家門口說起多分肉的事,還悄聲地議論說,李應全和二妮在大隊的打麥場說過話、悄悄拉過手,二妮惱羞成怒,哭鬧着要上吊,大隊書記要李應全去二妮家把多分的三兩肉,拿回來送到大隊部去。

“就是這個意思,你不去拿,誰拿都不合适”,大隊書記對李應全勸道。李應全沒辦法,去二妮家拿回多給的肉,二妮也在後天,匆匆忙忙地在媒婆的引領下,到離家80裡的外鄉出嫁了,據說,彩禮讓二妮爹很滿意;從此以後,李應全從青年至中年,又到老年,終生未娶,直到60周歲後,成了五保戶。

1978年,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分地後,李應全分了半畝地,這些地對一戶人家來說,養活自己足夠了,就有人勸李應全找旁村的趙寡婦,這樣還能多分一個人的地,李應全過慣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就和别人打起了哈哈,抿嘴一笑,就當知道了。

據說,後來趙寡婦聽說了李應全和二妮的故事後,覺得李應全是個有責任心、能擔當過日子、用情專一的好漢子,還專門湊李應全到鎮上賣糧食的機會,遠距離觀察了一下李應全,可能覺得李應全不是她的“菜”吧,這媒虛無飄渺的鄉村愛情故事,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改革開放後,李應全看到鎮上的誰誰誰,做生意或賣衣服掙了錢緻了富後,就下定決心自己養羊,每年養三四十隻,很是紅火,可是,連續三年,他的羊都被人偷跑了,他很懊惱,索性不養了。但無論如何,還是攢下了四千多元。

他自以為聰明,把錢裝在酒瓶裡藏起來,可是盡管這樣,仍舊沒擋住賊的眼睛,那酒瓶像牽他的羊一樣讓賊順手牽走了,他最後還是一貧如洗。他說,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這幾年李應全總算過得平靜了些,一切順順當當。萬萬沒想到,自己不慎,家裡又失火了,房頂燒了個大窟窿,床鋪被褥燒光了,最讓他後悔不叠的是,床下還藏着這幾年辛苦積攢的近四千塊錢,雖未燒成灰,但是一卷錢周圈還是被燒焦,當地民政幹部把錢拿到銀行去兌換的那幾天他還忐忑不安,後來除了一百元無法辨認沒換成,其餘全部給兌換,這消息讓他心裡真舒坦。

不知是李應全對災禍的淡定,還是當地民政幹部和村幹部的救助及時,招災後,人們始終沒從他臉上看到驚恐與不安。對來幫助他的人,無論鄰居還是當地民政幹部,他隻重複說一句:“沒有國家、那還有俺!沒有國家、那還有俺!”

到了2020年初,疫情嚴重的起來,這波疫情從城市在農村,全國上下都開始了史上最緊張、最嚴密的防疫工作,一定程度上,農村的疫情防控措施比城市裡面還要嚴格,實行了建國以來,最嚴密的封村政策,村莊的所有路口全部設立卡點,嚴防死守,嚴禁村民進出。

一時間,廣大農村仿佛又回到了那戰天鬥地的熱血年代,全國上下,基本上所有設置防疫卡點的村莊的村“兩委”幹部和廣大的志願者、返鄉大學生,都在卡點嚴格執行24小時防疫值班值守制度,從大年三十到陽曆3月份複産複工這個階段,大家堅持每晚都在防控卡點上值守,嚴格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手冊》的規定,每天堅持在村莊的公共場所消毒消殺,不留死角,建立村外來人員、外出務工人員返村信息台賬,嚴格執行重點監控、詳細登記、測量體溫“日報告、零報告 ”制度,做好疫情檢測、排查、預警等工作,确保落實到“每家、每戶、每人”。

在疫情最緊要的時候,李應全找到了村書記,對村書記說:這些年,大隊裡對我多有照顧,現在也到了我報答大家的時候了,趁着我現在身子骨還硬朗,我想加入村裡的疫情防控隊,替大家值值班,大家輪換輪換,一直值守,身子受不了。

村書記不好一口回絕李應全,就讓大家多讓着點李應全,大家都吃方便面,村書記時不時從家裡煮些水餃帶給李應全,李應全吃上兩口餃子,剩下的就都給大家分吃了。

疫情來勢洶洶,廣大村民剛開始多有不安、恐懼心理。這時,村裡組織志願者在村莊巡邏,宣傳教育村民,李應全又參加了志願服務隊,用最接地氣的方式,通過貼标語、拉橫幅、發宣傳冊、大喇叭宣傳等形式,把應對措施、嚴防聚集、健康二維碼辦理等各項政策宣傳出去,講得既清楚又明白,深深印刻在村民的心裡。

随着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村民在家裡呆久了多有煩躁情緒,李應全又按照村黨支部、村委會的要求,用大隊部的電話給認識的村民打電話,耐心解答村民提出的問題,并重點了解村民尤其是外縣、外市、外省需要居家觀察村民的思想、生活狀态,通過電話談心的方式與居家觀察村民常溝通,了解他們的身心健康,并和村莊的志願服務隊一同為居家觀察村民送去了蔬菜、大米、面條、消毒液、口罩等生活和防疫物資,全面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融入了濃濃的溫情與關懷。

到了2020年4月份,疫情有所緩解,村裡又組織了為武漢防疫捐款活動,村裡的廣大黨員幹部、群衆紛紛慷慨解囊、競相捐款,李應全捐了500元,村書記覺得李應全一輩子不容易,不想接收老人家的捐款,李應全說:“書記,你們幹部在一線為了我們老百姓付出了這麼多,我年紀大了,雖說也天天跑龍套的跟着村裡的後生們幹點活,但我明白其實幫不上啥忙,國家有難,我條件也有限,這錢是我的一點心意,我們相信國家,我還是那句話,沒有國家,那還有俺!以後肯定會好起來。”

過了2020年,2021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後,李應全的生活又恢複了平靜。他在自己的房子裡,生火做飯,習慣性地坐在門口看着羊圈吃飯。面對政府給修葺一新的五保新房子,滿屋的家具,電視裡内容豐盛的畫面,還有新床被,他能巴适地抽支煙,緩一緩勁,享受着他的後半生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