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稅前利潤,淨利潤,稅後經營利潤之間的區别和聯系,以及現金流量的推算。
注會财管避不開,管理用财務報表,首先要弄清楚的兩個公式;
淨利潤和稅後經營利潤,息稅前利潤之間的區别和
一、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 傳統利潤表中的“利息費用”
(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1-所得稅率)=淨利潤
息稅前利潤=淨利潤/(1-T)(又稱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注意:傳統利潤表中的“利息費用”,不包含資本化的利息費用,資本化的利息費用已經進入資産的價值。
二、稅前經營利潤=利潤總額 管理用利潤表中的“利息費用”
稅前經營利潤=利潤總額 利息費用
稅後經營淨利潤=淨利潤 利息費用*(1-所得稅稅率)
注意:這裡的利息費用包括資本化的利息費用,不僅僅是作為财務費用列支的利息費用,是廣義的利息費用。
稅後經營利潤=營業收入-付現成本費用-折舊攤銷-所得稅費用(A公式)
三、現金流量的計算
營業現金毛流量=營業收入-付現的成本費用 所得稅 (B)
=稅後經營利潤 折舊攤銷 (c)
=(營業收入-總成本費用)*(1-T) 折舊攤銷
=(營業收入-付現的成本費用)*(1-T)-折舊攤銷*(1-T) 折舊攤銷
=(營業收入-付現的成本費用)*(1-T) 折舊攤銷*T (d)
(ps:總成本費用包含付現的成本費用,和非付現的成本費用(折舊攤銷),公式BCD是考試中常考的公式,一定需要清楚理解,準确記憶的公式)
新建項目的現金流量計算,一般分為三個期間,一建設期,二營業期,三,終結期。
(1) 建設期的計,主要涉及長期資産投資,墊支的營運成本,原有資産變現損益對所得稅的影響。
(2) 營業期主要涉及營業現金流量的計算,主要是上述公式BCD的運用。
(3) 終結期現金流量,主要考慮①回收建設期投入的長期資産的價值,②回收墊支的營運資本(千萬不要忘記計算)③回收固定資産的殘值損益對所得稅的影響,資産如果賣賺錢了需要繳稅,如果賣虧了可以抵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