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女兒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曆的一個特殊時期。這個階段的女兒似乎喜歡锱铢必較,但凡家長有一丁點沒有讓自己滿意,女兒都會非常不滿意,甚至常常表現出對家長的厭惡和憎恨。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并不吃女兒這一套,心想着:“你這小丫頭片子,敢跟我較量,那我就必須讓你知道什麼叫做‘姜還是老得辣’。”
受這種心理的影響,家長們開始跟女兒盲目較勁兒,最終弄得親子關系急劇緊張,搞得女兒見到父母就像見到仇人一樣不開心,甚至部分孩子甯願周末住校,也不肯回家面見父母。
青春期,來得有些猛烈,往往讓家長們措手不及。有的孩子才十歲,就開始逆反了;而有的孩子逆反的時間不是一兩年,甚至從十歲到十八歲這個階段,都像一頭犟驢,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被家長“馴服”。
和青春期的女兒相處,就溝通技巧上面,家長至少要學會這四個——
一、用正面的鼓勵和誇獎,來減少女兒犯錯的幾率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仍有大部分家庭依然在沿用棍棒教育,這些家長希望用這種傳統的方式,讓孩子屈服于自己的威嚴之下。可事實告訴我們,你越是崇尚暴力,女兒就越是反感,甚至一輩子都會對父母青春期的暴力壓制而留下心理陰影。
那麼面對這樣一個曾經乖巧,如今嚣張的女兒,爸媽應該如何做呢?我們可以用正面的鼓勵和誇獎,來減少女兒犯錯的幾率。
(1)将以往的控制教育,轉為适度的賞識教育
棍棒教育的弊端,相信很多家長都已經感受到了。棍棒教育不僅能夠促使親子矛盾加劇,甚至會讓親子關系就此破滅。有的父母在管教女兒長期采用棍棒教育的情況下,女兒也誓死反抗,結果雙方都疲憊不堪,于是家長開始放棄女兒:“我不管你了,自生自滅随便你。”
如今,非常流行一句話“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其實并非空話,相反這正是無數父母靠着實踐而獲得的真理。爸媽在賞識女兒的過程中,不僅強化了女兒某個行為的正确性,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和動機,讓女兒時刻懷揣着一種“我要做得更好”的心态,來嚴格約束自己。
(2)從細節處,發現女兒的閃光點,并予以認可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通病——女兒細小的變化和進步,家長永遠看不見;家長每次最在意的都是女兒的哪裡又錯了,哪裡又不對了……無限放大女兒的缺點,将女兒的優點無限縮小化,這是大多數父母最擅長的事情,也是最錯誤的做法。
為人父母,我們要用一雙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女兒的閃光點。比如:女兒青春期的時候,對親情看得比較淡,平日裡看見某個親戚都懶得主動打招呼。但忽然有一天,女兒心情愉悅,主動和親戚打招呼,還家長裡短的聊了不少。這個時候,爸媽可以在當天單獨把這個事情拿出來進行點評,讓女兒知道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其實爸媽都放在心底。這樣一來,女兒也更願意用高标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3)注意說話語氣,以維護女兒自尊心為出發點
這兩天,我有一個粉絲私信我:“曦曦媽,我的女兒16歲,性格不内心但也不特别外向。她性格特别急躁,一生氣就喜歡扇自己耳光,讓父母看了極其心疼。”在接下來的了解中,這位粉絲也透露自己對女兒的說話語氣和态度方面,确實有點過火了。
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可家長卻習慣性把女兒當做小孩子,這也嫌棄那也看不上,滿嘴說出來的都是指責和看不起。試問,這樣的語氣哪個孩子能接受,就算是換成自己,恐怕也早已受不了了。在女兒10—18歲這個敏感時期,爸媽一定要注意說話語氣,時刻維護女兒的自尊心,讓女兒感受到父母的尊重真的無比重要。
二、想要女兒乖巧懂事,家長得從學會傾聽開始
“媽媽,今天上課有個男生給我傳小紙條……”女兒的話還沒講完,媽媽就開始毛躁起來了:“上課傳小紙條,我掙錢供你讀書,是讓你上課去傳小紙條的嗎?啊?你這一天天的哪件事情讓我省心了?你看你前幾天才……”女兒本想說,有男生給我傳小紙條,但我并沒有理會他。可媽媽太過心急,話隻聽了一半就開始狠狠的指責,導緻母女雙方的心情都特别糟糕。
家長喜歡抱怨女兒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女兒喜歡埋怨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下,就導緻了父女和母女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矛盾也越來越多。若想讓青春期的女兒乖巧懂事,家長得做好以下幾點:
(1)做一個少唠叨,多傾聽的耐心爸媽
很多家庭,不是媽媽會唠叨,就是爸爸會叨叨,總而言之都有一個家長極其擅長滔滔不絕的“念經儀式”。當家長唠叨得越多,青春期的女兒就有越多的厭煩,這樣的後果就是女兒閉口不談自己的事情,而面對家長的叨叨,女兒也習慣性自動屏蔽。
女兒青春期,我們盡量少唠叨和不唠叨,轉而多多聆聽女兒的心聲,
把女兒每一次的分享都當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來看待。耐心的聽完女兒的傾訴,用溫和的語氣指出其中的不妥,女兒開心我們陪着開心,女兒難過我們陪着難過。漸漸的,女兒自然願意毫無防備的接納父母的關懷。
(2)學會表達,給予女兒克服困難的勇氣
女兒遇到挫折怎麼辦?90%的家長喜歡采用激将法——“這點小挫折就把你打敗了,平時還吹牛說自己多麼多麼了不起。”“你不是挺拽的嘛?這個問題就把你攔住了啊?你未免也太垃圾了吧!”“我說什麼來着,叫你平時不要說大話,這會兒我看你怎麼解決這個事情!”
有些家長覺得,我用激将的方式,是想讓女兒更快的振作起來。但在女兒看來卻是“哎,這個世界連爸媽都看不起我,可能我真的很差勁、很垃圾吧!”換一種方式,讓正面激勵來給予孩子一種戰勝困難的決心,比如:“寶貝兒,爸媽相信你!”“不要怕,女孩兒也應該有冒險精神!”“沒關系,你隻要敢于踏出第一步,爸媽就覺得你特别不錯!”
(3)認可女兒的觀點,給予支持
女兒想出一個解決辦法,哪怕真的很不錯,可爸媽還是喜歡冷言冷語的評價。本來是希望從父母身上獲得認可和支持的,結果每次都讓自己失望。漸漸地,女兒自然不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女兒的想法,真的挺不錯,我們要及時認可和支持女兒,以此去增添女兒的自信心。如果女兒的想法,比較天真,還不是那麼盡善盡美,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有耐心的給女兒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給女兒一些有價值的參考。當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幫助時,下一次遇到類似事情,女兒也一定會事先跟爸媽溝通溝通。
三、不要用一句“都是為了你好”,來扼殺孩子的天性
“我每天起早貪黑的掙錢,還不是為了你好!”“我打你罵你,都是為了你好!”“你以為我為什麼要對你嚴格呀?還不是為你好!”“我做的每件事情,都是為你好!你别不知好歹!”無數父母,希望用“都是為了你好”來感化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可事實上,這句話會給女兒帶來嚴重的壓力和負擔。
不管家長對女兒的處罰是不是太重,不管家長對女兒的疏忽是不是太多,好像隻要家長把那句“都是為了你好”給加上,一切都變成了理所當然。“都是為了你好”不應該是一種命令、威脅、強壓、以暴制暴……
(1)征求女兒的想法,學會傾聽、理解和采納
給女兒制定學習計劃,給女兒購買衣服,給女兒報輔導班等等,這些跟女兒息息相關的事情,家長絕不能獨斷專行。我們要學會征求女兒的想法,這樣共同制定的學習計劃女兒更願意照着做,買回家的衣服女兒也更願意穿,報的輔導班女兒也更願意好好去上。
如果女兒和家長在某個事情上發生了意見分歧,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允許女兒把話說完,把觀點闡述完,千萬不要剝奪女兒說話的機會,也不要獨斷專行的替女兒做決定。學着傾聽和理解,合理的要求進行采納,不合理的要求進行優化,這樣的相處模式遠比逼迫女兒更高效。
(2)父母敢于承認錯誤,給女兒塑造一個知錯能改的标杆
家長明明冤枉了女兒怎麼辦?要麼抛下一句“怪我?我還不是為你好”就揚長而去,要麼就用暴力鎮壓女兒。這樣的方式,并不能讓女兒心服口服,相反會讓女兒跟自己有更多的嫌隙。錯了就是錯了,哪怕這個錯誤是女兒替我們指出來的,我們也應該積極承認錯誤,并且及時改正錯誤。
我們常常教育女兒,要做一個知錯能改的人。可是,很多家長覺得我一個大人因為一點小事兒還跟女兒道歉,今後我的威嚴何在?千萬不能有這種錯誤的思想,我們應該有覺悟給女兒塑造一個知錯能改的标杆,讓自己在陪伴女兒成長的時候也能進步。
(3)爸媽不要強詞奪理,請留給女兒申辯的機會
有時候,家長看問題總是很片面,在沒有細緻了解女兒的真實想法和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時,家長就喜歡一杆子打倒,說女兒錯了。如果面對你的指責,女兒存在異議,我們大可給女兒申辯的機會,給足時間讓女兒反駁觀點。
申辯不是狡辯,也不是強辯。隻有鼓勵和允許女兒把自己的真實想法等,用語言的形式闡述出來,家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女兒,才能更客觀的判定女兒的所作所為是不是自己定義的那麼差勁。
四、放低姿态,讓彼此的交流更加順暢、和諧
為什麼女兒青春期,家長跟女兒說不上兩句話,情緒就容易激動?為什麼看見女兒做任何事情,家長心裡都特别煩躁,總感覺這不順眼那不順眼?為什麼我們連一句誇獎的話都說不出口,對女兒的指責反倒是張口就來?
無數家長心中都有着這樣的困惑,這個結果顯然不是家長所看到的,但我們應該如何扭轉這個常常帶有負面情緒的局面呢?
(1)充分了解女兒,别片面性的判斷女兒的一舉一動
說到家長不了解女兒,大部分家長都不認同這個觀點了。他們認為“我每天跟我女兒待在一起,她是怎樣的人,難道我不清楚嗎?”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對女兒的了解都是存在片面性的,他們總喜歡站在家長的高度去判斷女兒行為的偏頗,卻不曾從興趣愛好、性格特點、情緒處理等全方位了解女兒。
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女兒,我們要學會經常和女兒聊天,建立信任關系,走進女兒的内心,學着站在女兒的立場思考問題。
(2)用微笑代替黑臉,用鼓勵代替嫌棄
女兒進入青春期,的确會出現一些令家人不适的舉動,女兒錯了我們耐心糾正就行。但有的家長卻習慣性的黑着臉,似乎女兒整個青春期家長都不會笑臉相迎。家長成天的黑臉,并不能成為女兒改正錯誤的動力,反而容易讓女兒破罐破摔,心想“哎,這個世界連我的爸媽都看不起我,我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家庭對于女兒來說應該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在學校和外面遭遇了不開心,回家卻還要面對家長的冷言冷語,這就是導緻女兒周末更願意住校也不想回家的根本。外面要學着用微笑代替黑臉,用鼓勵代替嫌棄。女兒錯了,我們糾正,但依然願意相信女兒能夠改好;女兒成績下降了,我們不打擊,因為成績下降女兒本身也難受,我們可以将打擊和不悅,轉為鼓勵,激發孩子的自信,讓女兒變得更加優秀。
(3)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放低姿态和女兒做朋友
“家長會有錯?我是她的爸媽,我做什麼都是對的!”“她是我女兒,我養她這麼多年,她憑什麼不聽我的?”“她跟我較勁,你讓我反思自己,這不是可笑嗎?”扪心自問,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心理?
為什麼别人和她的女兒一片和諧,但你和你的女兒卻像仇人一樣?學着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吧,如若再不改正錯誤的相處模式,親子關系隻會更加糟糕。當然,家長要學會放低姿态,學着和女兒做朋友,這樣你也會發現其實女兒并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差勁,相反你會覺得女兒的某些想法和做法其實也不是那麼的不可理喻。
——————
女兒青春期,也是家長需要學習的關鍵期。我們不能還把女兒當做三歲小孩兒來支配,我們應該注意溝通技巧,采取正面的交流方式來緩和親子關系。想改變女兒,不如用正能量帶動女兒,當我們的教育方式足夠正确的時候,女兒想逆反都成困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