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12v2a的電源,線長1.5m。還是1m長的超五類線,不過這次這白色的就不太耐髒了
有一說一,這電源不大好插,頂上那個插座就插不進
廢話不多說,請出今天的對比産品:在2017年首發價3699購入的R9000
測試部分1:信号強度本環節僅測試信号強度,不測速,因此直接把A2挂在R9000下面,兩者靠近放置,但為避免幹擾錯開信道
R9000 ssid:KOTORI2.4GHZ/KOTORI5gHZ/KOTORI60GHZ
A2 ssid:NEKOPARA
R9000已設置為美國信号強度(關閉DFS以避免被氣象雷達幹擾)
A2已設置為穿牆模式
測試地點1:樓底地面(路由器位于4樓)
當初換R9000就是因為原先的垃圾tp樓底下就一格信号完全沒法用一氣之下就換了,R9000在樓下的信号表現也确實讓我在這接近三年裡非常滿意,這次就看看價格隻有十分之一的A2,能在樓底有什麼表現
在此處測試,R9000的雙頻(60ghz穿牆為0不考慮)都可正常連接,其中5g信号優于2.4g,A2隻剩下一個5g但也可正常連接,2.4g卻不見了
這個測試點有點玄學,2.4g衰減竟然比5g嚴重
該測試點R9000得分!
測試地點2:直接把手機放在路由器上
該測試目的主要測試原始發射信号強度,用于和其他測試地點對比而比較信号衰減
A2的2.4g達到了-3,但5g都在-20以上
R9000則在2.4g達到了-1,5g達到了-6
初步推測A2的5g發射功率确實低于R9000,而2.4g主要因為内置天線原因弱于外置天線的R9000但發射功率基本接近。
我在A2的設置裡翻了半天,也沒找到修改功率地區的地方...作為全球企業,還是要加強一下國際本土化啊
該測試地點僅供後續計算對比,不打分
測試地點3:與路由器隔離一堵承重牆的房間
這個測試結果說實在有點迷惑,A2的5g和R9000的2.4g一樣,而R9000的5g和A2的2.4g一樣
考慮到A2發射功率小一些,在此處信号強度相當的情況下,該測試點A2得分!
測試地點4:一堵承重牆角 一堵空心牆遠距測試
這個房間距離路由器較遠,重點測試遠距離信号衰減
A2的2.4g确實強出我的意料了,竟然還能保持-56,而R9000已經掉到了-71
而5g确實還是受制于發射功率,A2還是弱于R9000
由于兩者各有千秋,此處追加一次ping測試
A2平均延遲29ms
R9000平均延遲16ms
兩者均未出現丢包,故取延遲小者,該測試點R9000得分!
測試地點5:連續穿透兩個承重牆角,且遮擋手機天線淨空
在這個信号死角爆肝是最痛苦的,每次都會各種丢包,甚至連之前撿來的百米網橋都不好使,一橫屏就丢包
R9000的2.4g在此處衰減嚴重,而A2的5g則幾乎不可用
此處優劣難分,追加一次ping測試
R9000平均延遲26ms
A2平均延遲25ms
兩者延遲接近,但R9000的mdev為20ms,大于A2的15ms(注釋:mdev表示ping值的離散程度,這個值越大,延遲穩定性越差),所以該測試點A2得分!
測試1總結
除去用于對比的一個測試點,剩下四個測試點中,A2和R9000可以說是各有特色。A2的2.4g穿牆能力非常強,但5g穿牆能力屬實薄弱。R9000憑借有源天線獲得了較強的5g穿牆能力,卻在2.4g上發揮不佳。
綜上,如果你的設備多數為支持5g的設備,R9000會有顯著優勢。但如果你有較多僅支持2.4g的iot設備,A2的表現會更穩定一些。
測試部分2:速度-無線下行本環節仍将兩台路由器靠近放置。
為了分别測試各個頻段的速度,關閉A2的三頻合一
每台路由器均使用有線個3連接至一台電腦,電腦使用everything搭建http服務器,測試文件為R6的數據包。為減少瓶頸,電腦均為全固态。由于R9000支持鍊路聚合,電腦與R9000的連接速率為2gbps,而與A2的連接速率為1gbps。
在開始速度測試之前,為避免USB3.0幹擾,已對R9000上挂載的硬盤全部使用鋁箔包裹數據線。
1.71G文件5g下行測試
R9000用時27秒,平均速度64.7m/s
A2用時32秒,平均速度54.6m/s
1.04G文件2.4g下行測試
A2用時76秒,平均速度14m/s
R9000用時64秒,平均速度16.6m/s
無論是2.4g還是5g,A2都相比R9000存在15%-20%的差距,本環節R9000勝出!
測試部分3:速度-無線上行本部分測試環境同2,但使用手機搭建web共享,使用電腦下載手機上的文件。為了便于查看速度和時間,統一使用curl下載(curl神教天下第一!wget退散!)
測試文件為1.93G的星光咖啡館與死神之蝶
R9000的2.4g用時169秒,平均11.6m/s,5g用時33秒,平均59.7m/s
A2的2.4g用時163秒,平均12m/s,5g用時34秒,平均58m/s
本環節測試結果和部分1的結果恰好一緻,A2的2.4g稍強而R9000的5g稍強,本環節兩者平局
測試部分4:速度-無線對傳本部分斷開一台電腦的有線連接,改為使用無線網卡連接,其餘與上一部分完全相同,重點測試路由器的mu-mimo能力。
電腦與手機均連接到5g頻段。考慮到A2有兩個5g頻段,為均衡負載,手機和電腦分散在兩個不同頻段上。R9000僅有一個5g頻段,手機和電腦均連接單個頻段。
測試用網卡為bcm94360,支持3x3 mimo
A2用時49秒,平均40.2m/s,R9000用時68秒,平均29m/s
R9000單個5g頻段的劣勢開始顯現,本環節A2勝出
小測試:發熱測試之前,為公平起見,把R9000的風扇恢複為默認(之前嫌吵我限速了2000rpm)
R9000表面溫度36
A2表面溫度22
不對啊,從電源功耗來看,不至于發熱這麼低啊
那就拆吧!
直接撬開頂蓋
底部貼紙中央一顆螺絲,卸下後可以撬開一層低蓋,但也可以不撬開
兩側對稱各一顆螺絲,如果撬開最頂層底蓋會比較好擰,但是不撬開直接和琴梨梨一樣用細螺絲刀怼也行
卸下螺絲後,大力撬開底蓋,底蓋比較難撬
内部主闆卡在軌道上
卸下頂部兩顆螺絲,滑出主闆架
主闆架另一面有較大的散熱片
在此狀态下上電可以看到側面小闆主要負責指示燈和H鍵
拆掉主闆上五顆螺絲,卸掉小闆(無小闆可以正常運行)
小闆上指示燈兩顆,但有三個一樣形狀的空焊盤。指示燈為4腳,經測試支持RGB
拔出nfc排線
将天線退出卡槽,取下主闆
主闆共有三處銅箔導熱點貼有導熱矽片,對應散熱片上編号123處
主闆上使用四顆H2038DG對應四個網口
此狀态上電運行,大屏蔽罩發熱明顯,推測大屏蔽罩下為Soc
Soc是hi5651t,四核1.4g,4xA53,算是路由器裡性能不錯的
根據pcb上信息,可以得到左側兩根天線為2.4g和5g1共用,為兩根矩形天線,右側兩根天線為5g2,一根為矩形一根為圓形
左上芯片hi1151,查閱資料得知是一顆2.4g/5g雙頻芯片,兩顆pa是rtc7641,可提供250mw輸出,根據pcb走線可以推斷,左上無屏蔽區域為2.4g,hi1151工作在2.4g only狀态下,兩個屏蔽罩内左側為5g1,右側為5g2
矩形天線
圓形天線
取下nfc模塊,nfc芯片為fm11nc,為一顆常見的低成本nfc芯片
拆解完成!
通過拆解,我們很容易得出,A2通過避免高溫部分與外殼接觸,從而控制外殼溫度
所以,重新裝好主闆後,追加一次裸闆溫度測試
屏蔽罩上方溫度為46,中規中矩,畢竟A53是低功耗架構,發熱比R9000的A15要小很多
NFC聯網
刷一下手機就能聯網,也不需要輸密碼
但是如果沒有開三頻合一,隻能連接2.4g,期待後續固件更新解決
相比3699的R9000,現在隻需要369就能到手的A2确實非常便宜,但盡管售價較低,卻仍然可以和R9000打得有來有回。雖然在5g上,A2發揮的并不理想,但支持256qam的2.4g是A2的一大亮點。
由于A2的機身空間大,散熱方面也很有保障,無需自己添置風扇。
如果追求使用省心,且家庭面積不大或僅在小範圍使用,A2的性能确實綽綽有餘。
推薦購買用戶:家中iot設備較多,面積小于120平的用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