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親緻自己的散文詩

父親緻自己的散文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9:23:04

文/趙娟

父親緻自己的散文詩(寫給父親的散文詩)1

想寫一組優美的詩歌,用以記錄父親如山般厚重的愛;想寫一篇綿長的散文,用以傾訴對父親的感激。可是,更想用最為樸素的言語,回憶曾經的點滴,感念父親對我們子女的付出與培養。

老父親年近八十,于田間勞作一輩子。讀過幾年書,喜書籍,記憶力驚人,如遇喜歡的段落,時隔多日,依然可以吟詠背誦。父親耳聰目明,偏瘦,身高算不得偉岸,可在我心裡卻高大如山。如果不是因為去年他突然生病,我還一直以為他永遠身強體健,永無疾患,直至終老。等他真的病倒了那一刻,那瞬間我感覺天塌了。

一直想寫一下父親,感恩他對我的生養之恩,可是回憶起來卻無從下筆,因為從我幼時起,能記起的除了父親對我的嚴厲之外,還是嚴厲。幼時我極淘,與現在别人眼中的文靜判若兩人。即便不是上樹抓雀,卻也是敢與同齡女孩一比天高,小試身手。時常不自量力地從一個破舊的土牆上一躍而下,僅為比試膽量,結果可想而知,不是崴腳就是摔傷,現在想想依然後怕不已。又比如某個夏天與要好女孩一起爬入她家水缸,隻圖涼快,而因此浪費了一缸的水,那些用來飲用的水是鄰居大嬸一桶一桶辛苦挑來的。現在回憶起來懊惱不已。又比如幾歲時常做赤腳大仙,尤喜夏季,在院子裡赤腳瘋跑,那時的地面不是水泥路面,亦不是花磚鋪就,而是泥土,常常弄得滿腳是泥,灰不溜秋的,卻樂此不疲,鄰居大叔見狀,開玩笑問:“娟,你是鐵娟還是鋼娟?”那時換來的總是我調皮的吐舌頭。可是赤腳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某天母親在院子裡燒水,剛用過的爐鉗置于地上,而我從屋裡一溜煙跑出來,說也奇,不偏不倚剛好踩到爐鉗上,隻聽左腳下滋啦一聲響,随即一股煙從腳下冒了出來,旋即腳猛的一擡,現在想這個動作該是自救的本能反映,否則再烙一會肯定變豬蹄了。還未等母親反映過來,我已一屁股坐在地上,抱腳神傷,又恐又懼。父親疾跑過來,看清現狀,随之瞪我一眼,然後急忙出門。那刻我竟然忘記了疼,隻覺得闖禍了,又要挨訓。可沒過一會,父親從外面拿一個小瓶子回來,為我抹了受傷的腳,那是一道長長的又拐着彎的燒焦了的疤痕。後來得知那是獾油,抹了之後好得快,不留疤。再後來我是一瘸一拐老實了好幾天,光腳走路也不複存在了。諸如此類種種,等成年後,尤其做了母親,才倍覺當時父親厲聲訓斥我實屬無奈,不訓我訓誰,沒有挨一頓揍已是幸事,想想那時還不如揍我一頓,以解此時我心中愧疚。那時活脫脫一個男孩模樣,而大姐可愛漂亮。父親每每說教于我,也就以大姐為榜樣。所以面對這麼一個冥頑不靈的瘋丫頭,父親也是煞費苦心,大聲訓斥對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父親常以那句女孩就要有個女孩樣,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來教育我。曾經内心極其排斥這種教育方式,同時感覺他這是苛刻要求,可随着年齡漸長,愈加懂得了父親的良苦用心,他是希望她的女兒有一個好的形象。現在關于這點,我内心早已釋然,亦是感恩父親的嚴苛。

父親的愛深沉,遠沒有母親的綿長、悠遠。父親的愛如山,母親的愛似涓涓細流,數也數不清的呵護與溫暖。甚至多年後有段時間,覺得父親就一老夫子的形象,總是講大道理給我們,比如你是黨員,要好好做人;比如我們現在的好社會是多少人用鮮血換來的,要珍惜;比如責人先責己;又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種種,父親每每碎碎念,我有段時間内心就極為排斥,總覺得耳朵都磨出了繭子。總覺得他與社會脫節了,他總是教條主義,我亦覺得我們父女之間存在代溝。可随年齡漸長,父親的話總是萦繞于心,讓我在為人處世方面受用不盡。方覺父之言父之教誨,卻是我做事做人方面最好的指明燈。如果一定要說能記住的、印象深刻的事情,那還是童年時父親給我講過的兩個故事。記得一次夏夜乘涼,央求父親給說故事。他便娓娓道來:“很久以前有兩個書生相約來年一起赴京趕考,其中甲書生卻在趕考前因病去世,眼看赴約時間臨近,甲書生無奈,心想做人重在誠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若不赴約,豈不成了背信棄義的小人。于是甲書生便以自己的魂魄千裡赴約,并向乙書生解釋其中緣由。”此故事重在講述做人要講誠信的道理。父親随即又說:“就算你是女孩子,也要做到說話一言九鼎。”可幼時懵懂,初聽魂魄兩字,内心恐懼不已。而今,這個故事已深入我心,父親的諄諄教誨,言猶在耳,我需用一生時間去踐行“誠信”兩字,做到父親所期望的說話要一言九鼎,言而有信。

又能記住的一個故事,也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張英讓牆的典故。父親說:“張英為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其府與吳姓宅子為鄰,中有一空隙地,作為過往通道,後吳姓建房想越界占用,張家不服,雙方發生争執。張英家人寄書京城,告之張英,以作了斷。張英閱信,遂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得到張英寄回的信,家人頓覺羞愧,遂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名謂六尺巷。兩家禮讓之亦被傳為佳話,流傳至今。”其中道理不言而喻,貫穿我的小半生,童年雖不知全意,卻記憶猶新。每每做事,總會想起父親講過的故事,讓我學會了與人相處多寬容别人,禮讓他人,即便女子,也要有顆寬宏厚道的心。

可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于故事中予我以道理,做事雷厲風行,時間觀念極強,言而有信,且健步如飛的老父親會生病,我且從來沒有考慮過他需要我們照顧。一直以來,我隻盯着母親的身體,因老母親常年高血壓,常年服降壓藥,且身材瘦小,身體羸弱,所以更多的問候給了母親,更多地關心給了母親。直到有一天,父親說起身體稍有不适,且依然說笑從容,還不當回事。我與大姐頓時緊張,趕緊問哪裡不舒服,第二天帶他去醫院檢查。拍片子等結果,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等待的結果總是煎熬的。直到醫生說情況不妙,要做手術,且手術需全麻。我與大姐頓感天昏地暗,他是我們那個體魄強健,行走如飛的父親啊,他怎麼會生病,又怎麼可能會生病?盡管明知人吃五谷雜糧,豈有不生病之理。可是那刻,偏偏不信。直至平靜下來,情緒穩定,一邊瞞着父母,一邊假裝若無其事。與大姐自是不敢私自做主,畢竟父親有四個孩子,當天打電話告知三妹和弟弟。協商一緻赴京盡快手術。于是我與大姐分别給單位請假,收拾行囊,帶老父親去看醫生。疾馳的高鐵上,父親一句:“給你們添麻煩了,我怎麼那麼不争氣啊。”父親語噎,他心裡對自己有深深的自責,他怕耽誤我們上班,怕我們花錢。我聞聽此言,瞬間淚如雨下,趕緊别過臉去,怕老父親看到,許久說不出話來。大姐亦是凝噎不語,久久未言。我那生性剛強的老父親啊,您養我們小,我們自然養您和母親老。您供我們讀書,不因我們姊妹多而拉下其中任何一個來務農,我們做子女的除了感念您的好,對您和母親卻是無以為報,而今您年齡大了,生病了,我們做子女的自然是服侍在側,不遺餘力地照顧您呀,怎麼會是我們的麻煩呢。我尊您敬您愛您孝您,不僅是因您供我讀書,育我成人,更因您堅毅的品格,容忍的态度,寬厚的為人,誠信的處事,您雖沒有給我們金錢物質上的大富大貴,可是您留給了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财富。漫漫人生路,我不敢懈怠,我惟有在今後的光陰中好好做人,才對得起您的養育之恩,我惟有在餘生好好學習您的品格,我感覺我才活得像個樣子。

而今,您經曆了病痛的重創,慢慢的挺過來了,這裡有您堅強的毅力,有您面對病痛豁達的态度,有我母親的細心周到的照顧,有我們做子女的精誠團結,拳拳孝心。我們全家凝心聚力,共同闖過了這道難關,惟念我的老父親老母親晚年幸福安康。

好好的愛我們的父母吧,不要厭煩他們一句話說三遍,也不要厭煩他們行動的遲緩,垂垂的老去,漸已模糊的視力,聽力的衰退,因為暮年的我們,也會變成父母現在的樣子。也請好好的愛我們的公婆,接受他們的不完美,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既然成為一家人,我們就去融入其中,快樂其中,因為婆婆也是媽呀。

寫至此,想起那句經典之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壹點号當代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