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抗疫催淚大劇全

抗疫催淚大劇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2 21:52:43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

由國家廣電總局全程組織指導,上海廣播電視台和耀客傳媒、尚世影業共同出品的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将于9月29日在東方衛視播出。

抗疫催淚大劇全(抗疫題材劇在一起9月29日開播)1

此前,《在一起》部分主演、編劇、導演等來到武漢洪山體育館——曾經最早開設、最晚關閉的方艙醫院,共同參與錄制一場有着特殊意義的開播特别節目,以此向英雄的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向所有在抗疫鬥争中作出貢獻的人表達最深的敬意和感恩。

抗疫催淚大劇全(抗疫題材劇在一起9月29日開播)2

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分為《生命的拐點》、《擺渡人》、《同行》、《救護者》、《搜索:24小時》、《火神山》、《方艙》、《我叫大連》、《口罩》、《武漢人》十個單元故事,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從普通人的視角、以單元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抗擊新冠疫情中一個又一個平實而感人的故事。

抗疫催淚大劇全(抗疫題材劇在一起9月29日開播)3

開播特别節目在由各單元的編劇、導演和主演分享創作感受的同時,更邀請到“人民英雄”張定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武漢協和醫院的朱彬醫生、中山醫院的鐘鳴醫生、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危重症科副主任護師、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以及滴滴司機王利、武漢東湖新城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們等原型人物也來到錄制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注目感恩的眼神代表着普通群衆對英雄的最高敬意。

(以下單元故事順序僅為本場特别節目中的出場順序)

《方艙》

《方艙》單元由六六編劇,汪俊、程源海執導,靳東、孫佳雨等主演。作為單元推介人,汪俊和程源海來到晚會現場。“劇中的‘方艙’,幾乎是1比1還原了大小,還有裡面的格局和布置。如果觀衆覺得是真實的,那麼就達到了我們最初的設想。”汪俊介紹說。

主演孫佳雨、毛曉慧、徐可、田雷等也分享了角色和拍攝感悟。

來自武昌方艙醫院醫護代表随後受邀上台,再度回到曾經奮戰過的地方,回憶起關艙當天的情形,所有人都抑制不住眼淚。領隊昌金星說,“2月11号,方艙首批患者康複,想着怎麼能鼓勵一下大家,于是在外面的集裝箱前寫了“武漢加油”四個字,沒想到最後上面寫滿醫護人員和患者互相鼓勵的話語,明白了“生命至上”的意義。”

《同行》

《同行》單元的推介人是導演滕華濤,編劇黃彥威。這個單元簡單的說,是一個關于逆行的故事,一個關于年輕人的故事。

為了扮演好一名呼吸科醫生,主演楊洋在現場回憶起特地去上海華山醫院學習體驗的經曆。楊洋表示這次算挑戰很大的表演,“我不僅要演出醫生的專業,更要演出抗疫醫生的精神,因為我的原型是個了不起的逆行者:武漢協和醫院的醫生朱彬。”

晚會也有幸邀請到朱彬醫生來到現場,回憶起其自己一路從上海回武漢的坎坷經曆時,他說,“武漢實行交通管制後從上海到武漢的交通都停運了,所以選擇了從上海飛到長沙,從長沙再回武漢。因為醫生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專業,當時随着疫情的發展,作為協和醫院感染科的一份子覺得自己不能退縮。”

《擺渡人》

《擺渡人》單元的推介人是導演沈嚴和編劇高璇、任寶茹。該單元由雷佳音、倪妮、張靜初和蔣欣主演,通過一名外賣員的足迹,記錄了疫情爆發初期,武漢城裡的老百姓和普通人的抱團取暖。正如任寶茹所說,“這個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平凡人。但在非常時期,當城市停止運轉,這些平凡人做的平凡事,就有了不一般的價值。從來就沒有蓋世英雄,平凡人身上才最能激發英雄氣概。”

雷佳音在劇中扮演外賣小哥辜勇,無論是神還是形都完成了高度還原,“在了解原型人物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說的‘我們沒做什麼,隻是在一個特殊時期做了自己的工作。’”

外賣小哥辜勇實則上融合了兩類人,白天是外賣騎手,晚上是志願保障司機。角色原型滴滴司機王利等4位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擺渡人”來到現場進行了分享,“我在23号封城那天報名了滴滴志願者。我們大概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收工,早晚接送醫護人員,白天接送社區慢性病患,幫老百姓買買藥、送送快遞。其實我們幹的都很簡單,隻是想讓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一點。這次的經曆讓我知道沒有誰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王利說。

《我叫大連》

《我叫大連》單元的推介人是編劇彭三源(兼導演)、郭澄駿以及主演鄧倫、劉琳等。這個單元是根據疫情期間被無數中國人熟知的故事改編,講述了大連小夥誤打誤撞留在武漢某醫院成為一名志願者的經曆。

青年演員鄧倫塑造了這位大連小夥,“大連特别讓我感動的是,在那樣緊張嚴峻的形勢下,他想的是要給身邊的醫護人員帶來快樂,不要這麼大壓力,我為此還學習了很多大連有趣的的手勢。”彭三源的最大體會是,“借着創作這位充滿光芒的小人物,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精神。”

《火神山》

《火神山》單元講述的是解放軍醫療隊的故事。導演姚曉峰和編劇馮骥攜手推介該單元。“真實的故事已經足夠動人心魄,我們則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現軍人醫生們在抗疫中的精神力量,展現這個時代的風貌。”馮骥說。

主演陳數在開拍前見過原型人物陳靜,當時她的感覺是:非常“飒”、非常灑脫的一位女性。她是個護士,也是一名軍人,還是一位母親。在她的身上有女性力量的閃耀,也有解放軍精神的傳承,讓她在最危險的戰場不慌不懼地戰鬥。

晚會現場,兩人再度見面。陳數仍然十分感慨陳靜身上鋼鐵般的軍人氣質。陳靜臨危受命,馳援武漢,回想起在火神山醫院奮戰的日日夜夜仍曆曆在目,“其實在武漢期間留下了太多難忘的記憶,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到火神山醫院,要求我麼三天建立一個可以收治重症病人的ICU病房。一個ICU病房需要上千種藥物、上百種完善的醫療設備、和一支具備精湛技能的醫護隊伍。三天,在我們正常看下來就是‘不可能’,但軍令如山我們必須完成。所有醫護人員不眠不休72小時,累了就稍微坐會兒趴會兒,我們沒時間去想‘怕不怕死’這個問題,就這樣三天後電話裡響起‘重症科能否接收病人’時,我們的回答是“随時待命”,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就是團結的力量,這就是中國軍人的力量。”

《救護者》

《救護者》單元的推介人是編劇費慧君,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黎建輝融合了鐘鳴、陳爾真等援鄂醫生的事迹。

“黎建輝是上海重症醫學科專家。他在小年夜孤身趕赴武漢,是上海援鄂第一人。在重症病房,面對物資和人手的緊缺,作為一個‘大牛’級别的專家,他也經曆了瀕臨崩潰的過程,但最終完成了一個‘救護者’的使命。”主演朱亞文聊到對角色的感悟。

故事原型人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和中山醫院的鐘鳴醫生當晚來到現場,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重回武漢的感受。

陳爾真說,“出了機場,看到武漢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覺得武漢不容易。這次來想看看我的戰友,不光是醫務人員,還有社區工作者,是他們為我們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保障。”

鐘鳴是上海第一位援鄂醫生,在武漢的重症病房連續作戰75天“上次來武漢是1月23日,這一天對于武漢、對于全中國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天我坐火車到麻城,輾轉兩部車才到武漢。今天我直接飛到了武漢,在機場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了充滿生活氣息的武漢,真的由衷的開心。感謝武漢這座英雄之城陪伴我成長,感謝它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時刻。”

朱亞文特地準備了劇中最重要的道具-----一套防護服,請鐘醫生在上面簽上了名字,作為一個扮演“救護者”的演員向“救護者”的緻敬。

《搜索:24小時》

《搜索:24小時》以天津寶坻百貨的聚集性疫情為原型故事,以北京疾控中心的兩位流調員為人物原型,講述了這個聯合調查小組在大年三十這天完成流調的24小時。導演劉江、編劇徐速、主演李小冉共同作為推介人來講述驚心動魄的“破案”曆程。

對很多人來說,“流調”這個職業有些陌生。各地疾控中心的流調人員,默默奔波在每一條街道、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單元樓層。“如果說醫院是抗擊疫情的第一戰線,那麼‘聯防聯控’就是第二戰線。我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内控制住疫情,第二戰線功不可沒。”導演劉江說。

在編劇徐速看來,流調人員的工作像是在破案,他們很像是大偵探。“雖然尋找的是納米級别大小的病毒,守護的卻是幾百萬乃至上千萬人口的城市。網友把他們稱作‘獵毒者’,名副其實。”

《口罩》

疫情期間,作為重要的抗疫緊缺資源,口罩更像試金石,是對人心和人性的考驗。作為《口罩》推介人,編劇沈芷凝介紹了角色名字的寓意,“海清扮演一位口罩廠女老闆,是個堅定而充滿光芒的人。她的名字叫梅愛華、馮紹峰扮演的男主角叫韓松。梅和松,都代表這個民族在風雪逆境中堅強不屈的精神。”

本單元主演董璇、塗松岩和戴景耀等也分别介紹了各自的角色以及參與到這部劇的社會意義。

《生命的拐點》

《生命的拐點》單元以疫情最初來襲時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為故事背景,導演張黎、韓曉軍,編劇梁振華、文學顧問董哲,主演張嘉益、周一圍、張天愛、譚卓、黃德毅等共同現身。

“我扮演的是江漢醫院院長張漢清,他的原型,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雖然身患漸凍症,但他臨危不懼、守土有責,在疫情最早打響的地方支撐起了一切。”張嘉益在介紹角色時說。“他是一個真實的、特别高大的人物。我沒見過張院長本人,但查了很多他的資料,覺得自己和他最像、但也最難演好的,就是腳步。他的腳步是高低不平的,但卻是世界上最堅定的、最踏實的。”

作為全場活動的焦點人物,“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持續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舞台。被問及疫情徹底結束後最想做什麼時,“想把我們醫院建設成研究型醫院,因為這一次疫情給我們很多的考驗和機會,要把危轉為機,促進我們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在晚會現場第一次見到“人民英雄”張定宇,張嘉益對這位原型人物的敬意都化在深情的鞠躬和深深地“感謝……”中。

周一圍在《生命的拐點》中扮演江漢醫院副院長譚松林,和張漢清是師生關系。張天愛扮演的是江漢醫院的護士柳小可----譚松林的愛人,這對夫妻的原型-----來自金銀潭醫院的塗盛錦醫生和曹珊護士夫婦也來到晚會現場,共同回憶了“以車當家”的那段日子。

《武漢人》

《武漢人》講述的是一群在疫情期間抛家舍業,為群衆服務的社區工作者的故事。導演楊陽作為推介人表示,“這個單元的主旨就是要緻敬平凡中的不平凡。”

主演劉敏濤和賈乃亮到場助陣。回憶起這次拍攝最難忘的場景,劉敏濤說,“我覺得從頭到尾每一個情節都是,大到為病患安排床位,小到解決居民的吃喝拉撒,甚至還要幫着遛狗。我在劇中出現最多的畫面就是在打電話,據說我們的社區工作者每天要接打200多個電話,手機永遠都插在充電寶上。他們不僅要保持手機的電量,更要保證自己的電量,由衷地感到欽佩。”

賈乃亮通過這次拍攝,深切體會到了社區工作者的不易,“有一個畫面是我幫居民出去買藥,渾身上下挂滿藥袋,大家在網上看到的“藥袋哥”就是這個畫面的原型。在居民的眼裡,社區工作者是萬能的,更是救命的。出演這樣的角色,我真的為武漢的社區工作者感到心疼,你們太不容易了!”

作為這個單元的原型,武漢東湖新城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們也受邀來到晚會現場,并和演員們進行了熱情互動。

據了解,特别開播節目将于9月28日晚在東方衛視播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