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裡生活着的兩種哺乳類動物,鲸魚和海豚,它們似乎和人類之間有着太多的傳說,通人性,聰明以及和人類相同的生殖方式都讓我們對這種似魚非魚的生物有着相比其它魚類和動物更多的關注。就在今天,19日上午8時,一位漁民發現一頭長達20米的抹香鲸擱淺在浙江象山的外圍海灘上,當時潮水還未退下,鲸魚還浸泡在水裡。随着海水的退下,鲸魚暴露在沙泥灘上掙紮,目前對這隻鲸魚的救援工作仍在持續,但隻能等該海水再次漲潮才有希望将它救回入海。
上午擱淺圖片
下午救援圖片
鲸魚擱淺為何很難救回?鲸魚作為生活在水裡的哺乳動物,時刻保持着皮膚的濕潤一旦上岸後随着海水退潮,皮膚就會因為缺水而幹燥,呼吸道也因為缺少水的濕潤會在每一次呼吸時感受到刀割搬的痛苦。而且其無法持續喝水腎髒也會因為缺水造成損傷。另外,鲸魚的體型巨大,體形長達20米,體重40噸,由于在水裡四周會被水包圍,水的浮力在四周包圍住鲸魚足夠撐起這個巨大的身軀,在岸上,缺少水的支撐後龐大的身體會壓垮鲸魚的内部器官,呼氣都十分困難,在擠壓中内髒甚至會出現出血,因此鲸魚一旦擱淺救難度極大。海豚相比較體型更小救回的可能性更大。
鲸魚擱淺
而且很多時候鲸魚的擱淺區域海灘泥濘不堪,遠離居住區,大型設備如吊車、水泵等很難派上用場,一般的救援方式就時在退潮時不斷人工潑水讓其身體保持濕潤,等到漲潮後用船隻和拖網将其拖到海裡,如果漲潮太小,救回的幾率也不會太高。
海豚集體擱淺
為何鲸魚海豚更容易擱淺?在我們的印象裡不管是國内還是國外的魚類擱淺新聞,基本上都是鲸魚和海豚,而且海豚會出現集體擱淺的現象,似乎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相比其它魚類更容易擱淺。浙江在去年就有超過20頭鲸魚海豚擱淺,目前對于這兩種魚類容易擱淺的解釋有很多,比如:
一般而言,如果擱淺的鲸魚已經死亡多時,隻能運回做成标本,死亡不久的鲸魚則會進行科學研究。但有時候鲸魚死亡時間太長,體内的細菌會大量繁殖産生氣體,鲸魚會鼓得像個氣球随時會發生酸爽迸濺的”鲸爆“,因此操作人員會進行放氣處理,比如2004年台灣在運會一隻擱淺死亡多是的鲸魚時在街道發生”鲸爆“導緻沿街臭不可言。
2004年台灣鲸爆現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