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産品經理/産品專員

産品經理/産品專員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23 22:13:28

編輯導語:産品經理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基本的一些工作以外,溝通也是産品經理需要掌握的一門技能,并且在産品團隊裡,産品經理就是其核心任務,推動任務發展;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一些産品經理的基本情況和問題所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産品經理/産品專員(這種産品經理)1

這兩天在幾個産品經理微信群裡閑逛,無意中看到了幾個同學的對話。

  • 有的同學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不知道如何決策,在群裡咨詢産品大牛如何解決;
  • 有的同學的公司遇到了經營危機,工資發放困難,詢問如何通過仲裁解決;
  • 有的同學拿了幾個産品大廠offer,向大家請教如何選擇,哪一個更适合自己…

少則幾十,多則上百人的微信群裡,産品經理的芸芸衆生,俨然通過微信群變成了一幅産品經理生存現狀的浮世繪。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既然選擇了這份充滿挑戰的職業,便注定風雨兼程。

但還有一句話,我希望大家更能理解:

任何事都不是靠“熱血”就能解決的,一定要經過冷靜客觀的深思熟慮與分析再決策。

就比如下面這幾個關鍵問題:

  • 你正在做的“産品經理”,真的就是産品經理嗎?
  • 你所做的工作,真的就是“産品經理”的工作嗎?
  • 你正在做的“産品經理”,有競争力嗎?有成長性嗎?

為了回答這幾個問題,我給大家舉幾個反面案例。

這些案例也是我近幾個月與許多産品經理溝通訪談調研過後,得到的許多共性問題與基本情況。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将為大家解答:哪些“産品經理”,其實不是産品經理?

做哪種“産品經理”,其實是在浪費職場生命?

一、将其他崗位,包裝成的“産品經理”崗位

前兩天看過這樣一句話:“你在選老闆的時候犯過的所有錯,都會直觀清晰地寫在你的簡曆裡。”

但有些時候,選錯老闆并不是你的錯,而是你被公司的招聘崗位介紹所蒙騙了。

常見的案例就是需求分析崗。

有些公司會把需求分析崗包裝成産品經理的崗位,吸引應聘者投遞。

但需求分析崗大多定位與傳統IT,金融保險,實施項目等信息化項目的客戶需求獲取過程中的售前角色。

職能上會偏商務經理,售前經理等工作内容,并不是我們常規意義上所理解的産品經理。

需求獲取後的需求轉化,産品設計,上線運營等工作往往不會由需求分析崗人員參與,你隻是參與了産品設計閉環中一個非常前置的流程。

如果你做了需求分析崗,即使你認為自己是“産品經理”,但當你面臨跳槽,參與正式産品經理面試的時候,就會發現你完全對面試官的問題丈二摸不到頭腦。

什麼是用戶細分?什麼是數據分析?什麼是功能評估指标?對這些内容很容易啞口無語。

類似的崗位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将售前工程師,解決方案工程師,商務BD等崗位包裝為産品經理的崗位,去吸引小白投遞。

這種情況,一般在内部管理極不規範的小公司、傳統行業轉型公司、創業公司中比較常見。

二、淪為需求實施工具人的“産品經理”

很多同學在與我進行溝通咨詢的時候,我會發現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

大多數“産品經理”,其實完全沒有經曆過“提需求”的過程。

理想化層面上來看,為什麼張小龍、喬布斯這些産品經理能夠受到如此大的追崇,正是因為他們通過自己強大的個人魅力,工作方式,思考方法深刻的影響力自己的産品,為産品印上了自己的烙印。

作為打工人的我們這些普通産品經理,自然不會把初期目标就定為成為産品第一負責人,我們的目标還是要腳踏實地,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但問題在于,你所做的工作是否真的具備一個既定發展路線,就是随着你的持續不斷的努力,可以讓自己成為産品Leader?

而想要成為産品第一話語權的掌控者,能夠獨立提出針對産品優化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新增、優化需求,是必修課。

但反觀現實情況,其實絕大多數的産品經理,都沒有經曆過獨立提出産品需求的工作。他們每天很忙,忙着接應溝通公司leader的需求,接應運營的需求,接應商務、市場的需求…

但忙着忙着可能有一天你會突然驚醒:我還是産品經理嗎?我是不是已經成為需求實施的“工具人”了?

誠然,第一時間響應産品leader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

或者說剛剛步入職場的産品新人,确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成長期,通過需求溝通實施的過程逐漸掌握公司産品線的基本情況。

但不幸的是,也有很多公司由于組織架構的問題或公司領導的個人風格問題,不願意放權給産品經理。

這就導緻了很多自認為自己是産品經理的人,其實早已淪為了“實施經理”。

三、做了很多産品,卻都沒有上線的”産品經理”

還有一種“産品經理”工作類型比較常見,那就是做了很多産品,但是都沒有上線運營,做的産品基本處于“胎死腹中”的階段。

很多人會問,做了産品方案,也進行了産品開發工作,如果不上線,公司不會損失很大嗎?

其實恰恰相反,如果上線了,損失更大。這種情況一般出現的情況在于公司的主要渠道、運營投入成本,目前都投入到了公司的明星産品。

但由于人力過剩或管理不善,産品經理人員的工作時間需要調動起來,不能讓大家“朝九晚五”就下班了。那怎麼辦呢?

很多公司會美其名曰“内部孵化項目”的形式,将産品經理、開發人員的剩餘時間利用起來,開發一款可能公司完全就沒有考慮過正式上線運營的産品。

有的公司甚至以期權、股票等“大餅”,鼓勵員工甚至業餘時間也投入大量經曆去參與孵化項目中。

但其實問題的本質剛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大白話來說就是,公司并沒有真的想去做這些産品,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獲取所付給你薪資成本的最大收益,直觀的評估手段就是你的加班時間。

而這,也是大部分996出現的原因。

但這裡需要做一個重要強調,并不是所有公司的内部孵化項目都是這類壓榨人力的“畫餅”項目。

在一些現金流充沛、推廣運營成本充足的大公司,還是願意花時間将内部孵化項目破繭成蝶,上線運營的。

這類變了味兒的“孵化”項目,往往是一些公司發展陷入瓶頸的中型公司,或者公司内部管理極為官僚的傳統公司。

到這裡我們再次回答下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

哪些“産品經理”,才是産品經理?

  • 負責産品“全生命周期”;
  • 獨立負責産品某一模塊、某一功能;
  • 圍繞如何提升産品功能用戶體驗、産品性能指标、商業化效果指标;
  • 通過數據分析、競品分析、用戶調研等定性手段挖掘并提出産品設計優化方案;
  • 跟蹤功能上線效果,根據數據反饋與運營、開發及時溝通下一步設計方案;

以上任何一條沒有滿足,你所做的工作就都不是産品經理的工作,你也不是産品經理。

如果看完本文,你發現你所做的工作不是産品經理的工作,其實也不用太過慌張。

360行,行行出狀元。即使是需求分析崗、售前崗、甚至銷售BD崗,如果做到專精,同樣可以年薪百萬。

但如果你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隻是在“假裝”做一個産品經理,我希望通過本文讓你保持冷靜,與清醒。

#專欄作家#

穆甯,公衆号:穆甯Talk,36氪、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特邀作家。北郵碩士,前京東平台、百度商業化産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