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及腫瘤科的何建行團隊領銜組成的國際頂尖專家合作組在國際上首次系統地對IIIA-N2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最優模式進行探讨,研究結果發表在胸外科權威雜志《胸外科年鑒》(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簡稱ATS),表明 “新輔助化療 手術 輔助化療/放療”治療模式能夠獲得相對最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項結果甚至得到生物及醫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已出版論文同行評審平台——F1000Prime平台的收錄推薦。
何建行可以說是中國醫學領域的大咖,被譽為“刀神”!,1963年出生的何建行畢業于廣州醫學院,此後留院擔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住院醫師。
自 1992 年以來,胸腔鏡手術(VATS)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在國内外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實踐。不過當時還沒有在國内流行,國内還是以開胸手術為主,盡管當時何建行做這種“大開刀”手術已經十分純熟,切掉一根肋骨不用一分鐘,但他一直覺得切掉病人肋骨太可惜。而胸腔鏡這種微創手術不用切病人肋骨,所以他想嘗試。當時,無論是同事還是同行,都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何建行沒有放棄,1994年的時候,何建行就已經在國内率先開展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可以說基本和國際同步。
何建行在醫學上一直保持高度的創新思維,他在掌握了胸腔鏡手術技術之後,便嘗試想要将胸腔鏡手術運用到治療肺癌上,當時,肺癌治療的肺葉切除手術,通常隻有教授才敢做。而何建行還僅僅隻是一個醫生,當時教授都覺得他異想天開。
創新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改變别人的理念。一項創新最初往往會遭到來自90%以上人的反對。
但何建行卻覺得這個想法可行,在實驗動物上進行過多次實驗之後,何建行成功給一位75歲肺癌患者進行手術。何建行和他的團隊成了全球率先将微創手術用于肺癌治療的幾個團隊之一。
後來何建行發現,微創手術治療早中期肺癌病人還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手術時間短了但麻醉時間仍然很長,導緻病人恢複慢;第二個就是手術刀口雖然不痛了,但各種引流管仍然留在病人身體裡,導緻病人術後仍揪心牽肺地痛。
紫色口罩為何建行
所以何建行發明了“高選擇自主呼吸”麻醉方法。手術做哪個部位,就‘麻’哪個部位,這樣能有效降低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術後恢複時間也大為縮短。
除此之外,他更是創新性地研究出來了“無插管”微創手術的理念, 患者在術前無需做腸道準備,無需徹夜禁食,術中使用精準個性化的麻醉方式,術後不常規留置鼻胃管減壓、不放置或早期拔除引流管、導尿管等。
“無管”胸腔鏡手術革命性地實現了将部分胸部手術變為“日間手術”,不僅減輕了病人術後的疼痛與不适,也降低了感染的概率,患者在術後4小時内恢複進食與行走功能,年輕的患者甚至可以在術後從複蘇室直接步行回病房,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康複速度,部分極早期肺癌患者甚至可以在24小時内出院。
“治愈早期肺癌,比治好感冒還快”。成為了他一句經典名言,何建行表示:
權威數據顯示,早期肺癌IA期治愈率超過90%,如果是非浸潤性癌甚至超過95%。在我們醫院有的患者當天手術當天出院,一般患者隻要分期早的,三四天就可出院,不用再進行其他治療,隻要定期檢查即可。
當然,要想達到這麼快、這麼好的效果,必須正好是早期肺癌的黃金期,也就是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做到早期篩查早期發現;2.分期要早,最好是IA期或者是非浸潤性癌;3.要有先進的手術技術做後盾。
既然治愈了,當然就不用其他治療方法。但需要提醒的是,感冒這次治愈了不等于下次不回來騷擾你!一旦你患有肺癌,你本身再次患癌的風險就比其他沒患癌的人要高,所以按照醫生的要求定期檢查和接受回訪非常重要。
如今,經過20多年的探索,何建行已建立起一個全鍊條肺癌個體化微創根治手術體系。建立4 種高選擇自主呼吸麻醉模式減少了肌松藥物及機械通氣的副作用,然後通過建立7 種微創手術切口、6 種精準微創切除-重建手術模式,實現了因瘤、因人制宜的精準手術體系。
通過上述手術技術的研發,使微創手術适用範圍提高到95%以上,同時提高遠期生存率6%,并發症率減少60%。
2019年,何建行“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及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何建行還一直緻力于将這套方法推廣給全球,超過400 名包括歐美發達國家的如麻省、梅奧等頂級醫院的胸科醫生前來觀摩學習;技術體系在國内120 餘家著名三甲醫院推廣,培訓國内專科醫生超5300 人次。
但何建行并沒有僅限于次,2015年,他帶領團隊開發了全球首創、中國原創的裸眼3D胸腔鏡顯示系統,以臨床需求為出發點,從圖形圖像、光學設計和工藝制程多個方面提出綜合性解決方案,并高度參與到高清頻流的傳輸及處理等關鍵工程技術問題探讨中去, 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研發了适用于手術領域的裸眼3D顯示系統,并在2015年5月5日圓滿完成全球最早的兩例裸眼3D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讓腔鏡顯示系統,在2D、輔助3D之後,邁進裸眼3D時代,手術醫生隻需佩戴一個微型發射裝置,便可以獲得3D顯示效果。
何建行正在做全球最早裸眼3D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手術現場
如今的裸眼3D顯示系統穩定性更好,立體感更強,且在婦産科、胃腸外科等多個科室得到了成功應用與推廣。迄今,何建行團隊已通過裸眼3D顯示系統完成了約800例手術
借助這套系統,也能夠完成更高難度的手術,2015年11月9日,何建行醫生帶領團隊完成了一例罕見的高難度複雜手術“裸眼 3D 助完成全腔鏡下支氣管、肺動脈、上腔靜脈三成形術”。可以說震驚了千萬觀摩學習的外國醫生。
何建行曾說:最好的東西就是最簡單的。從大切口到微創,我們一直在探索怎樣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我們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将患者的損傷降到最低,讓治療的效果達到最好。
他認為自己創新的動力,是“更好的療效、患者的需求”;創新的實現,靠“不斷琢磨”;創新的評價,主要看“是否有應用價值”。
截至目前,何建行創造了多項全球紀錄,全球首創“無插管”微創手術、全球首創“高選擇自主呼吸”麻醉方法、全球首次利用轉移肌皮瓣修補巨大氣管缺損以及治療氣管腫瘤、全球首次利用食管代氣管修補巨大氣管-食管瘘、全球首次完成不使用肌松劑的重症肌無力胸腺切除術及極重度肺功能不全的肺減容術、完成全球首例自主呼吸麻醉縱隔鏡下氣管腫瘤切除 氣管切除重建術、開發全球首個裸眼3D腔鏡顯示系統等。
何建行在心肺移植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将全球肺移植的年齡上限更新為83歲高齡。
目前,何建行教授團隊還在不斷研究驗證了機器人手術作為根治性肺癌外科治療手段的可行性 。
如今,何建行還在朝着更高的山峰攀登,在挑戰着更高難度手術,也期待他取得更為卓越的成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