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距離我們地球最近的大型天體,平均距離大約為38萬公裡,從地球發出的信号大約在1秒多鐘後就可以達到月球,不過從地球出發的飛船,最快也需要幾天時間才能飛到月球。雖然月球看起來比較遠,但已經被我們人類象征性地征服了。早在半個世紀前,美國發射了一系列的阿波羅載人飛船将6批共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表面,并順利返回地球。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科技已經比半個世紀前更發達了,為什麼人類沒有再次踏上月球表面呢?我國現階能不能載人登月?
人類為什麼不繼續展開載人登月?
上世紀50年代,航天科技井噴式發展,蘇聯第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後,美國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在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以後,美國也緊随其後發射了載人飛船;在蘇聯成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以後,美國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在這幾大領域,蘇聯都搶先一步,而美國則慢半拍。在載人登月方面,美國反過來,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載人登月的國家。按理來說,有了第一個載人登月的國家,應該就會有第二個載人登月的國家,奇怪的是,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後續都沒有繼續展開載人登月計劃。這是為什麼?
原因其實很簡單,發射衛星、環繞地球飛船、環繞月球探測器,都是有實際性的科學意義的,如衛星給通訊、導航等方面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在載人登月方面,實用性就不是很強了。首先,載人登月耗資巨大,占用的資源非常多,風險系數也比較大,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或者是其它國家,都無力持續承擔如此巨大的投入。其次,雖然月球有豐富的資源,以當年的科技水平,我們人類也隻能是蜻蜓點水式登月,即隻能短暫在月球表面停留,根本就沒法在月球表面開發資源或者将資源帶回地球。綜合多方面因素,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結束了,人類也沒有再次踏上月球。也是因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結束,讓NASA能夠将各種資源投入到其它方面,如研制航天飛機、國際空間站等。
我國現階能不能載人登月?
進入21世紀,載人重返月球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現在在準備2024年将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作為當前世界上航天實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我國,是否有能力展開載人登月計劃,也成為了很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如果我們現階段想載人登月,是否能夠實現呢?看完阿波羅11号計劃全過程就明白了。
載人登月,最重要的是搭載宇航員,為了搭載宇航員,飛船必須要有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統,如需要搭載氧氣、食物、水等物資,還需要複雜的着陸艙、返回艙。這些設備的研制難度非常大,重量也會非常大。阿波羅11号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其中指揮艙重約6噸,服務艙大約重25噸,登月艙(由下降級、上升級組成)大約為14噸,整艘阿波羅11号飛船加起來重達45噸。阿波羅11号登月飛船設計看起來比較複雜,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月球沒有發射場、火箭,在現有的科技水平隻能采取這樣的方式。那宇航員是怎麼從月球起飛返回地球的?
當阿波羅11号飛船到達月球後,軌道艙、服務艙組合體就會與登月艙分離,宇航員乘坐登月艙到達月球表面,而軌道艙、服務艙組合體則留在月球軌道。由于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下降級可以進行減速,将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上升級搭載了發動機,能夠在月球表面點火發射升空,而下降級就會充當發射平台。宇航員就是乘坐上升級進入環月軌道,然後與軌道艙、服務艙組合體對接,最後再返回地球。
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如果我們現階段想實現載人登月,理論上應該是不可行的。即使現在科技很先進,很多設備都能夠小型化,但載人登月飛船還是重達幾十噸,發射幾十噸的飛船,需要體量與土星五号相當的運載火箭才能發射升空。現階段我們的運載火箭是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的。
雖然我們現階段還沒能夠展開載人登月項目,但是我們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理論知識。因為我們在2020年已經發射了嫦娥五号探測器前往月球成功取回月球樣本,整個過程和阿波羅11号載人登月的過程是相似的,從地球出發,到着陸月球,再到從月球表面起飛,最後交會對接返回地球,我們已經掌握從月球表面起飛、返回地球的能力。或許,我們現在缺的隻是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當我們有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時,載人登月将不再是難事,畢竟我們也掌握了載人航天的技術,相信将宇航員送上月球難不倒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