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聯合國家宣言反映的時代訴求

聯合國家宣言反映的時代訴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7 02:14:12

“在我國實踐中,除英語外其他外語均被稱為非通用外語,世界上母語為非英語的人口高達67.7億,約占全球人口的90%。然而,我國對外出版物所使用的非通用語有逐年減少之勢;至2020年底,在181個建交國使用的官方語言中,我國未出版雙語工具書約占一半;主要外語院校教授的外語達100多種,但人才培養和使用缺少規劃尚無統籌……”在近日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召開的“優化對外傳播能力”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上,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孔泉通過一組數字,道出了我國在使用非通用語對外傳播交流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今年兩會期間,孔泉等22位委員聯名提出《關于優化對外傳播能力的提案》。經全國政協主席會議研究确定,該提案被列為76件全國政協重點提案之一,由外事委員會通過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的方式進行督辦。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出席會議并講話,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駐會副主任王民和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孔泉主持。

會上,委員們與提案承辦單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國外文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深入座談協商,并特别邀請了外交部、中央網信辦有關部門同志參與讨論。

一件立意高、落點實的提案

會議伊始,孔泉介紹了這件提案的背景考慮。他說:“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内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息需求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需要不斷優化國際傳播能力,為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做出積極努力”。

孔泉提出,在保持和優化對外傳播能力和對外交往的親和力問題上,必須擁有情懷和胸懷,要珍惜非通用語人才的成長和使用,要以美人之美的心态尊重和欣賞其他文化語言,更應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和大局,展示中國特色人文精神和溫度,彰顯我們文明大國的廣闊胸懷,真正落實提出的中國聲音的影響力、感召力和親和力。

一件1500字的提案,凝結着委員們大量的調研和反複的研磨思考。為使問題分析透、建議提得準,委員們走訪了多家涉外部委,赴主要外文出版機構深入調研,向數家外語院校發放調查問卷,摸清各方情況,掌握翔實“一手”資料。委員們通過這件提案想說的話很多,經過深入研讨,大家認為,要按照政協提案工作的一貫要求,瞄準“小切口”推動解決“大問題”,這件提案要立足優化我國對外傳播能力和質量,從宏觀下沉到具體,抓住非通用語建設這個關鍵的基礎性問題,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力争突破難題。

頂層設計和需求牽引

“高度重視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指出要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同時強調,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從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角度講,加強非通用語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強國家在非通用語建設方面的頂層設計、戰略規劃和實施部署是當務之急。”樓繼偉表示。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日報社原社長兼總編輯周樹春認為,相關規劃應是一個非英語大國的外國語言戰略。這不僅僅是語言問題,而是關系到新時代話語體系的建設。如果對一個國家的語言不熟悉,對這個國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則可想而知。要以需求為牽引,作出整體戰略規劃,認真落實,久久為功,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我國大國地位相适應,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部原副部長周力表示:“非通用語建設問題根本在于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應在國家層面總體統籌,做好系統謀劃、地區布局和管理指導等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前駐意大利兼駐聖馬力諾大使李瑞宇結合自身工作經曆提出,目前國家具備一定數量的非通用語人才,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做到人盡其才,應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廣泛參與、協同高效的協調機制,彙聚力量、形成合力。

定向培養與優化使用

人才培養與使用是非通用語建設的根本性問題,涉及長遠發展大計。委員們反映,目前這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院校不掌握整體需求情況,隻能隔年甚至隔四年招生,真正規模化培養的非通用語僅30餘個。其次是需求方日趨多元,部委智庫企業缺少交流協調平台,急用時互相搶人挖人。對非通用語人員的使用培養也缺少深入思考和機制保障,非通用語編輯和翻譯力量嚴重不足等。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閻曉宏提出,提案中提到的制定國家非通用語人才培養5-10年規劃非常重要,應探索由國家主導建立健全外語人才培養體制,系統推進相關工作。

“還可以通過整合現有資源來做好這項工作。比如讓退休的資深外交官給非通用語專業的學生進行培訓,還可以發揮留學生和‘走出去’企業的作用,做好傳播、翻譯、出版等方面的工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副會長宋敬武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王衆一認為,非通用語人才培養要與現實需求緊密相連,應着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大格局,定向培養非通用語人才,打造一批熟悉當地語言文化,能夠有效開展民心相通工作的隊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高級顧問季志業表示,高校的非通用語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才,承擔着栽樹育苗的重任。目前他們的職稱評定仍主要以發表學術性論文為依據,但由于非通用語的特殊性,這些教師往往面臨項目難拿、成果難發的困境。建議在現行的學術評價體系中給予适當傾斜,增加特殊津貼,鼓勵他們守住自己的陣地,保住“栽樹的人”。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于殿利對此深有同感,他補充道:“我曾提交過一件提案,建議将翻譯成果納入學術科研考評體系。高水平的學術翻譯是一項具有很高創造性和專業性的學術研究活動,絕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學術翻譯成果的價值和地位需得到應有的認識。”

翻譯人才的培養問題也引起委員們的熱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李惠來表示,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聲音能否傳得開、形象能否樹得起、影響能否打得出,關鍵在于話語能否被世界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語言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從工作實踐看,翻譯工作有助于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鑒,拉近我們與世界的距離,翻譯人才培養應提到應有的高度。

存量調整與增量投入

《關于優化對外傳播能力的提案》在提到非通用語基礎工具書逐年有減少的現象,講到商務印書館為出版《普什圖語漢語詞典》耗時近40年,直接成本逾38萬元,為出版《漢葡字典》耗時十餘年,成本70萬元且均自行負擔的實例。

“國家出版基金既要保證英文版的通用性,也要重視非通用語對不同國家民衆的親和力,拓展其影響範圍。對市場較小的非通用語書籍,建議國家資金加大引導、支持力度。”孔泉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提出,應先将非通用語細化分類,根據不同情況匹配投入力度。“同時,要促進政産學研在非通用語領域的協同創新,研發人工智能機器翻譯系統、建立非通用語的信息資源共享平台等。”

“在國家出版基金方面,隻靠增量投入解決不了全部問題,還是要把存量調整和增量投入結合起來,研究一下現有的‘蛋糕’怎麼‘切’才更科學。”周樹春說。

互動交流中,提案承辦單位從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完善網絡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作出回應。深入的互動、充分的協商,達成提辦雙方的共識——着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深耕民心相通、講好中國故事,非通用語建設大有可為。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7月22日 第 01 版)

記者:呂巍

新媒體編輯:莫愁

聯合國家宣言反映的時代訴求(為共同構建大國的外國語言戰略建言)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