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請橫屏觀看,可點擊放大)
遼朝是中國曆史上較為特殊的一個朝代,他是少數民族政權,論漢化不輸于之前的北魏,但論“正統性”遠不及北魏。
因為北魏統一了中國北方,與南朝分庭抗禮,是名副其實的“北朝”;而遼朝,隻占據了幽雲十六州(大緻相當于今天河北省北部、北京、天津和山西省北部)和遼東地區這“少量”的中原漢地,稱“北朝”很是名不副實。
遼朝能被列入正史,專門以《遼史》記之,很大原因是編修權在元朝手裡,元朝自己就是少數民族,對同是少數民族的契丹兄弟另眼相待,實屬正常。
遼朝(契丹國)最輝煌的時期不是吞并幽雲十六州,也不是多次打退宋朝的北伐,而是在五代十國期間(946年)滅亡後晉,入主中原,占據汴京。也是這一年,遼太宗改國号“契丹”為“遼”。如果不是當時契丹族漢化不深,玩不轉中原政治體制,難以融入中原,狼狽逃回故地,“遼”就成了五代的“第四代”了,可能就沒有之後的後漢、後周了,當然這都是假設。
從時間上看,遼朝貫穿五代和北宋,國祚長達218年,打破了“胡虜無百年之運”的魔咒,遠遠超過之前的北魏,也超過了之後的金和蒙元,在少數民族政權裡僅次于大清。
從皇位繼承看,遼兩百多年僅曆經9帝,這也是政治超穩定的表現。然而前期皇位傳承較為混亂,太祖死後在太宗系和義宗系間“波浪形”橫跳,究其原因,是少數民族前期部落制度延續、漢化不深導緻的。從景宗耶律賢開始,遼朝嫡長子繼承制确立,皇位在義宗一脈傳承,這樣避免了皇位紛争的再度上演,也标志着遼朝的漢化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