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諸島由特殊的珊瑚礁構成,四面環海,面積小,海拔低因此,水文狀況也與一般陸地不同。
1、海湖形式的地表水
南海諸島由于珊瑚礁結構疏松,孔隙發育,滲水性強,雖然雨量充沛,也不能形成地表徑流,隻在雨季有少數間歇性積水,較穩定的天然地表水,主要以潟湖形式存在。這些潟湖有的與外海相通,成為鹹水湖;有的與外海隔絕成為封閉式的渴湖。封閉海湖随着成湖時間的加長,水質逐漸變淡,成為淡水湖,如西沙群島東島的渴湖,形成時間較久,早已與海水互不相通,湖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現已淡化,因此,礦化度較低。深環島的渴湖,雖然也是封閉式的,由于近期在強台風作用下由巨礫壘圍而成,下部仍與海水相通,受鹹水影響大,因此,水質礦化度高。
2、鹹淡分層的地下水
南海諸島的地下水,根據水質的鹹淡,大緻可分為深部的鹹水層和淺部的淡水層。前者分布在海平面以下,由于含水層主要為珊瑚貝殼碎屑砂和珊瑚礁灰岩構成,松散,多孔隙,使所含地下水與海水互相溝通,形成深部鹹水層。在鹹水層上部,托着一層靠大氣降水補給的地下談水體,因分布在各島嶼沙堤的内側,與海水交換的機會少,形成淺層淡水層。随着成陸時間的長短,生物積累,以及脫鹽和脫鈣程度的不同,各島地下水淡水體的礦化度也很不一緻。無色無臭無味、礦化度<1克/升的淡水體可用來加工食品。如甘泉島,位于中國西沙群島永樂環礁上,是西沙群島中出露最晚的島,地勢較高,四周為沙堤圍繞,島中心由于湖幹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圍珊瑚礁環繞;島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為數不多具有淡水的島嶼。多數島嶼的地下水,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隻适宜種菜,不适宜飲用。
3、地下水的流量與埋深
西沙群島植被茂盛、沙堤發育島洲的地下水,水量比較豐富。水位埋深一般為1.5一3.5米,最大埋深為4米。由于地下淡水體位于深部鹹水層之上,而深部鹹水層又與海水相通,因此,地下淡水層的埋深,也有随潮汐漲落的動态變化。如南沙永署礁大規模填島後,經過探測研究,在27個點位中,發現有11個點位下存在地下水,這說明當島礁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形成穩定的淡水透鏡體。這些新發現的地下淡水儲量也将越來越大,并且水質較好,完全可以達到直接飲用的标準。
蔣國良,2022.4.3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