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十年前的上海生活場景趣味濃

七十年前的上海生活場景趣味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10:21:06

七十年前的上海生活場景趣味濃(老上海人過冬咋取暖)1

各式各樣的“湯焐子”。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你知道老上海人怎樣在冬天取暖嗎?一場别開生面的“湯焐子”展日前亮相徐彙藝術館,展出上海文化創意工作者馬德崗收藏的上百個各式各樣的湯焐子。

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介紹,上海人稱“湯婆子”叫“湯焐子”,“焐”諧音“捂”,“捂子”的另一層含義是帶來孩子,從“湯焐子”的發音中也可窺見興旺發達的寓意,引申開來則是家庭美滿之民俗意蘊。古時候姑娘婚嫁的嫁妝常常會附帶這個物件,有些湯焐子還傳了幾代人,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湯焐子依然是上海人家冬日的“取暖神器”。

不過,這些來自普通家庭的湯焐子如何做展覽呢?記者在展廳裡遇到了正在布展的馬德崗。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大大小小、顔色各異的湯焐子并不是擺在展櫃裡,而是放在一張巨大的“床”上,下面鋪滿棉花,令人一望便心生暖意。據介紹,綠色雕花的木質床頭和床尾是上世紀30年代的老家具,中間為十張床闆拼成。“在形式上做出變化,是想讓湯焐子展覽也可以很好看。而且這種開放的展陳方式,也是方便觀衆伸手去觸摸、拍照,親身感受展品。”

做平面設計的馬德崗對“舊物”情有獨鐘,他平時經常在舊貨市場上看到湯焐子,于是随手淘來,慢慢累積。從這些湯焐子裡,也可看到不同時期生活方式的變化,早期的很多湯焐子器形圓潤飽滿,材料、做工考究,蓋子、把手都有人性化的設計。到了物資緊張時期,制作工藝就粗糙了,設計上也統一量化了。大躍進時期,銅、鐵等材料匮乏,湯焐子就改成其他材料制作。在展廳二樓的“席夢思”床上,集中展示了幾個陶瓷湯焐子,這種湯焐子大量出現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上面寫着“沈陶57廠”的拼音,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陶瓷則由塑料取代。除了南方使用的中國傳統的圓形湯焐子,還有流行于北方的橢圓形器形,這種器形受到日本影響,歐洲的湯焐子則是圓柱形。

如今盡管各種電暖氣、超導暖氣、利用地心熱水供熱等應有盡有,但湯焐子等老物件所承載的歲月記憶以及人們在物品上寄托的情感價值是我們不能遺棄的。馬德崗希望,“湯焐子”展能夠勾起人們對老上海生活的回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