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就一直被欺負怎麼辦?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孩子從小就一直被欺負怎麼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校園霸淩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但是校園霸淩又是在校園裡頻繁發生的事情,孩子被欺負了,怎麼樣才能幫到孩子呢?
為什麼會發生校園霸淩?奧維斯将校園霸淩定義為一個或者多個學生不自願地暴露在一個或者多個學生的負面行為下,并且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霸淩分為精神上的軟暴力和身體上的直接暴力。
細分的話分為肢體霸淩、言語霸淩、社交霸淩、網絡霸淩、性霸淩,根據霸淩方式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霸淩者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霸淩者一般不隻一個人,而是至少兩個人以上的多人作案。在一起校園霸淩事件中,至少存在主犯、協同者、旁觀者、被霸淩者,有時會出現幫助被霸淩者的幫助者。
勒龐在《烏合之衆》強調了群體具有盲目性,後來的心理學家将用群體心理學的三大原質——觀念暗示、行為模仿、情緒感染——來解釋“去個性化”的過程。
這是形成霸淩者的重要原因,和不良的小團體環境有關。
其次,霸淩者一般處于問題家庭中,屬于問題少年。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導緻這類青少年的價值觀發生扭曲,通過霸淩他人獲得價值滿足。
霸淩行為具有四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隐蔽性,表現在霸淩發生的地點非常偏僻或者霸淩行為常常以玩笑和欺騙的外表出現。
第二個特征是反複性,表現在霸淩事件常常發生在同樣的人身上很多次。
第三個特征表現在霸淩者和被霸淩者在社會地位、身體差異的等等的不平衡,比如說身體強壯的人會專門尋找身體弱小的人。
第四個特征是群體性。
需要注意的是,被霸淩者和霸淩者是不平等關系,即使是不平等關系,也需要受害者的默許,才能成功建立關系。
被霸淩者往往有着他們的心理特征,心理學家鮑姆林德用兩個維度來衡量父母的教養方式。
第一個維度是父母對待孩童的情感态度,就是接受-拒絕維度。
第二個維度是父母對兒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就是控制-容許程度,在此基礎上,父母的教養方式被分為專制型、權威型、放縱型、忽視型。
被霸淩者往往受到父母的教養方式中父母情感态度上的拒絕,以及父母嚴厲的控制下,在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孩子養成了不敢提自己意見的習慣和被控制的習慣。
怎麼處理校園霸淩?孩子和父親的親密程度可以預測他是否會遭受身體上的暴力,孩子和母親的親密程度可以預測他是否會遭受精神上的暴力。
校園霸淩最大的問題在于霸淩的反複性,說明了被霸淩者往往具有消極特征,被霸淩者沒有選擇告訴父母或者父母消極處理,老師往往扮演調停者角色,沒有辦法真正幫助被霸淩者。
想要避免校園霸淩,就要父母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加以關注,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教育孩子面對他人的軟暴力和身體暴力時,應該主動拒絕,維護自己。
當校園霸淩已經發生時,父母的态度一定要足夠堅定,同時不能認為這是孩子之間的事情,做父母的不應該幹預。
父母對待孩子被欺負的态度一定是教育孩子反擊回去,而不是忍氣吞聲。
弗洛伊德将人的欲望分為生本能和死本能,死本能指的就是攻擊欲望,直白的攻擊形式就像嬰兒咬手指一樣,随着孩童心理的成熟,這種直白的攻擊欲望會被升華。
比如說通過努力得到成績第一名來無形攻擊他人。
攻擊欲望是因為人的自戀本能,每個人都有自戀本能,區别是怎麼表現攻擊力。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說明這個孩子的攻擊性不足,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攻擊。
如果欺負孩子的人采用的是身體暴力,那麼就得要孩子打回去,在受到身體暴力時以暴制暴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在孩子武力值不足的時候,需要父親到學校警告欺負孩子的小孩。
教育孩子在受到暴力對待的時候打回去意思是:以和平待人為基礎,絕對不主動打人,被打了就反擊回去。
孩子一般不懂分寸,所以需要父母教育孩子打人隻能是一種還擊,并且該怎麼打也要講清楚,不能過度,這樣就不用擔心孩子演變為暴力分子。
為什麼在遭遇身體暴力時,要打回去,不能容忍呢?
因為選擇主動打人的孩子會覺得容忍的人好欺負,而不是脾氣好,他們的父母的教育也是缺失的,想要感化他們,隻能換來一次又一次霸淩。
隻有展現自己的攻擊性,才能換來平靜的生活。
面對精神暴力和面對身體暴力一樣,需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他們精神暴力你的孩子,就要你的孩子重述他們的話,或者用強硬的态度拒絕他們這麼做。
人類有欺軟怕硬的本能,怕的是一個人的心理強硬。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