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參軍入伍,當兵不再是“無可奈何”之下的去處,而成為了許多青年人的夢想之一。35年前,也有這樣一位青年人,為了能更有“出息”,他進入了部隊。未成想,這一待,他就在軍營裡待了34年。這個人就是王忠心,或許從起名那天起,他就注定書寫“忠心報國”的傳奇。
1968年,王忠心出生在安徽的一個農村家庭中,家境貧寒,兄弟姐妹衆多。他很小的時候就下地幫父母幹農活兒了,雖然羨慕背着書包上課的同齡人,可他也知道家裡的條件不足以支撐所有的孩子讀書。
家裡年長一點的孩子讀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在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幾乎都是這個出路。兄姐離家後,家中負擔有所減輕,王忠心得以步入學堂,那一年他十歲。讀書的機會實在是來之不易,因此他聽課時格外積極主動,考試成績也都不錯。
他讀完初中後,家裡實在拮據,而繼續讀高中的費用又太高,王忠心不得不終止學業。他自小就十分懂事,雖然心中十分想要讀書,但他更體諒父母的不易,主動選擇了辍學。
辍學後,他在家裡待了一段時間,幫父母做做農活,打打零工,貼補一些家用。然而,這樣零散的活計終究不長久,難道真的要将自己的一輩子綁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嗎?
或許許多人覺得無所謂,可是王忠心不甘心。他還有着為祖國貢獻力量的宏大志向,因此他意識到,是時候走出去了。相較于大多數人選擇外出務工,他選擇參軍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的決定,當兵在那個年代看起來是十分崇高的事情,王忠心一開始也是想在部隊裡做出一番名堂來。
雖然部隊條件艱苦,但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對王忠心來說,吃苦耐勞不在話下。他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學識。身在導彈部隊,王忠心必須要正視自己與旁人在學曆上的差距。他沒有因此自卑,相反的,他充滿了幹勁與沖勁,勢必要趕上大家的腳步,還立志要考上第二炮兵士官學校。
服役期間,他認真完成日常訓練任務,剩下的空閑時間都被他用來看書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王忠心實現夢想的墊腳石。一般來說,軍人完成規定的任務後已經是筋疲力盡了,可他還要專心備考。這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全靠着他的一腔韌勁堅持下來了。王忠心沒有什麼雜念,他隻是希望自己多長些知識,拓寬眼界,就算最後考不上也沒有關系,他依舊有過硬的技術。
在這段時間裡,他憑借不懈的努力與堅韌的意志取得了飛快的進步,戰友們佩服他能夠始終如一地追求夢想,部隊的領導也都很看好他。隊裡的戰車、機器出了故障,找到他就一定可以完美解決問題。縱然已經成為戰友和領導心中的标杆人物,王忠心還是之前那個樣子,他對未來沒有什麼幻想,一心隻想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力做到最好。
服役的年限很快就到了,他雖然不想離開軍營,但是身為軍人,首要的就是服從組織安排。1991年,他按期退役了。
他回到了老家,待了一段時間後,他想用在部隊學到的本事找個工作維持生計。就在親戚朋友給他介紹好了一個工作時,他又收到了部隊的召回通知。原來那年正好趕上制度改革,而他正好是被召回的士兵之一。對王忠心來說,沒有什麼比部隊更好的歸宿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王忠心的努力刻苦都被領導們看在眼裡。在長官的推薦下,他如願進入了炮兵士官學校。同時,他也取得了兩本專業操作的上崗證書。抵達學校後,他深知這裡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更高。
一遍記不住的内容,他就學兩三遍,直到掌握為止。他的基礎水平比不上其他人,就比别人更努力。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他将此奉為圭臬。他付出了比常人幾倍的努力,理所應當地成為一衆士兵中突出的那個,一切都是有回報的。
畢業在即,王忠心再次面臨選擇。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了更好的出路,可他卻志不在此。他想将自己一身所學再回報給學校,回報給了他截然不同人生的軍營。這一留,他在軍營就待了三十餘年。
從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部隊。因為裝備換型,他從發動機專業轉到了測控專業。這意味着他又要自學新的專業知識,初中文化水平的他看不懂電路圖,隻能将十幾米的電路圖翻來覆去日夜研究,把上面的内容記得滾瓜爛熟。不僅如此,幾乎所有的電路教材書也被他翻爛了,他也因此成為戰友口中的“活電路”。
在軍營中,他常年和導彈打交道,崗位是發控台組号手。簡單來說,他就是導彈發射的操作人員,這在部隊中是非常重要的崗位。像小學生做算術題一樣,導彈号手失誤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在王忠心這裡,從來不存在失誤。關鍵時刻不出錯是部隊的要求,從不出錯是他對自己的高标準嚴要求。他在崗期間,經曆了3次武器換型,操作過3種型号的導彈,擁有精準測控所有19個号位的操作本領,是當之無愧的“金牌号手”。正是在這種近乎嚴苛的自我約束下,他才譜寫了個人的傳奇。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王忠心的處事原則之一。他做了24年的班長,許多戰士都感念他的照顧與教誨,親切地稱呼他為“老班長”。為人師長,王忠心從不吝啬将自己的所知所學傳授給新兵。即便沒有講義,他也總能滔滔不絕。腦中有知識,胸中有抱負,無論是三尺講台,抑或是實操戰場,王忠心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着未來的戰士們。
在教導一代又一代的新兵時,他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新兵接受訓練時,他也同樣按時按量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看到以身作則的老班長,新兵更沒有借口逃避、敷衍訓練了。
歲月匆匆流逝于數年汗水之中,王忠心在軍營中迎來送往。年齡差距逐漸拉大,可代溝卻從未出現。他有自己的一套交往法則,因此無論在哪個年齡層,他總能受到士兵的愛戴。這套法則歸結于兩個字——尊重,尊重身為學員的他們,自然就會收獲未來戰友的尊重。
為了傳授更多的導彈知識,他還參與了許多教材的撰寫。初中學曆從未桎梏住他的腳步,憑借着豐富的戰鬥經驗,他将自己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無私地傳授給戰友們,整個部隊都因此受益。2017年,學校最終決定授予王忠心“教授”職稱。得到這個職稱實屬不易,學校内部也産生了較大的分歧,礙于他的初中學曆還有戰士身份,不少教職員工持否定意見。
可是多年來,王忠心帶出來300多名測控号手,有50多人成為尖子生與骨幹。也是在他帶頭示範作用下,部隊形成了技術骨幹群體,31人中有24人獲得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為我國的導彈事業輸送了許多人才。
他本身的實戰經曆與突出貢獻都證明,他拿到這個職稱是理所應當的,他是符合新時代實踐化教學改革的“實戰專家”,完全可以擔得起“教授”二字。
王忠心看着自己手下的一個個兵成為國家的人才,獲得提幹、升遷的機會,許多學員在他的影響下走到了更高的位置。他卻因為因為種種原因屢次錯失提幹良機。所幸他并未因此自怨自艾,正視他人的長處與所得,反省自身不足與所失。紅花常有,綠葉難得,他甘做綠葉,托着一朵朵祖國的花朵美麗綻放。
憑借着自身過硬的技術他成為了一級軍士長,雖然這不是什麼将領的職位,但“一級軍士長”已是士兵軍銜中最高級别。他是名副其實的“兵王”,相較于風光滿面的将軍,“兵王”們則是用自己二三十年的努力換來這一個榮譽稱号,這背後是始終如一的堅持與熱愛。
身為一級軍士長,他可以服役到退休。照規定,士兵服役滿30年、年齡滿50周歲的即可退休。2016年,王忠心服役滿30年。他是當兵最久的士兵之一,到了卸任離開的時候了。但或許是軍營還舍不得這位老将,趕上體制調整,測控骨幹被調走了一半,而裝備換型升級又需要人手,王忠心幾番權宜之下,還是選擇了延遲退休。彼時,他千裡外的母親還需要人照顧,自己的身體也需要調養,可他還是毅然決然站在崗位上。一日穿着軍裝,一日守和平。他将小我放得很輕,國家放得極重,這一生都要做對得起這身軍裝的人。
2017年7月,王忠心被授予“八一勳章”。這是軍隊的最高榮譽,而他也是首批獲此殊榮的十人之一。2020年5月,王忠義還是迎來了遲到4年的退休,34年的軍旅生涯宣告結束。他的傳奇事迹廣為流傳,成為激勵後輩的力量。年過半百再回家鄉,他隻覺得空落落的。他許諾,若有戰,召必回。寶劍雖然入鞘,可劍鋒仍在,劍心猶存。
對于軍人,我們總是抱有崇敬之心。優秀的兵應該是什麼樣?他或許是騎馬定天下的大将軍,又或許是将每件平凡事情做好的不平凡人。相同的是,他們都深深愛着這身戎裝,也擔得起背後的家國重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