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以來,各校都會大張旗鼓地宣傳學校取得的成績,于是各種喜報鋪天蓋地而來。
這當中,有的喜報是寫實的,隻簡單列舉家長和考生感興趣的幾個關鍵數據,今年考得好與差自然一目了然。比如一本率多少,清北複交等名校考上幾個。
而有的喜報則是寫虛的,隻說一些看上去漂亮的數字,但故意隐藏關鍵信息,隻給家長和考生看學校想讓他們看的東西。
這種寫虛的喜報,通常會用到三個障眼法。
01隻說一本、本科達線人數,具體考生數隻字不提
我們說,分析眼前的事,不能隻是就事論事,隻盯着眼前,還要将它放到曆史的縱深裡去看,這樣才能看出變化來。但講曆史,就要有對照,有詳實的數據來說明。
比如說,某地喜報隻說,今年高考成績取得了曆史新突破,一本達線人數524人,首次突破500大關。
那麼,家長和考生朋友們,表面上看,它确實聯系了曆史,一本達線人數超出500人也是事實,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實際參加高考的人數!
如果說連續幾年來,該校的實際高考人數都是相近的,增減人數不超過數十人,則往年不到500人,今年超過500人,是一個重大突破。但如果今年報名參加考試的人比往年多了500人呢?則這個所謂的突破就是一種宣傳手段了。
參加考試的考生1000人,一本能考到約400人,對于一所省級示範重點高中來說,這樣的成績不能說差,但也絕不能說有多好。不過,也算湊合。如果算上二本人數,則每年的本科率超過80%,也能夠讓當地家長和考生滿意了。
可是,某地的高中資源整合之後,兩校并為一校,參加高考的人數一下子增加到了1500人,一本人數達到500以上,實際上并不能稱之為突破。如果計算一本率的話,那反而是下降了,不到35%了。而本科人數950多人,本科率也便隻有65%以下了。
那麼,這樣算起來,該校的高考成績到底是升了還是降了呢?
所以說,學校張貼的喜報,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學校如果隻告訴你一本達線人數,本科達線人數,而不告訴你具體參加考試的人數,則你并不能确知該校的高考成績。
02隻說本校600分以上考生數,并不放到大局裡來看
再說學校喜報裡經常會用到的一句話,超過600分的考生一共有多少人。在我們不怎麼關注高考分數的家長眼裡,腦子這麼一轉,600分很高了。總分750,考到600分,那就是均分80了。
事實上,我們以往也一直将600分當成一道門檻,600分以下的往往就無緣問津好一點的211高校了。但是,看問題雖然要有曆史眼光,但不能拘泥不化,以往600分是高分,并不代表今年600分仍然是高分,如果不知道根據形勢的變化來看,那麼,無異于刻舟求劍。
比如說,今年全國一卷考區各省份考試成績都很高,600分以上(含600分)人數可以冠之以畸高!
河南文科600分以上5041人,理科44000多人,650分以上都有9653人!河北文科600分以上3648人,理科31474人,650分以上達7007人!安徽文科600分以上1945人,理科22036人,650分以上有4188人!
你看,在這樣的高分紮堆的前提下,仍然拿考了多少個600分以上考生來說事,是不是已經不大合适了呢?
将兩樣事物放在一起比較的話,至少應該有一個是不變的量,才能比得出來另一個變量,如果兩個量都是變量,怎麼比較呢?
以安徽理科為例,如果去年600分(含)以上人數不是10406,而是跟今年一樣22036人,那麼,某校去年理科600分以上人數就可以跟今年的人數進行對比,前提是報名參加考試的理科人數基本相等。
否則,你今年來宣傳600分以上人數超過100多,而全省600分以上人數是去年的2倍,你去年考了多少不跟人家說,是不是故意隐瞞關鍵信息呢?
03過分強調客觀原因,對學校的主觀能動作用進行淡化
還有一種寫法,喜歡添加無關内容,過分強調客觀原因。比如說,有些學校會在開頭加上一句“在優質生源大量流失的情況下,我校仍然取得了優異的高考成績。”
這句話一說出來,實際上就顯得是在為自己找借口,這是心裡發虛的表現。
事實上,家長和考生完全可以質問一句:為什麼貴校優質生源會大量流失?
道理不言自明。如果貴校的高考成績一直在地區是叫得上号的,排得上名的,本地學生會舍近求遠,去其他學校讀高中嗎?
這種障眼法實屬不智。
1,中考成績好的考生,并不代表到了高考仍然成績好。高中與初中雖有聯系,但差異極大。不能默認為中考的前幾名就一定會是高考的前幾名,以此來為本校沒有考到頂級名校來找借口。
2,很傷害本校考生的感情,他們會覺得自己被排除在了優質生源的範圍之外。
3,假定流失的确實是優質生源,也不能因此而降低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主觀能動作用。一個學校如果隻會教特别優秀的學生,那是不合格的。難道良好的、中等的、一般的就不能好好教、教得好好的了?
你看到過哪些缺乏誠意的喜報呢?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