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煜寒|文
《人世間》的故事已經過半,從前半的故事來看《人世間》所展現出來的尺度與力度不可謂不強。
雖然許多的“敏感詞”都被技術性一帶而過,但劇中對于那些“光輝歲月”的描寫卻沒有一些“正劇”那般的“尴尬”。
可以這麼說,《人世間》對于80年代之前的那一段曆史給出了相對客觀的描寫與訴說。
但慢慢地筆者感覺到了一絲絲的變化,雖然劇中的各色人物都在努力賦予自己所飾演角色更鮮活的形象與性格特征。
但總會讓人感覺他們的身上缺少了一些“靈魂”,一些本該屬于小人物的那種“靈魂”。
特别是周家這一群人,他們的人生際遇太過“一帆風順”了,他們有着許多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人生與社會關系。
雖然發生在他們身上或身邊的那些事,對于一個曾經經曆過或聽說過的觀衆來說,會讓人感到無比真切與認同。
但這一群人的生活,真的是真實再現了那個年代許多“光字片”中普通人的生活嗎?
以21集中那段電視機列陣中播放1984年春晚《宇宙牌香煙》相聲的内容來看。
根據相關統計,到1984年底我國的電視機數量大概有近5000萬台左右,而相關的人口數據顯示,到1985年前後的時間,我國的總人口數大概有10億左右。
雖然在統計數據中,像是江蘇這樣的省份每百戶城市職工大概擁有電視機的數量已達了81.4台的程度。
但對于并沒有搭上第一班“改革開放”列車的東北,真會像《人世間》中所描述的那般“光高時刻”嗎?
也許是《人世間》小說的作者梁曉聲本身有過在“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插隊與勞動經曆的原因吧。
《人世間》對于那段曆史有着非常深刻的描寫,并且在之後蔡曉光的身上還能發現一些梁曉聲仕途上的影子。
而這些經曆或曆練讓《人世間》中的許多故事與人物有了很不錯的“血肉感”,同時還能不斷觸動到那些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一群人。
但細細品味下來,《人世間》中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像是提線木偶一樣,他們或許是被命運所牽引,又或許是被作者所牽引。
在他們的身上少了一些真實,多了一些“狗血”。
他們将要面對的人或事,似乎都不是普通人能接觸與理解的。
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樣的安排有些過于“刻意”了。
比如說:為什麼周蓉有過“大串聯”的經曆,卻沒有親自參與到“破四舊”的行動中?
當《人世間》來到周楠、馮玥慢慢懂事之後,當筆者滿心歡喜地等待着“改革開放”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之時,呈現在我面前的隻有在交代駱士賓與水自流時的一筆帶過。
祖國南方發生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成了“老工業基地”在轉型、改革時遇到陣痛時的對照組或劇情點綴。
“全面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經曆的翻天覆地的社會巨變”,這樣一句寫在《人世間》劇情簡介中的“豪言壯語”似乎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1980年-1990年間所發生的那些“事事非非”,比起之間的“上山下鄉”似乎被談化了許多,對于這十年間的風起雲湧與波瀾壯闊似乎被隐藏的更深了。
不可否認,因為是“共和國長子”、“老工業基地”等關系的原因,周家人與“光字片”的命運是确定的,更是殘酷與不可改變的。
相比起之前周蓉于貴州、周秉義于建設兵團,現在的姚立松、水自流和駱士賓于深圳的故事顯得過于單薄與平淡。
幾乎完全成為駱士賓“炫富”的手段與理由,隻因為他是“先富起來”的那一群人。
《人世間》的故事慢慢将重點完全擺在了失去往日輝煌的“共和國長子”身上,雖然之前也沒有太多描述過這位“共和國長子”的輝煌往事。
一個偌大的《人世間》,看似氣吞萬象、波瀾壯闊,但卻更多地在講述青春期少年的心思,以及那些不斷出現的婚姻故事。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那部由張國立、蔣雯麗主演的《金婚》,一部講述1957年-2007年間夫妻感情的“小品”佳作。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人世間》确實是一部近年來難得的佳作,至少在其前半段的故事中,多多少少讓人品嘗到那個時代的酸甜苦辣與悲歡離合。
可當劇情過半之後,《人世間》似乎失去了方向,他所描述的曆史格局似乎越來越小。
當一些事情發生之後,總會給人一種茫然與無所适從,這些事情就像突然從天上掉了下來,既沒有前因也沒後果。
就那樣硬生生地擺在了你的面前,告訴你在那個時間點這樣的一件事發生,至于為何會發生那就不是《人世間》該講述的了。
就像“房管所”向周秉昆強行收房子那般,看似“臨時工”的設定有些深意,但想來想去這根本不該是重點。
《人世間》中的演員功力還是很強的,無論男女都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着非常不錯的演繹。
鄭娟的付出、馮化成的書生氣、水自流的君子氣、“六小君子”中某些人的“痞子氣”,這些人物的塑造不可謂不成功。
但這些并不足以展現與支撐起出《人世間》那本該有的恢弘篇章,他們更像是蔡曉光話劇中的小品,隻要演員足夠出色,即便沒有語言同樣也能讓人拍案叫絕。
最後是對于周家這一群人物設定上的不以為然。
雖然他們好似同“光字片”、“六小君子”一樣都是普通百姓,在《人世間》的宣傳中也提到了“這是一部書寫當代百姓生活的作品”。
但筆者怎麼看周家這一群主角都不像是普通百姓,《人世間》更像是一部“演義”型式的作品。
看看他們的人生與遭遇,你會不會有一種在讀自岺凱倫《愛戀的風波》感覺呢?
周家的大家長周志剛是“大三線”上的第一代建築工人,他是被萬人敬仰的“八級工”。
周家兄妹的媽媽李素華,因“腦出血”卧床不醒,多年之後突然醒來,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周家老大周秉義,雖然太太無法生育,卻在兵團得到軍區副政委的青睐,自己的嶽父與嶽母更是“平反”之後官複原職。
周家老二周蓉,不僅遂了自己的心意與詩人比翼雙飛,還不用自己撫養女兒馮玥,更有青梅竹馬的蔡曉光一直在默默守護。
周家的老疙瘩周秉昆,雖然娶了一個未婚先孕的鄭娟,可他卻有馬守常與曲書記這樣一對忘年交朋友。
就是這樣一家住在“光字片”的人家,即便是在還沒有“上山下鄉”之前,所交往的人也與“六小君子”中其餘五人完全不同。
說來說去在《人世間》中,水自流與駱士賓或許是真實的,“六小君子”中的其餘五人或許是真實的,馮化成或許是真實的、金月姬或許是真實的。
就連從修腳工變成幹部的喬春燕都有可能是真實的,因為這些人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有偶然性也應該有人生的際遇。
可周家這一群人,真的太像蔡曉光話劇中的人物與故事了。
他們更像是先有結果之後,才硬生生捏造出來的一群人,一群沒有獨立思想與靈魂的木偶。
本該有更多苦難的時代,展現出來的卻多是歡聲與笑語。
仔細回味起來,我似乎隻在鄭娟和她的媽媽與弟弟身上看到“苦”與“難”。
除此之外,即便是“光字片”的那一群普通人,似乎也都過得挺不錯。
雖然用上千字将《人世間》“吐槽”了一番,但并不妨礙筆者的繼續追看。
雖然已然沒有了觀看前半段的那種“激情”,但《人世間》總歸還是當得起“開年大劇”這一稱号的。
就像原著小說在2017年書成之後便榮譽不斷一樣,僅從這部電視劇的“出品單位”來看,《人世間》很有可能将會是下一屆“飛天獎”的有力競争者之一。
往期精彩:《人世間》太讓人意外:陶俊書的故事雖然隐晦,但卻正視了曆史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