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樂毅,這是春秋戰國的兩個著名曆史人物。一方面,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将樂羊後裔,拜燕上将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于觀津,号為望諸君。
另一方面,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縣)人。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并被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促使齊國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後世尊稱為“管子”。在管仲、樂毅去世數百年後,這兩個人獲得了諸葛亮的推崇。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什麼要自比管仲、樂毅,而不是其他人呢?
一
首先,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隻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對于當時還沒有出山的諸葛亮,将管仲和樂毅視為自己的榜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管仲、樂毅成就非凡,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有不少人才能夠和他們相提并論的。比如管仲在治國上頗有才能,但是,就商鞅、李悝、孫叔敖等人,也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宰相。至于攻下齊國70多座城池的樂毅,并沒有超過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戰國四大名将。所以,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要自比管仲、樂毅,而不是其他人,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這是因為管仲和樂毅,都是比較全能的人才,也即文治武功兼備。而就諸葛亮來說,顯然也希望成為這樣的人才。提到管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千古名相,也即在古代曆史上的宰相中,管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除了治國之外,管仲還具有率兵征戰的能力。舉例來說,齊桓公二十四年(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難以抵擋,所以向當時的中原霸主——齊國求救。
二
得知這一消息後,齊桓公認為南面楚國禍害更大,不願出兵。但管仲認為,當時為患一方的,南有楚國,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諸國的禍患。國君要想征伐楚國,必須先進攻山戎,北方安定,才能專心去征伐南方。如今燕國被犯,又求救于我國,舉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國的擁戴。齊桓公深以為然,遂舉兵救燕。管仲随軍讨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在這場戰役中,還誕生了“老馬識途”這一成語典故。《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随之。遂得道。”
也即在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和隰朋等人攻打孤竹國,春去冬回,回來路上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馬領路,終于找到了歸路。通過這場戰役,我們顯然可以發現管仲在征戰沙場上的本領。與此相對應的是,提到樂毅這位曆史人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五國伐齊。誠然,樂毅率領燕國大軍,攻占齊國70多座城池,放眼整個戰國時期,都是比較輝煌的戰績了。但是,除了領兵作戰外,樂毅還曾輔佐燕昭王治理國家。
三
戰國中期,燕昭王降低自己的身份,禮賢下士,他先禮尊郭隗借以招攬天下賢士。正在這個時候,樂毅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國,燕王以賓客的禮節接待他。樂毅推辭謙讓,後來終于向燕昭王敬獻了禮物表示願意獻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為亞卿,以此輔佐自己進行變法。燕昭王在樂毅等人的輔助下,兢兢業業地奮鬥了28載,不僅國家日漸殷富,積累了相當實力,而且培養了奮發圖強的民風。燕國上下同仇敵忾,舉兵伐齊的條件一天天趨于成熟。也即燕國之所以能擊敗齊國,不僅在于韓國、魏國、秦國、趙國等諸侯國的幫助,也是因為樂毅等人幫助燕昭王進行了變法,促使燕國在公元前284年就增強了國力,這樣才能派出一支精銳之師來進攻齊國。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管仲和樂毅都是出将入相之才,這讓諸葛亮敬佩不已。而就諸葛亮自己來說,也在三顧茅廬後成為類似的人才。對于諸葛亮來說,不僅通過《隆中對》為劉備奮鬥指明了方向,還經常留守後方,治理一方。等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率領大軍進攻曹魏,也即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基于此,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是文治武功兼備之人。
四
最後,另一方面,對于管仲、樂毅,都注重合縱諸侯,這其實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方針存在異曲同工之妙。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也即多次聯合諸侯,以此讨伐一些諸侯國。在此期間,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同樣的道理,對于諸葛亮來說,不僅聯合東吳,更是為蜀漢明确了匡扶漢室的目标和口号。換而言之,齊桓公是在匡扶沒落的周天子,而諸葛亮則緻力于匡扶被曹魏篡權的大漢王朝。
而就樂毅來說,在五國伐齊之前,燕昭王派樂毅去與趙惠文王結盟立約,另派别人去聯合楚國、魏國,又讓趙國以攻打齊國的好處去誘勸秦國。由于諸侯們認為齊闵王驕橫暴虐對各國也是個禍害,都争着跟燕國聯合共同讨伐齊國。對于樂毅來說,明白單靠燕國是無法擊敗齊國的,所以選擇合縱破齊的策略,也即聯合趙國、韓國、魏國、秦國等諸侯國。同樣的道理,諸葛亮也明白曹魏實力強大,不管是劉備還是孫權,都無法單獨抗衡曹魏。于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前竭力促成孫劉聯盟。而在蜀吳聯盟破裂之後,又是諸葛亮在公元223年派人出使東吳,恢複了蜀吳聯盟,這也是蜀漢能夠堅持到公元263年才滅亡的重要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