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天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樂府詩《行行重行行》中:“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别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天涯石刻
天涯、海角(地角)這兩個詞,首次同框出鏡己是南北朝時,徐陵的《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而無由,但以情企。”
此後陸續有人在詩歌作品中用到天涯、海角二詞。但是第一個把天涯海角連用的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在《浔陽春三首.春生》中這樣說“春生何處暗周遊,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消息,續叫啼鳥說來由”。
現代有人統計,曆代詩家帶有“天涯”“海角”詞的詩詞有1500多首。
比如:
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葛長庚的“多少風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張嵩老的“抱琴飄飄風萬裡,曾是天涯海角頭”;
……
海角石刻
看來,古人們還是很愛天涯海角這個詞。他們給這個詞語寄托了各種各樣的情感,也把它用的出神入化!千百年來,“天涯海角”這個詞,漸漸的演變為一個帶有中華民族獨特情感的成語。
“天涯海角”這個詞,其實最早是用來特指偏避遙遠的地方。
曆朝曆代的或遭貶谪,或遭官司,或違法犯罪的各色人等,往往都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之地。意思就是:你給我滾遠點,不想看到你,看到就煩!
蜀道
杜少府就曾被貶往蜀地為官,那裡是當時人們認知中的“天之涯”,去了就意味就回不來了。
那個時候的“天涯海角”還沒有具體地名地點,一般用來泛指偏遠蠻荒之地。
時間來到清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中國曆史上進行第一次全國地圖測繪時,在崖州(今三亞)海邊的石頭上題刻了“海判南天”做為地标性紀念。
海判南天石刻
這裡被選擇為是陸地最南邊的海天交彙處,是中國陸地版圖的南極地标點。
再後來到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崖州知府程哲到海邊遊覽,在一塊巨石上題刻了“天涯”兩個字。
至此,一直沒有特定目的地的“天涯海角”被圈定在這海天相交的南海之濱。世上思念離人,懷念過往等等的情緒,終于找到了落腳點。
相傳一對情侶隻要一起走到天涯海角,就可以一生一世擁有對方。這真是個美好的傳說!話說回來,這會不會也是一些渣男渣女不敢去的地方?畢竟,去了就是一輩子!
看來,天涯海角石也是“試金石”。
天涯海角在這裡?
至于另一塊石頭上的“海角”二字,雖然《崖州志》上沒有記載是何人何時所題刻。但是很顯然,“天涯”石刻出現時,“海角”石刻尚未出現,否則《崖州志》沒理由單獨記載“天涯”,而不記載“海角”。
中國地大物博,曆史文化悠久,關于天涯海角在哪裡,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考證,在欽州(今廣西靈山)有天涯亭,廉州(今廣西合浦)有海角亭。
這個可不是胡編的。周去非的《嶺外代答》就有這方面的記載:早在宋代,欽廉二州就有天涯亭和海角亭,并且一直保存到明清時期。
這個時間段比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得名早了将近700年,隔了兩三個朝代。
那麼,要問真正的天涯海角在哪,就憑各位自己判斷了。
北海海邊
關于欽廉二州,此地不但有天涯海角亭,無獨有偶的是,古屬欽州地區的北海市海邊,還有一處叫“海枯石爛”的景點。
具體位置在北海市最西端,一個叫“冠頭嶺”的地方。這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到北海的打卡必去景點。
故事講到這裡,突然想起人們安慰失戀的男子常用的詩句,在此引用一下,做為這個故事的結尾: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勸慰的話說得也很有意思:兩隻腿的青蛙找不到,兩條腿的美女多的是。
讀史明智,學史進步。以上根據相關史料原創,如有雷同,意料之中。
我是迷惘的惘天天講故事,喜歡的朋友,關注我不迷路。謝謝你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