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的現狀與趨勢?4月19日,考察清華大學,先後考察美術學院、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重點教學科研成果展示、西體育館、并同師生代表座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美術教育的現狀與趨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月19日,考察清華大學,先後考察美術學院、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重點教學科研成果展示、西體育館、并同師生代表座談。
考察清華大學透露出4點教育風向标:一是重視美育,二是聚焦創新,三是關注體育,四是立德樹人,涉及當前高等教育發展諸多熱點問題。
再提美育重要性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考察的第一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于美育工作、美術教育發展的高度關切。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能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創造活力。
從細處講,美育可以引導青少年發現美、理解美、追求美,讓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從大處說,美育關乎青少年人格的養成、靈魂的塑造,關乎人民群衆堅定文化自信。
“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把美育和傳續作為民族發展的重要基石,正是的初衷。筆者以“美育”為關鍵詞在知網搜索,結果顯示有7229篇文章結果。但以“藝術教育”為關鍵詞搜索,結果顯示有75333條結果,可見當前重視美育實踐的必要性、迫切性。
堅持中華美學精神與文化自信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在包羅萬象的藝術生态中,中國的美術教育要找到支點,保持平衡,才能培育出能把經典美術與當代創造有機融合的創新型藝術人才,為中國美術在世界藝術史圖景中立定文化坐标。
為此,高校的美術教育必須堅持中華美學精神,堅持在中國傳統藝術研究與傳承基礎上有所創新。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将中華美學精神概括為8個方面:儒道互補的文化結構,澄懷味象的生命體驗,仰觀俯察的觀照方式,妙悟自然的欣賞特征,虛實相生的創作法則,境生象外的審美生成,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高明中和的審美理想。概括可謂鞭辟入裡。
創作内容題材要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高校美術教育課業創作内容要弘揚傳統文化、活化經典、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精神是文化自信的基礎,美術課業創作不光要教授技法,更要重視作品内容、内涵、内核和精神價值。正所謂“術”與“道”之關系。
我國正處于全球化浪潮中,藝術教育也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學生從創作題材、表現形象到創作技法不免受西方現代藝術影響。全球化給中國藝術發展帶來先進技術的同時,西方的文化世界觀也影響着中國藝術教育和美育。
浏覽某視頻網站,會發現大學美術生創作的80%以上的數字藝術作品題材和形象都是西方魔幻主題和西方面孔,或是日韓風格之類,少有東方民族形象和題材。分析其原因,除了外國技術搬家和臨摹學習原因外,還長期受西方文化背景的美術作品影響。
因為國外創作工具最先發布後,外國人最先使用其創作出的肯定是外國形象,所以最先傳播來的也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附着在西方作品和造像的教程中被傳播進來,中國網友再搬過來到網站去臨摹學習。臨摹自然是學習的好方法,但臨摹出的自然也是西方角色,臨摹完後發微拉粉再傳播。但是,不論藝術作品還是實用美術作品,一旦缺少了本國、本社會和本民族的現世關懷,這種作品就很難永恒,難以被人民大衆欣賞傳承。
中國的美術教育要倡導學生發現、感受民族文化題材人物事件所展現出的美感,引導學生創作以服務人民為目的的現世關懷作品。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實踐品格,是由曆史、社會、生活和先人實踐産生的,形成了無數壯美的道德符号,如:田橫五百士,大禹治水,“還我山河”的嶽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戊戌變法的譚嗣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鐵面無私的包公。
這些形象高度道德化、哲學化,不是理論和概念的流傳,而是直觀具體、活靈活現、觸手可及的典型人格。直至今天,仍然熠熠生輝,是震撼心靈的榜樣。正所謂“立象以盡意”。中國美術教育要培養能塑造這些藝術形象和講好真實中國故事的人才。樹立民族藝術話語權,增強民族藝術作品價值,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從美術教育普及角度講,要增強美術作品的社會認同感,藝術作品傳承的最好方法是讓它再次流行,而不單隻是放在博物館和教科書裡。好比中國的“動漫”連環畫和美術片,必須承襲人民藝術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近期播出的一檔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從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各個曆史時期遴選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經典作品進行深入美學剖析。以畫為體,以史為魂,生動再現中國共産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奮鬥曆程,是藝術教育的典型案例,深得觀衆喜愛。
遵循美術創作真實法則
目前,交叉學科研究使新型數字藝術AI發展得如火如荼。AI有可能創作出好的實用美術作品,但較難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原因是AI代替不了人類生活中的精神情感和審美體驗。
一切藝術都必須恪守藝術真實性的基本法則,即藝術源于生活。它的含義不是藝術要去模仿生活,而是藝術創作是遵循生活邏輯和人類理性邏輯及情感邏輯建構的。AI藝術的短闆不在其智商、情商、模仿機制、算法,而是AI缺少人類特有且複雜的生活體驗和人生閱曆的真實性,從而缺乏藝術真實性法則這一美學鐵律,而缺少真實性美學法則支撐的AI藝術,本質上還是機械複制。
可見,美育關乎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信息科技再發展,機器人也代替不了人類,數字技術産生不了人類特有的情商、情感、美感、意識、倫理、情趣。假如機器取代了人類,世界将變得再無意義。
考察清華大學時的講話,在全國高校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北航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積極籌劃關于美育工作的部署,同中國美術館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美育基地,邀請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做客北航大講堂暨首屆北航藝術節啟幕講座,與師生分享雕塑背後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中國文化,講述對于雕塑藝術的探索曆程以及為時代造像的初心思考,引起廣大師生強烈共鳴。
高校美術教育應服務國家民生,鼓勵藝術科學融合,賦能創新發展,堅持文化自信,培養一流人才。在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王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