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50顆衛星圍繞太陽系的行星運行,其中一顆稱地球為“家”。
月球形成于大約45億年前,一種理論說道,當時的地球撞上了另外一顆早期行星,碰撞産生的碎片由此開始圍繞地球運行,并累積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月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然衛星,其直徑略小于中國的廣度。
月球由一個富含鐵的内核,地幔及地殼組成,地幔和地殼含有鎂、氧和矽等礦物質。
月球表面曾經一度地質活躍,被岩漿海洋所覆蓋。但是現在,除了水冰的痕迹外,月球表面完全被灰塵和岩石碎片覆蓋。
無數的隕石坑遍布于月球表面,每個隕石坑都是流星、彗星和小行星等物體撞擊月球形成的。
最大的隕石坑是南極的一個罐狀盆地,橫跨月球表面的四分之一,其深度幾乎足以容納珠穆朗瑪峰。
月球以平均30個地球的距離圍繞地球公轉。
月球自轉速度和其繞地球公轉速度相同,所以當它圍繞地球旋轉時,從地球表面看向的始終是月球的同一個面。
我們可以觀察到八個不同的、傳統上公認的月亮光照階段,也就是月相。月相已經被觀察了上千年,甚至是人類曆史上最早期曆法的基礎。
很長一段時間,人類隻能遠距離研究月球。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飛行任務阿波羅11号拉近這一距離,使得近距離研究成為可能。
這是人類的一小步,它使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這使得我們了解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更進一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