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01:42:26

“XX昊,起床了!” 我把飯煮好,才喊兒子起床,他動也不動,我又喊了一遍,他扭了扭身子,還是不肯起床。

我兩手叉腰,大吼了一聲:“起床啦,準備吃飯啦!” 兒子很快就從床上爬起來。

我心想,對孩子談尊重,理解,簡直太難啦!還是吼一吼效果來的快!

口苦婆心講半個小時,效果絕對沒有噼裡啪啦打兩下來的快。

吼叫和打罵是快速調整混亂局面的有效途徑,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也經常用這兩種武器對付孩子,在局面脫離自己掌控的時候,想也不想的就開吼,甚至開打。

畢竟,直接了當的咆哮要比控制好情緒然後燒腦的去想一個對策,容易多了。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就像小津安二郎說的那樣,高興就又跑又跳,悲傷就又哭又喊,那是動物園猴子幹的事。

有多少父母,管理孩子的方式源于最原始的情感沖動,愛的時候又親又抱、恨的時候又吼又打。留下孩子在那裡發愣,如果他有成人的判斷力的話,一定在想,“爸爸/媽媽這是瘋了吧?!”

可惜他們隻是孩子,隻能做父母的情緒接收器,你高興的時候他們跟着歡呼,你發怒的時候他們跟着戰戰兢兢。你情感飛揚,恣意發洩,孩子也隻能跟着你的情緒來判定自己到底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凡事憑直覺沖動做出反應,是因為沒有管控自己情緒的能力。而有情緒管理意識的父母,則會時刻領悟當下發生的事情,努力壓制本能意識做出的沖動反應,從而能理性的處理問題。

理性的父母,一定有着良好的情緒管控能力。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請别再對我大吼大叫)1

讀書的時候,我的班主任老師說:“多愁善感的性格可不好。” 那時我并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後來,我上班了,我們老闆說:“我們這裡能幹的人很多,但是最受歡迎的還是沒那麼多事兒的人。”

其實,老師和老闆都隻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想做好事情,就要管好自己的情緒。

職場需要一顆平靜耐煩的心,身為父母,更需要一顆平靜耐煩的心。

有人說,說說容易,做起來就難了。

可是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容不得你犯錯,你能否控制好手上的筆,在這片白紙上塗上适當的畫卷,關系到你将來能否有一個安定祥和的晚年。

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緒?隻有當一個人意識到問題并積極予以糾正的時候,就有希望能做好它。

怕就怕根本不覺得打罵孩子有什麼不妥,“我們小的時候不就是這樣過來的嗎?我們有什麼問題嗎?”說這種話的人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用傳統的方式來管理現在的孩子,早就不合時宜了。

傳統棍棒育帶給孩子的傷害,還少了嗎?

我們不想說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諸如此類的話,原生家庭已經是過去式,而現在,我們做為父母,成了我們孩子的原生家庭。是繼續重複曾經的傷害,還是從我做起,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才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

當然,做為一個心智齊全的人,焉能沒有喜怒哀樂諸情緒?要通過學習适當的管理它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做一個平靜的父母?

1. 延遲動作

我們都知道,育兒過程中,有一個延遲滿足的理念。就是當孩子需要某種東西的時候,不要立刻就滿足他,讓他學會等待。

當我們處理不好孩子的事情時,也可以讓自己延遲動作,暫時離開那個場景,讓自己舒緩一下,也給孩子一個緩和的空間。有可能這麼一會兒的功夫,他就想通了。

老公在陪孩子下圍棋,突然起身跑到陽台上去了,我問他怎麼了,他怒氣沖沖的說,這個家夥根本就沒有專心,下的亂七八糟,幹脆不要學了!

男人的自控力就是好,他沒有當面對孩子發脾氣,而是先離開讓自己冷靜一會兒,避免一頓暴雨般的咆哮,這種咆哮對孩子學習技能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在學習一種新技能的時候,鼓勵機制能增加他學習的興趣。

當老公從陽台出來時,還是非常生氣,他對孩子說:“你下棋不專心,怎麼能下好?做每件事情都要專心的呀!”

這已經非常理智了,經過情緒的緩沖以後,既達到表達的目的,又沒有做出令自己後悔的傷害孩子的舉動。

有人把情緒比作心理的大小便,我覺得很妥帖。成人,此處說的是心智成熟的人,不會在不适當的場所恣意排洩。當你身體有排洩反應時,總是能延遲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适的地方再進行

情緒也是一樣,延遲發洩是避免傷害别人最好的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想打罵孩子,更不想打罵以後又悔之不及。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等一下,等一下再說。梳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去跟孩子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扯起嗓子喊一通,孩子隻看到你的憤怒,并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通過打罵的方式,隻會讓孩子表面上對你臣服,心裡卻在“哼,哼,哼”呢!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請别再對我大吼大叫)2

以前聽人講過一個故事,說是感動了許多人。說是一個爸爸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邊打一邊流眼淚,一邊流眼淚一邊打。“你錯了嗎?” “你錯了嗎?” 在孩子終于肯說錯了的時候,爸爸一把摟住孩子。這麼感人的故事卻沒有感動到我。

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這位爸爸到底是想聽到孩子說“我錯了”,還是希望看到孩子真正的意識到“我錯了”?

用激烈的懲罰來獲得孩子一句“我錯了”,無異于古代的嚴刑逼供。

而這背後是爸爸急切的功利心。他希望自己的教育成果得到快速的顯現,不惜以傷害孩子,折磨自己為代價。

而教育從來都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它更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是長年累月澆灌的結果。

2. 角色置換

讓自己不發脾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事情暫時交給别人處理。

這個很簡單,“我搞不定了,你來吧?” 我和老公兩人經常互相求助,“我去告訴你媽媽。” “你再這樣,等下你爸回來會生氣的。” 孩子并不是怕誰,隻是我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轉嫁了一部分矛盾。

我把希望寄托了一部分給别人,自己的情緒沒有那麼糟糕了;兒子并不想第三個人知道這件事情,也會極力的去糾正。

自尊心沒被破壞的孩子,其實特别上進。他希望自己能做好,如果沒做好,他并不希望第三個人知道。

當自己沉溺于某種情緒之時,交給旁觀者來處理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正所謂“旁觀者清”。

你會發現其他的人在吼孩子的時候,你的心特别難受。如果打了,你有時會忍不住護犢子。這是因為,訓人的那一位正沉浸在氣憤中難以自拔,而你做為旁觀者,覺得事情并沒有這麼嚴重。

一個打一個護肯定是不對的。如果能時刻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體察自己的情緒不對了,趕快交給另外一個人來處理,可以避免許多的家庭矛盾。

一個和諧的家庭,勁要往一處使,心要往一處放。家庭成員之間有矛盾,孩子會鑽空子。我相信,和諧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一定不會太差。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請别再對我大吼大叫)3

3. 把情緒語言化

能經常意識到自己正處在糟糕的情緒之中,并且想辦法去緩解,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情緒管理的方式。

但是,情緒猶如洪水,堵是堵不住的,給自己一個發洩的出口也很重要。

就像上文說的,情緒是心理的大小便,總要找到地方排出來,否則,越壓越多,會使心理崩潰。

很多時候,忍并不能解決問題。忍了别人,苦了自己,得不償失。而且,我們說的控制情緒,也并不是讓你去“忍”。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一個很好笑的畫面,一個男人左手使勁按住右手即将揮舞的拳頭,瞪着眼珠子從嘴裡說出“我忍!” 這樣忍實在太痛苦了。

有效的做法是:表達憤怒而不攻擊,說出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真的惹到你的時候,不要忍着,告訴他,我真的很生氣!我簡直肺都要氣炸了!我真的要吐血了!你知道我有多生氣嗎?

其實這種表達方式對孩子已經足夠有震懾力了。既發洩了自己的情緒,又讓孩子明白了他的錯誤,關鍵還沒有面目猙獰的吓到孩子。

一個媽媽回到家,看見房子裡玩具到處都是,沙發的墊子被拖到廚房,廁所的馬桶刷被拿到客廳。我完全可以想象當時的崩潰,尤其是身體很累的時候,那感覺簡直糟透了。

此時,憤怒需要表達出來,“怎麼可以把家裡弄的這麼亂呢?我真是被你氣瘋了!" 哪怕你說很多句被氣瘋了都可以理解,隻要别擡起你瘋狂的胳膊開打,因為憤怒的時候,人的情感被誇大了許多倍,會做出許多不計後果的舉動,等憤怒過後,又會自責不已。

為了避免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需要及時體察到自己的憤怒。

表達過後,要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繪本《我永遠愛你》裡面,那個媽媽的做法非常棒。

孩子問她,如果我給妹妹的身上畫的紫一塊、紅一塊、藍一塊的,你還愛我嗎?

媽媽回答,當然了,我永遠愛你,不過你要負責給妹妹洗澡。

孩子問她,如果我跟喬喬用枕頭打仗,弄的家裡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回答,我永遠愛你,不過你要負責把這些羽毛清理幹淨。

同樣的,媽媽可以不吼你打你,因為媽媽非常的愛你,但是你要負責把家裡收拾幹淨。

與其掄起拳頭一頓雞飛狗跳,不如讓孩子自己去清理現場,相信他在親自體驗一番勞動以後會更加了解媽媽的辛苦。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請别再對我大吼大叫)4

4. 培養良好的習慣

借用keep的一句廣告詞,“自律給人自由!”

暑假是父母跟孩子戰争的主要爆發期,二者相處的時間太長,總有爆發矛盾的各種導火線。

所以,給孩子制定一個靠譜的暑期計劃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跟孩子商量暑期計劃的内容,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基礎上制定的計劃,才更有說服力,實施的過程中孩子也找不到借口去拒絕。

計劃必須有一個人監督實施,監督的這個人必須先自律。

你計劃上規定孩子7點起床,自己卻睡到10點。後面的計劃都沒辦法實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計劃就沒有意義了。

有了充實的暑期活動,再也不用大眼瞪小眼,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不忿了。

充實使孩子和父母都有成就感。無所事事帶來的恐慌感不隻大人會有,孩子也會擔心自己“沒用”而惴惴不安。終日沉迷遊戲或者電視,會令孩子思維呆滞,沒有活力。

暑期計劃就像給孩子打的預防針,當你再要求他做什麼的時候,他也不會一口拒絕了。孩子其實可以信守承諾,這點有時可比大人強多了。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孩子會更得心應手。

有沒有提前學習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孩子善不善于學習。提前學得的知識總有用完的時候,但具備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才是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習慣決定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我覺得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有專家研究,培養一個好的習慣需要堅持90天。一個好的行為隻要堅持下來,便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去音樂會上看到那一雙雙嫩嫩的小手拉出動聽的旋律,大家都忍不住贊歎。

那些抓住機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會說::“你看人家寶貝,多厲害!”

他們不明白這些孩子經曆了多少個點滴的訓練,孩子的父母背後付出了多少艱辛。

真的想說點什麼的話,不如告訴孩子,這些小演員們長期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如果你做xx也能每天堅持,一定也能像他們這樣厲害。

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會自律的生活,把瑣碎的時間利用起來,那他就比别的孩子多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或者興趣上。

孩子養成了好的行為習慣,做家長的也不用每天廣播喇叭一樣的提醒,也不用時時去擔心孩子的作業,某種程度上,家長也獲得解放。

老爸和你媽媽吵架(請别再對我大吼大叫)5

總結

大量調查表明,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和安全感。

家裡有一對氣定神閑的父母,孩子的氣質必定是從容而無所顧慮的。

安靜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父母的情緒穩定而樂觀,孩子才能沉浸自己的世界裡,完成對自己的構造。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我們不能随心所欲,應該抱着虔誠的心去學習如何做父母,每個人都不完美,智慧的父母會俯低身子,豎起耳朵去學習、去聆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原創文字,歡迎轉載,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