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提升你的文化深度

提升你的文化深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2:29:20

提升你的文化深度(修煉你的文化自覺)1

我聽單田芳的自傳評書《言歸正傳》簡直入了迷。書中有一段,說在特殊曆史時期,單田芳因為受到迫害,不但不能說評書,連基本的生計和安全都成了問題,一家人颠沛流離。為了謀生,單田芳跟人學了一個制作“水泡花”的手藝,在街頭販賣。

當時的中國幾乎沒有任何文化娛樂,水泡花這個東西雖然簡單,賣得還挺好。别人一看老單家掙了錢,也想賣水泡花。單田芳一家都是熱心腸,就把水泡花的制作技術傳授給了幾個朋友。殊不知同行是冤家,後來這些人跟單田芳家争奪同一個街口的水泡花市場,鬧得很不愉快。

我聽書聽到這裡非常感慨。單田芳出身于藝術世家,從來做的都是“鼓槌一響黃金萬兩”的事業,竟落得在這麼一個低端行業打拼,還弄了一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水泡花,别人一學就會,完了就能跟你競争。而對比之下,單田芳的評書,則是一個高端的技藝 —— 這表現在單田芳名滿天下,一生收了十幾個徒弟,竟然沒有一個能取得可見的成就。

所以有條件的人安身立命,甯可下苦功夫也得掌握一門高端技藝。如果你指望一個需要嚴防死守的東西掙錢,你那就不是真正的稀缺,你也不會有安全感。高端技藝都是像單田芳的評書藝術這樣:沒有秘密,明明白白把配方寫成書别人也拿不走,甚至手把手地教都教不會。

像這樣的功夫,至少有三個東西是别人拿不走的。一個是天賦,一個是刻意練習。而我今天想說的是另外一個東西,叫“文化自覺”。

***

1980年代,美國亞利桑那州有個錄像帶出租店。出租店的店員是一個叫泰德的青年。泰德家庭條件不好,父母無暇照顧他,他從小最大的樂趣是到奶奶家看電視,聽奶奶講明星們的八卦。正是因為太愛看電影,泰德辍學在這裡打工。

亞利桑那州在美國算是邊遠地區,大約相當于中國的甘肅省。可是在這間錄像帶出租店裡,卻有一個絕對領先于時代的文化場面。

顧客們并不是像在别的出租店一樣自己挑了錄像帶走人。他們會排起很長的隊伍,一個一個等着跟十八歲的泰德說幾句話。

顧客會告訴泰德自己喜歡的電影。然後泰德會告訴他,如果你喜歡這幾部片子,那你也應該喜歡這部片。

泰德,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推薦引擎。

***

這位泰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是現在 Netflix 的首席内容官。是他領着 Netflix 制作原創劇,像《怪奇物語》《女子監獄》這些得了艾美獎的片就是泰德促成的項目。

泰德的故事來自一本2018年的新書,叫《創造曲線》(The Creative Curve),作者是艾倫·甘尼特(Allen Gannett)。甘尼特采訪了很多有創造力的人物、創業者,還有研究創造力和創業者的科學家。

甘尼特把泰德的這個本事,叫做“cultural awareness” —— 我們借用費孝通先生發明的一個名詞,把它稱為“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不是“品位”。品位是你自己喜歡什麼東西;而文化自覺,是你知道現在别人都喜歡什麼東西。

品位能提升你的生活質量,而文化自覺能允許你從事一門創造性的事業。

泰德說當年那個錄像帶出租店對他來說既是電影學院又是 MBA 課程。他理解電影、理解導演和演員,而且他理解觀衆。他看一眼就知道什麼東西是觀衆熟悉的,什麼東西好,什麼東西老套,什麼東西是新的。他知道每個影視劇中的每個元素在潮流的位置。

咱們精英日課經常說一個公式,“喜歡 = 熟悉 意外”。太新了,人們無法接受;太俗套,人們覺得沒意思。泰德能把握住創造曲線上熟悉和意外的精妙尺度,他說:“這個内容必須是一隻腳站在熟悉,一隻腳站在一個特别新鮮、未知和新穎的東西上。”

泰德看過那個出租店裡所有的錄像帶。他至今每天至少要看四個小時的影視劇。文化自覺,是一個需要持續修煉的功夫。

文化自覺有兩個用處。

***

第一個用處是“模式識别”。

甘尼特的書裡介紹了一位專門研究創業者的心理學家,叫羅伯特·拜倫(Robert Baron)。拜倫教授最感興趣的是那些連續創業連續取得成功的企業家,他們是怎麼識别好的商業機會的。拜倫得到的答案就是模式識别。

根據拜倫的理論,模式識别有兩個境界。第一境界叫“提取原型(prototype)”。比如說你要通過面試來錄取一位優秀的程序員。所謂“原型”,就是你心目中,優秀的程序員應該有哪些特征。

比如說,你可能要求,優秀程序員必須掌握現在流行的幾個編程語言,必須擁有前沿的知識,必須思路清晰、頭腦缜密細緻,必須有良好的編程習慣,善于跟人合作,能按時完成任務,等等等。你可能還學習過《優秀程序員的十個習慣》《優秀程序員的七大特征》之類的文章。

但是這些菜譜和武功秘籍式的知識并不能讓你得心應手。好東西的大部分特征都很難量化,你無從準确判斷。特别是像投資者選項目,可能你小心翼翼、思考速度很慢、還經常判斷錯誤。

但是,如果你積累足夠多的經驗,跟很多優秀的和不優秀的程序員合作過,見識過職場中各種各樣的人物,參與過很多成功和失敗的創業項目,你就會進入模式識别的第二境界。

第二境界叫“範例(exemplar)”。進來一位應聘者,你剛跟他聊了幾句,就感覺他特别像你認識的一位優秀程序員。你立即就判斷這人行,結果果然行。那個你認識的優秀程序員,就是你頭腦中的一個範例。

你知道的範例越多,你的識别能力就越強,你的識别速度就越快,你會越來越依賴範例識别。在别人眼中,這是一位來自河北省的、很有特點的、有品位有個性的産品經理 —— 在你眼中,這位是“保定喬布斯”。

我理解範例識别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它屬于“意會”,不像提取原型那樣有明确的判斷規則。就好像我們以前說過的一個段子,美國最高法院的一位大法官,說關于什麼叫“淫穢”作品,我沒有清晰的定義,但是“我要是看到了我能看出來”。當然,而根據拜倫的理論,這位大法官得看過很多那種作品才能有那樣的判斷力。

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判斷一個項目好不好,用的就是範例。比如一個創業者偶然走進一家鮮花店,他發現鮮花賣的很貴,他馬上想到,這不正好是互聯網銷售的機會嗎?在網上賣東西的成功模式,不就是取消中間商,讓生産者直接跟消費者交易嗎?結果這就是一個有價值的機會。

***

文化自覺的第二個用處是給你發揮創造力積累資源。我們以前講過,所謂創造,就是“想法的連接”。把一個領域的什麼元素借鑒到新的領域去,這就是創造。甘尼特在書中介紹了威斯康辛大學研究者愛德華·鮑登(Edward Bowden)對這種創造性的連接的研究成果。

鮑登招募一批受試者做文字遊戲的實驗,同時觀察他們大腦的變化。有時候受試者是通過邏輯推理解決問題,有時候則是通過創造性的“一閃念”、“啊哈”一聲、突然看到答案。

鮑登發現,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大腦中的思考過程完全不同。邏輯推理解題沒什麼戲劇性。而在這個“啊哈”時刻發生之前的0.3秒,大腦會發出一個強烈的伽馬波 —— 研究者能精确判斷受試者什麼時候恍然大悟。不但如此,“啊哈”時刻還特别發生在大腦的右半球 —— 這裡面潛意識思維非常活躍。我們專欄以前講“發散思維”的時候說過類似的道理。

這也就是說,所謂的靈光乍現,其實是人腦在潛意識中,把距離比較遠的兩個東西,建立了一個連接。因為之前的活動都是潛意識,當事人自己往往意識不到思維過程,還以為靈感都來得很神秘。

其實是你的頭腦中已經儲存了大量的素材資源,你才有可能建立這種連接。

***

我們的大腦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并不怎麼警覺。比如你到餐館吃飯,可能一直到吃完離開,你都不曾注意過自己坐的椅子什麼樣。但是由于進化,大腦對兩種東西特别敏感,因為這兩種東西直接關乎我們的安全,關乎我們得到獎勵的機會。

一個是熟悉。如果餐館的椅子跟你家飯桌用的椅子一模一樣,你肯定就能注意到。再比如說你跟很多人在一個大廳裡聊天,本來你不會注意旁邊的人群在聊什麼 —— 但是如果其中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你就很容易注意到。

另一個是新。如果餐館的椅子特别與衆不同,你從來沒見過那樣奇怪的椅子,你肯定也能注意到。

熟悉,和意外。

熟悉得特别熟悉,意外得非常意外,才能讓人印象深刻。

擁有了文化自覺,你才能對熟悉和意外有更高的敏感度。

***

甘尼特采訪了大量以創造力聞名的人物,他總結了一個原則:20%。甘尼特說,為了建立和保持文化自覺,你必須每天用20%的醒着的時間吸收自己領域的東西。

如果你每天睡五六個小時,這就意味着你要用差不多四個小時做吸收。甘尼特采訪的那些創造力人物全都是這樣。如果你是作家,你要用四個小時讀别人寫的新小說。如果你是廚師,你要用四個小時研究現在有什麼新菜,到各個餐館試吃,參加各種美食節。設計師、音樂家、網絡主播……一切需要創造的工作,都需要用20%的醒着的時間吸收。

每天20%,不練你就跟不上時代的文化自覺。那你說現代人每天都看四個小時的影視劇,是不是每個人都适合從事影視創作呢?當然不是。修煉文化自覺得是有意為之,不是看自己喜歡的東西,得什麼都看、了解現在有的一切東西,了解*别人*喜歡什麼。

我們可以借用“刻意練習”這個詞,把文化自覺的修煉稱為“刻意吸收”。

***

單田芳創作的新評書之多,在所有評書藝人之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但是我聽他的自傳,感覺他除了現場演出觀察觀衆反應之外,并沒有花很多時間刻意吸收别人的作品。這可能是因為評書行業仍然屬于傳統,還沒有過渡到現代。畢竟中國文化市場的競争激烈程度遠遠不及美國。

單田芳是老一輩,可是他講了很多新書。而我看現在有些年輕的評書藝人還在講什麼“雍正劍俠圖”。他們如果能修煉一點文化自覺,就不會整天抱着祖師爺教的那點玩意兒不放了。

提升你的文化深度(修煉你的文化自覺)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