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袓父,憑借自己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早在20世紀中期,已是白洋澱家喻戶曉的富人。當時外祖父家裡開有銀号,并且經營着一家染化廠。
時事有變,後來銀号被國家改成了銀行,染化廠也被收購成了國有,是如今的天津染化八廠前身。外祖父便一下子從闊佬兒變得一無所有,一家人跟着過窮困潦倒的日子。在青黃不接之時,唯一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那款黃花梨秤杆子,居然成了家中永恒的财富。
我十二歲那年,外祖父正好過七十大壽。逢壽宴,中國人都講究個“實九虛十”的習俗,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外祖父家更是如此。我和母親在壽宴的頭天上午就去了外祖父家給他拜壽。因為和外祖父家離的很近,前後院隻隔着一條胡同,沒幾分鐘就到了。他家境雖不及以前殷實,但畢竟仍是個體面人,禮數自然不可少,我叩首祝壽,席間祝願外祖父壽比南山松。外祖父為人講究,也以禮物相贈,說道:“現在家裡不比之前,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了,送你什麼呢?就把這杆秤送給你吧。”我接過來,遞給了坐在一旁的母親。看着母親手裡拿着的這款稱重之物,我當時想到是:送秤杆和秤砣是外祖父家沒落的象征,外祖父家值錢的東西已所剩無已,更不用說金銀首飾類了。到了第二天,又稍稍待了待客,及傍晚賓客都散去,我和母親帶着外祖父送給的禮物也離去。
自這杆秤拿到家中,至今也沒有發揮它稱量的作用。當時太窮,家裡沒有擀面條的工具,父親就把它做成了擀面杖,粗頭的做成了大的擀面杖,細頭的做成了小的擀面杖。就這樣,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就在十幾年前,偶爾的一次機會,讓回收老家具的人看了看家中的這款擀面杖,他說願掏1000元錢來回收。我一聽,心懸了起來,心想能賣到那麼貴嗎?于是,我有空找來鑒定木頭的專家,讓他給鑒定。鑒定結果是:這款秤杆的材質是降香黃檀的,從此以後,家裡再也不用它來擀面條,而是把它盛放在小木盒裡,珍藏了起來。不過我心裡一直尋思着把它改造成什麼?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一家熟悉的紅木店裡賣手串,閑聊時征求朋友的意見,說我想把家中的那把擀面杖做成一串大的佛珠,朋友說改了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沒多大收藏價值了。之後我也沒再重提加工的想法。後來,我成了家,家裡慢慢富裕起來,我似乎遺傳了外祖父從商的基因,當上了某塑料公司的董事長,每當給朋友講起家中用黃花梨擀面杖擀面條的經曆時,朋友都會開玩笑地說:“當初你們家中擀出的面條都是‘金條’呀!”
一件物品,一旦懂得了它的珍貴,人才會想着去擁有。在我的生命裡,因有這樣一款被做成擀面杖的秤杆,受其價值影響,才收藏有很多紅木家具。這做成擀面杖的秤杆,就是讓我懂得紅木家具有收藏價值的啟蒙老師。
(此文為作者原創,嚴禁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