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袓父,憑借自己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早在20世紀中期,已是白洋澱家喻戶曉的富人。當時外祖父家裡開有銀号,并且經營着一家染化廠。
我十二歲那年,外祖父正好過七十大壽。逢壽宴,中國人都講究個“實九虛十”的習俗,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外祖父家更是如此。我和母親在壽宴的頭天上午就去了外祖父家給他拜壽。因為和外祖父家離的很近,前後院隻隔着一條胡同,沒幾分鐘就到了。他家境雖不及以前殷實,但畢竟仍是個體面人,禮數自然不可少,我叩首祝壽,席間祝願外祖父壽比南山松。外祖父為人講究,也以禮物相贈,說道:“現在家裡不比之前,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了,送你什麼呢?就把這杆秤送給你吧。”我接過來,遞給了坐在一旁的母親。看着母親手裡拿着的這款稱重之物,我當時想到是:送秤杆和秤砣是外祖父家沒落的象征,外祖父家值錢的東西已所剩無已,更不用說金銀首飾類了。到了第二天,又稍稍待了待客,及傍晚賓客都散去,我和母親帶着外祖父送給的禮物也離去。
一件物品,一旦懂得了它的珍貴,人才會想着去擁有。在我的生命裡,因有這樣一款被做成擀面杖的秤杆,受其價值影響,才收藏有很多紅木家具。這做成擀面杖的秤杆,就是讓我懂得紅木家具有收藏價值的啟蒙老師。
(此文為作者原創,嚴禁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