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陝西省西安市臨潼縣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曆時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封建社會規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從13歲繼位後,便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
統一六國後,又從全國各地征調70萬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結構宏大,富麗堂皇的地下王國和巨大的珍寶庫。
考古工作者經過幾十年的鑽探和試探,在56.25平方公裡的保護區範圍内已發現陪葬墓和陪葬坑500餘座,出土重要文物5萬餘件。其中秦兵馬俑的發現被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東側的一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當地農民挖井時,偶然發現了一号兵馬俑坑。以後相繼發現了二号坑和三号坑。為了使國内外觀衆盡早觀賞秦兵馬俑的風采,在兵馬俑坑遺址上建立了一個大型遺址性專題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評為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1983年6月30日,為了反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藝術創造,我國郵電部發行了T88《秦始皇陵兵馬俑》特種郵票一套4枚,小型張一枚。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發行的兵馬俑郵票。
4-1“群俑”。郵票主圖畫面呈現的為兵俑軍陣。秦兵馬俑形體高大,比例勻稱,形象生動,神态逼真,可謂千人千面,栩栩如生,是我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是秦代寫實藝術的完美體現。
4-2“陶俑特寫”。郵票主圖為2名兵俑的頭部特寫,形體魁梧,神态逼真,看那眼睛炯炯有神。
4-3“兵馬俑特寫”。郵票主圖畫面呈現的為立于馬俑前的兵俑。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态、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4-4“兵馬俑坑俯視圖”。郵票主圖畫面呈現為兵馬俑一号坑側俯景。它惟妙惟肖地模拟了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的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小型張主圖畫面為“牽馬俑”。圖案背景為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主圖為人俑和陶馬特寫。整個畫面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結構完美和諧。
在發行郵票和小型張的同時,還發行了含8枚郵票和1枚小型張的郵票小本票,郵票之間還有1枚秦始皇陵碑樓主圖的過橋票。
這套郵票圖案采用紀實性攝影形式,巧妙運用以點概面、點面結合的藝術手法,精心剪裁,從不同角度,在不同的光線下,既再現了秦始皇兵馬俑坑的基本概貌,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也捕捉住了兵馬俑雕塑造型的藝術特征,形象生動,神态逼真,頗富藝術魅力。在色彩上,特别注重土黃色,使畫面具有一種黃土地的氣息。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是我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是秦代寫實藝術的完美體現,為研究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形象資料。秦俑坑出土的數萬件青銅兵器均為實戰兵器,是我國古代兵器的寶庫。有的兵器迄今寒光閃閃,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馮舒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