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運動健兒,昂揚奮進!”這是來自雲南省第十六屆運動會開幕式上的呐喊聲,激情澎湃的玉溪人民給全省帶來了高光時刻。“希望組委會精心組織,裁判員公平公正,運動員賽出風格、賽出水平、賽出精神,為全省人民奉獻一屆團結奮進、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省委書記王甯如是說。
值此四年一屆的省運會盛大開幕,整個8月都躍動着全民健身熱潮。那麼對于風濕病患者來說,該怎麼運動鍛煉,才能讓自己參與其中,舉起手中的“火炬”呢?
風濕病患者該選擇何種鍛煉方式
運動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兩大類。無氧運動是指短時間内需爆發性體能的運動,比如舉重、100m短跑競賽、50-200m自由泳競賽;而有氧運動是指有規律的、較長時間進行的運動,如步行、跑步、健美操等。對于風濕病患者來說,通過有氧運動,不但能對局部組織起到鍛煉作用,而且對全身髒器也能産生積極的影響,從而加快疾病的康複。
運動鍛煉的形式有兩種:一是主動運動,是由患者主動以肌肉形式來完成。二是被動運動,是指靠外力幫助來完成的運動。外力可以是機械力,也可是他人或本人健康肢體的協助之力。它适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運動障礙,能起到放松痙攣,防止肌肉的粘連,牽伸攣縮肌腱和韌帶,恢複和維持關節活動度的作用。
風濕病患者适合哪些運動鍛煉
“生命在于運動”這一至理名言為全世界所公認。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名醫華佗曾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告誡人們經常活動可防病養生。名醫孫思邈指出:“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此舉告訴我們,運動是健康的源泉,适度的運動可以使工作和生活充滿朝氣。那麼,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運動适合風濕病患者呢?
▶ 散步或慢跑
散步既能健身,又能養神;跑步既省錢又方便。同時,步行或慢跑能有效刺激骨細胞的活力,增加生長激素的釋放,防止骨質疏松,增強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的靈活性。根據步伐頻率可分為:
1.逍遙步:指散步時不受意念控制,無拘無束,時走時停,時快時慢,緩慢逍遙地走。在散步過程中不介意呼吸,不思索問題,不邊走邊談。可以邊走邊聽輕松悅耳的音樂,可以欣賞路邊的花草樹木。此法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量力而行。
2.緩步:指步履緩慢,行走穩健,每分鐘行走60~70步。這種散步可使人情緒穩定,解除疲勞,同時促進胃腸蠕動,起到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
3.快步:指步履稍快地行走,每分鐘一般要求行步100~200步。在散步過程中最好有一次連續快行,其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在快行散步中,正确掌握運動量是至關重要的。最直接簡便的測量方法是自我感覺。如自我感覺良好,雖有輕度疲勞,但恢複較快,精神輕松,心情愉快,無胸悶、氣喘、氣短、心慌等不适感則表明運動量适中。
4.慢跑:慢跑是一種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簡單易行,沒有性别、年齡的限制。目的在以較慢或中等的節奏來跑完一段相對較長的距離,以達到預防肌肉萎縮,增強自身體質,提高抵抗力。初練慢跑的人,時間可以控制在10分鐘左右,以後可逐漸增至20~30分鐘,用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的換氣方式,每周至少3~4次。
▶ 遊泳
遊泳能減輕肌肉壓力,放松關節。遊泳作為一種有氧運動,既可以鍛煉所有的肌肉,又可以控制體重,改善情緒,改善睡眠,對整體健康非常有益。遊泳鍛煉應至少每周3~4次,每次用力劃20~30分鐘。久而久之,我們的關節不知不覺地會變得更加靈活,肌肉也變得更有彈性和活力。
▶ 騎行
騎自行車也是為數不多的,能使我們保持最佳身體狀況的體育運動之一。騎自行車可以使人體的大塊肌肉變得更加結實,可以使膝、踝和臀部關節變得靈活自如。在騎車過程中進行循環運動,可以減少傳統慢跑的颠簸,對于患關節炎的人來說,優勢明顯。
騎自行車的運動量可以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調節,用力騎車20分鐘或更長時間,并保持穩定的速度,可以大大增強體力和耐力,心肺功能也能得到極好地鍛煉。
▶ 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種鍛煉、增強身體意識的運動,可以增進身體協調和平衡,減輕關節的靈活性,提高運動能力,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功能。太極拳特點是動作柔韌、穩定、圓活、緩慢,非常适合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及體弱者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太極拳還是一種全身性運動,能使人的各大肌肉群和關節都參與活動,因此有助于關節運動靈活,改善各關節韌帶的彈性,增強肌肉的張力,對關節疾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八段錦
八段錦是由8種不同的動作組成,故稱“八段”;又因此種鍛煉方法不僅可以健身益壽,祛病除疾,而且練習時動作的剛柔相濟,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緞,故稱為“錦”。練習八段錦時應呼吸均勻、意守丹田、剛柔相濟,切不可用蠻力和僵力。
▶ 五禽戲
五禽戲鍛煉得法,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康複大有裨益。其動作各有不同,如熊之沉穩,猿之輕靈,虎之剛健,鹿之溫馴,鳥之活潑等,是一種運動量不大,有科學依據的運動,适用于風濕性關節炎康複期病人。鍛煉時應據其動作特點而進行,動作宜自然舒展,不要拘謹。
風濕病患者功能鍛煉方法有哪些
功能鍛煉是用運動或體育鍛煉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是患者的自我治療,須由病人自我鍛煉。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 指關節操:
1.錘子和布運動
動作要領:按照遠端指間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的順序,握拳與攤平手掌交替運動。握拳時可緊握鉛筆或粗一點的棍棒;平伸時可将手掌和手指平貼桌面。
動作強度:每隻手重複15-20次為一組,3組為宜。
2. 豹拳
動作要領:攤平手掌,彎曲第一、二指關節。
動作強度:每隻手重複15-20次為一組,3組為宜。
▶ 腕關節操:
1. 腕關節屈曲運動
動作要領:手掌向上,手握一瓶飲料或啞鈴,勻速向上用力使腕關節屈曲,然後緩慢放松回到原位。
動作強度:雙手交替進行,10次為1組,每天3組。
2. 腕關節背伸運動
動作要領:伸直手指,腕關節背伸,維持6秒,然後放松;亦可兩手合掌,反複交替用力向一側屈伸。
動作強度:雙手交替進行,10次為1組,每天3組。
3. 腕關節活動度鍛煉
動作要領:握拳,腕關節向小指側屈,維持6秒,然後放松。接着腕關節向大拇指側屈,維持6秒,然後放松。
動作強度:雙手交替進行,10次為1組,每天3組。
▶ 肘關節操:
1. 肘關節屈伸運動
動作要領: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舉,兩個肘關節交替直前彎曲,關節達到最大功能活動範圍,保持2秒鐘,然後盡可能伸直肘關節。
動作強度:雙手交替進行,20次為1組,每天4組。
2. 肘關節旋前與旋後運動
動作要領:保持上臂貼近軀幹,肘關節屈曲90度,手掌掌心向下、向上,手腕做内轉、外翻動作,帶動手臂做旋前旋後的運動,旋轉幅度必須經過前臂的中立位,保持2秒鐘。
動作強度:雙手交替進行,20次為1組,每天4組。
▶ 肩關節操:
1. 肩前屈功能鍛煉
動作要領:站立位,手自然伸直,緩慢勻速向前方上擡手臂與肩齊平,此動作維持15秒,放松,雙手自然下垂,雙手交替重複進行。
動作強度:重複動作10次為1組,每天3組。
2. 肩外展功能鍛煉
動作要領:站立位,伸開手臂從軀幹中線向外運動,達到最高點時定住15秒,放松,手臂自然下垂,雙手交替重複進行。
動作強度:重複動作10次為1組,每天3組。
3. 肩外旋功能鍛煉
動作要領:肘關節先屈曲90度,肩關節再外展90度,然後拳頭向上,劃弧線,帶動肱骨向身體外側旋轉,至最大程度時定住15秒,放松,雙側交替重複進行。
動作強度:重複動作10次為1組,每天3組。
4. 肩關節畫圈運動
動作要領:站立位,鍛煉側手臂自然下垂,對側手掌緊貼鍛煉側髋部,鍛煉肢勻速向前、向上運動,手掌心由内向外伸展,至角度最大時手臂向後、向下運動,手掌心由外向内翻轉,身體盡量保持不動,手臂整體做一個畫圈運動。
動作強度:雙手交替畫圈,15-20個為1組,每天3組。
▶ 頸關節操(“米”字操):
動作要領:坐位,腰背挺直,頸部盡量伸展,緩慢向前屈頸低頭直至頸肩部肌肉感到繃緊為止,保持5秒鐘,然後放松回複原位,頭部緩慢偏向左側,讓左耳向左肩貼近,使右側頸肩肌肉感到繃緊為止,之後緩慢放松回複原位,之後頭部緩慢偏向右側,讓右耳與右肩靠近,與前面動作一緻,方向相反,緩慢放松回複原位,頭部向左側扭轉,目光盡量看向身體後方,保持身體不轉動,保持5秒鐘,放松回複原位,頭部向右側扭轉,與前面動作一緻,方向相反,逐漸放松回複原位。
動作強度:重複動作5-10個“米”字為1組,每天3組。
▶腰椎關節操(起橋運動)
動作要領:仰卧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保持軀幹穩定,雙腿屈曲略寬于肩,全腳掌踩地發力将臀部慢慢擡起,控制身體沿下背至中背部逐漸離開地面,至大腿與身體呈一條直線,臀部擡起時上背部支撐地面,下落時下背部貼地,但臀部懸空。
動作強度:15次為1組,每天3組。
▶ 膝、髋關節操:
動作要領:仰卧位,将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将大腿固定5-10秒鐘,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
動作強度:重複練習10-20次為1組,每天3組。
▶ 踝關節操:
1. 踝關節背屈跖屈運動
動作要領: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後傾,雙手為身體提供支撐,保持膝部伸展,腳部向上彎曲(腳背屈),堅持5秒鐘,放松,腳部向前向下彎曲(跖屈),堅持5秒鐘,放松,雙下肢交替進行。
動作強度:重複練習10-15次為1組,每天3組。
2. 踝關節繞環運動
動作要領:一腿支撐,另一腿的腳尖着地,以踝關節為中心向内作繞環5-8次,再向外作繞環5-8次,然後換另一腳,要求盡量放松協調。
動作強度:雙踝交替進行,完成5輪為1組,每天3組。
以上運動鍛煉需因人制宜、因時制宜,病情活動時以休息為主,在家可以簡單短時間散步或在床上練習踢腿擡腿等運動。病情穩定根據季節、溫度等選擇适合自己的鍛煉方式,最好選擇相對有趣、有氧的運行,不宜過度。
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訓練,如穿脫襪子、自由翻身、上下床、坐下、蹲下、拿杯子、洗臉、刷牙等,也都有助于縮短康複療程,減少病情發作,甚至防止複發。
本文作者:殷世雲
碩士研究生,雲南省中醫醫院風濕病中心醫師,現任雲南省中西醫結合防治風濕病聯盟委員兼秘書、雲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雲南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4項,參編專著5部,發表論文10篇,2019年獲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獎二等獎一項。
擅長: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幹燥綜合征等風濕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