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野豬下山了!“猴紙”到我家陽台了!野生動物進城的消息頻現社交媒體。事實上,我們身邊居住着衆多本土野生動物,它們與我們為鄰,我們卻鮮少了解它們。了解、友好、相伴,萬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新華日報·交彙點聯合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市水産科學研究所、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等推出“秘境之眼·人類之友”日曆專欄,帶您一起通過紅外相機、動物觀察者等的視角,去關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動物鄰居”。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家園的生存基礎、生機所在,每到節氣日,我們還将邀請節氣官來進行當日的特選推介播報。今天一起來認識鲎(hòu)。
三葉蟲的親戚
鲎是肢口綱劍尾目的海生節肢動物,它們外形似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身體包裹着硬質甲殼。鲎有四隻眼睛,兩隻單眼,兩隻複眼。在它們頭胸甲前端有兩隻緊挨着的小單眼,中間隻有一條黑線相隔。這對小眼睛對紫外線很敏感,可感知亮度。在鲎的頭胸甲兩側還有一對大複眼,每隻複眼由若幹個小眼睛組成。鲎還有一支長而鋒利的尾劍,既是防衛的武器,也是海底行走的重要工具。
鲎的外形讓人聯想起科幻電影裡的外星生物,仿佛“不屬于這個時代”。的确,鲎的祖先出現在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出現,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随着時間的推移,與鲎同時代的動物或進化、或滅絕,惟獨鲎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相貌達4億年,成為當之無愧的“活化石”。雖然樣貌像蟹,但論親緣關系,鲎和已滅絕的三葉蟲以及蜘蛛、蠍子的關系更近。
鲎有什麼習性?
鲎為暖水性的底栖節肢動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質底淺海區,喜潛砂穴居,隻露出劍尾。鲎類在港灣的水域中最為豐富,冬季見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間帶的泥灘上。鲎以動物為主食,包括小型甲殼動物、小型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星蟲、海豆芽等,有時也吃一些有機碎屑。鲎從每年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從立夏至處暑是鲎的産卵盛期,它們通常于日落後,在大潮後的沙灘上産卵。大潮時,多數雄鲎抱住雌鲎成對爬到沙灘上挖穴産卵。
藍色血液救死扶傷
鲎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因此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試劑”,在制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在醫學研究中,這種試劑也有獨特作用。在鲎試劑中滴入注射液,若試劑立即凝固或變色,就說明注射液内含有使人發熱、休克甚至死亡的細菌類毒素。
但要注意,食用鲎對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危害。鲎肉内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緻敏性物質,吃鲎可引發人皮膚過敏性斑疹、紅腫和搔癢,嚴重時會導緻過敏性休克或緻死性毒性反應。
采寫:金亦炜
制圖:鄭玲玲
圖片: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