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無情還有情:揭開河南安陽“國保”文物高閣寺神秘面紗(三)
在前兩期的“揭開河南安陽“國保”文物高閣寺神秘面紗”文章中,“源易緣”從高閣寺的城市座标和的曆史來源說起,唠叨了不少。
在第三篇文章裡,我們從趙王府目前僅剩的大士閣樓說起,并由此結束。
道是無情卻有情。
這種感慨,也隻是我在寫完揭開“國保”文物高閣寺神秘面紗(一)、(二)之後,才有的。
這種感歎,也隻有誤打誤撞走進了青磚綠瓦的高閣社區裡,站在斑駁的大士閣樓下築基下面,在仔細觀詳這座僅剩不多的奢華曆史文物中,才發的……
經曆曆史的輪回變革,在炮火戰煙中,這座大士閣樓,還是堅強而彌足珍貴的的保留了下來。
我查了些文獻資料,也看到了同行的媒體朋友們,寫的幾篇文章;詢問過高閣寺的工作人員,也用眼睛打量過這座閣樓的四周,并進去了大士閣樓大廳實地粗略地看了幾眼。
建立在梯形的方台基之上,高閣寺通高20餘米,面南背北,重檐九脊,歇山頂式,琉璃瓦頂。
台基高約8米,長寬各為13米,平面為正方形,南側中部為石質階梯,其餘全用青磚壘砌。為高台樓閣式建築……
這些數字并非我的發現,隻是引用了原文的文獻資料。
如果我繼續引用另一組的數據中和文字中,更會覺得當年的趙王府的恢宏,與目前這座默默無聞的“高閣寺”,其實并非浪得虛名。
從清代彰德府志和安陽縣志上可以清晰看出,趙王府的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二進院。
趙王府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為大門、宮門、二堂、勝孝祠、大士閣。二院東西跨院為花園。府内建築還有宗廟、讀書樓、粉妝樓等。
現在遺留下來的大士閣就是當今的高閣寺,是趙王召見和朝拜的殿堂。
有人也笑稱:天子坐金銮殿,”大士閣”就是王爺的“銀安寶殿”了。
拾階而上,步入平台,32階台階,并不難登,登途卻有些危險。
台階的中間,年久失修,加上風吹雨打,多有破損和缺口。
台階兩側為漢白玉扶欄,欄杆上雕有石獅。
而大士閣樓的牆基外壁石雕遊龍25尾,個個形象逼真,其上還刻有印度梵文,盡管久經風雨侵蝕,但依然清晰可辨。,形象逼真,俨然要将一座高閣托入仙境。
閣内面闊進深均為三間,皆為9米。明間和暗間共用4根圓木通柱,直抵閣頂橫梁。閣内壁上的丹青書畫,色彩斑斓。惟妙惟肖,堪稱一絕。
閣樓高10米,重檐九脊,頂覆綠琉璃瓦。檐以鬥拱承托,檐挑角各飾龍頭、吻獸、風鈴。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中的第一首。原詞說: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歌說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絲綿綿,原以為他是無情郎君,其實還是有情的。
這原本是一首愛情詩。用在此處,不知是否妥當。
羅丹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台留言獲得授權。歡迎轉發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