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點藍字關注我的
文/鐘倩
臘八已到,春節的腳步臨近,“禁鞭”變成關注熱點。1月22日起,省城全面啟動煙花爆竹禁放宣傳和志願服務工作,将對違反《禁放規定》行為和典型案例進行曝光并督促整改,各級各單位參與禁放工作情況将納入文明單位動态管理考核。同時,對違規燃放、銷售、運輸煙花爆竹,市民可通過12345、110及其他方式進行有獎舉報。
作為85後一代人,誰的童年裡沒放過滴滴筋、竄天猴?同樣,那些過年期間燃放鞭炮而受傷或緻殘的小夥伴,他們的痛楚與悔意也曆曆在目。時代向前發展,物質生活充裕,春節的打開方式也變得多元起來。在除夕夜PM2.5爆表、霧霾天圍城、爆竹皮成災的當下,禁鞭是大勢所趨。當然,“禁鞭”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理性認知凝聚抱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文化自覺慢慢養成的綠色成果,與當下社會的環保訴求、安全訴求和生活需求高度契合,應成為環保中國年的标配。
如果說前幾年的限放或禁放是一種柔性倡導,那麼現在各地的禁放就是一種社會共識。這種共識首先體現在:沒了爆竹聲,并沒有沖淡年味,搶紅包、猜燈謎等同樣具有儀式感;禁止放鞭炮,并沒有使“中國年”大打折扣,反而為祥和春節裝上一把安全鎖。
當看到寒風中環衛大爺舉着“年輕人,少放鞭炮”的牌子,我們能喊出“别放鞭炮,讓環衛工早點回家”的溫情口号;當除夕之夜因硫磺味掩鼻戴口罩,我們會按住放鞭炮的雙手,“為了健康生活,今年過年不放鞭”;當年後商家的“開門炮”震耳欲聾、結婚喜宴放鞭引動汽車報警器噪聲刺耳,我們可能搬出“環保是最給力的面子、文明是最有力的宣傳”來說服;當看到有些違規放鞭被處罰、有些心存僥幸頂風而上被曝光的事例登上頭條,我們或許狠狠斥責。然而,回到自身,在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城市文明與個人喜好之間,我們是否能夠明辨權衡,舍去“個人利益”換來“環保大賬”?這就要求每個公民做到知行合一,既是為身邊的孩子做榜樣,也是為捍衛人人向往的“泉城藍”出把力。
去新年俗中安放心底的鄉愁,到新生活中尋找春節的味道,在新風尚中觸摸過年的溫度——社會文明的進程,就在人人努力、身體力行的日常生活中,就在克制“熱鬧”、适應新景的與時俱進中。多些多元共治,多些創新宣傳,這個春節,筆者相信禁鞭會成為更多濟南人的文明選擇,用實際行動向鞭炮說不,從而盡享碧水藍天,擁有清潔的呼吸、快樂的節日、碧藍的天空。
以上圖文來自濟南日報。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讓我們一起品味泉城、傳播文明吧!
文明濟南
微信号 : wenmingjn
新浪微博:@濟南文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