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唐,這是個開放和包容的時代。盛唐詩歌的殿堂中,不僅僅男兒帶頭引領風騷,而且女子亦不讓須眉,李季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時人稱為“女中詩豪”。紅袖秉筆,詩中自然多了如許的細膩和柔情,愛情和風流,也為浩瀚詩海增添幾頁蘊藉和浪漫的傳說。李季蘭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圖一
李季蘭,名冶,烏程人,在唐朝詩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詩人。自古紅顔命薄,尤其是堪稱才女的紅顔,更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可參考以往曆代的才女,看似一句諷刺、戲谑、惡毒的話,卻可以為天底下所有的才女紅顔作最終的歸宿。
李季蘭是個女道士。李季蘭成為女道士,是因為一則詩谶的故事,說起來荒誕不經,似乎也不可信。
出生在江南水鄉,真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南女人特有的氣質被李季蘭演繹得淋漓盡緻。不僅容貌俊美,而且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很多人在六歲的時候,正是懵懂無知的沖齡之年,對于外界事物的觀察還處于幼稚階段。但李季蘭的早慧使她擺脫了這種狀态,她用自己細膩的心思,發出對周遭萬物的感歎。
在一次花園中,看到滿園的薔薇花開放,她想到了很多,低聲地的吟道: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剛好其父親從旁經過,聞得此詩句,不由得一驚,這麼小的年紀怎麼會有如此的詩情造詣。隻是詩的立意是讓父親擔心。架者,嫁也,沖齡之年竟然春心萌動,不知道将來會是什麼樣子。難道小季蘭将來要成為一個有失婦德的女人嗎?
圖二
就這樣,李季蘭的父母害怕詩中含谶成真,就把長大後的李季蘭把她送到剡中的玉真觀作女道士,在父母看來,道觀清虛幽靜的氛圍會對李季蘭的将來大有裨益。
殊不知事與願違,出家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潇灑,她已經成熟了,風姿綽約,眉目中流露出對愛情的深切渴望,在這裡她認識了第一個心動的男人,他就是隐居剡溪的名士朱放。兩人度過了一段讓人豔羨的戀愛生活。怎奈天意弄人,熱戀之際,突生波瀾,朱放被朝廷征召,外放江西為官。從此天涯海角,兩地相隔,就這樣,李季蘭的初戀成了沒有結果的風月情債,又開始回到了昔日黯淡、了無生趣的日子。
多年以後,被譽為“茶神”的陸羽來訪,兩人是老相識,隻是多年沒見面了。在這段時間裡兩人相談甚歡,彼此照應。
時間過得飛快,李季蘭步入中年了,情懷更加開放,廣交天下才子俊傑,并在吳興的開元寺創立了文學沙龍,詩友按時相聚,飲酒賦詩,談笑風生,沖破了私人禁忌,一時傳為美談。
劉長卿,著名大詩人,當時被譽為“五言長城”,五言律詩寫得獨步。在一次開元寺沙龍聚會上,李季蘭調侃起劉長卿來,吟出一句“山氣日夕佳”,因為劉長卿他的身體有個毛病,疝氣。劉長卿他一看李季蘭取笑自己,不但沒有羞赧滿面,反而欣然一笑,也引用一句陶淵明的詩句相對,脫口而出,衆鳥欣有托!聽得衆人捧腹大笑不止。
随着詩名遠播,遐迩聞名,唐玄宗于是下诏,讓李季蘭進京面聖,此時李季蘭已然四十多歲了,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一聽說皇帝要召見她,心中非常激動,這是天大的榮譽,李隆基接見了她,并留她在宮中住了一個月,大概類似于李白的經曆,陪王伴駕,吟詩作賦,做一陣子禦用詩人,僅此而已。
圖三
結束皇宮之行後不久,安史之亂爆發了,在戰亂頻仍的年代,李季蘭逃過了一劫,終能保全自己,使自己免受戰火傷害。躲過了這次戰亂卻躲不過下一次的,後面朱泚發動叛亂,朱泚攻下長安後,為了美化自己,就号召身在長安的名士名流獻詩。李季蘭也在此列,就寫了。
事情悲劇就悲劇在這裡,朱泚叛亂結束後,李适回朝到長安,大肆誅殺朱泚餘黨,李季蘭也算朱泚一黨,就因為幾首被逼迫而作的詩,李适命令将士将李季蘭撲殺緻死。
圖四
李季蘭一生都在追求愛情,可都沒有結果,卻留下了無盡無休地失望絕望,所謂情場失意,但在詩詞方面有不小的成就,
高仲武評論說:“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蘭則不然。形器既雄,詩意亦蕩。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又說她“上比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