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崔蕾作曲

崔蕾作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09:18:01

崔蕾作曲?崔 蕾到了四年級,有些孩子成了作文“熟練工”,往往貪快不求新,作文很快就能完工,可是交上來一看,語言貧乏老套你瞧,一寫到清晨,便是“天剛亮”;一提到時間快,便是“過了一會兒”;一說到開心,就是“我激動極了”;要是描繪春天公園裡花兒的色彩,便是“紅的、黃的、紫的……”他們慣于使用腦海中有限的詞語,慣于使用平日常用的詞語,往往寫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使人讀了味同嚼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崔蕾作曲?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崔蕾作曲(崔蕾學會換一種說法)1

崔蕾作曲

崔 蕾

到了四年級,有些孩子成了作文“熟練工”,往往貪快不求新,作文很快就能完工,可是交上來一看,語言貧乏老套。你瞧,一寫到清晨,便是“天剛亮”;一提到時間快,便是“過了一會兒”;一說到開心,就是“我激動極了”;要是描繪春天公園裡花兒的色彩,便是“紅的、黃的、紫的……”他們慣于使用腦海中有限的詞語,慣于使用平日常用的詞語,往往寫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使人讀了味同嚼蠟。

其實,我們為什麼在語文教學中常常要讓孩子說說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訓練他們學着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變換不同句式,這都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呀。可以孩子們總覺得這是考試需要的内容,考試卷上不是有這樣的題型嗎——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把陳述句改為反問句,将下列句子改為第三人稱轉述句……可是,這跟作文有關嗎?

這跟作文是大有關系的,我覺得我應該教會孩子“換一種說法”,讓他們懂得選詞煉句,他們的作文才能有所精進。

課上,我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頗豐,擁有的讀者也相當不少。當有人向其讨教寫作之竅門時,他直言相告:“我從不沿用旁人慣用的寫法,我不過是換一種說法而已。”

“‘不過是換一種說法而已’,正是這位作家獲得成功之捷徑,你們知道他這句話裡的含義嗎?”我賣個關子,故意考考學生。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解釋開來:“就是不寫别人寫過的東西。”“就是不按一般的寫法去寫文章。”“我認為是動腦筋,換個寫法寫常見的事物。”……我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補充道:“葉聖陶爺爺曾經說過:‘一句話中有兩個重複的字,隻要念一下,就覺得拗口,總得想辦法去掉一個。’我們作文時,若能根據描繪的對象,抓住其特點,換用多同的說法,文章的語言自然就會新穎生動。”

練習正式開始,第一步自然是消滅貧乏的詞彙。我給學生出了幾個常見的詞彙,讓他們選擇不同的說法,來表達同一個意思。剛出示“紅色“二字,孩子就迅速進入了“頭腦風暴”—— “深紅”、“粉紅”、“猩紅”、“血紅”、“朱紅”、“桔紅”、“棗紅”、“鮮紅”、“嫣紅” ……;我增加難度,出示孩子最喜歡用的“一會兒”這個詞,問問他們,還有哪些詞也能表示時間短的,學生搶着回答——“刹那間”、“霎時”、“瞬間”、“突然間”、“頃刻”、“一眨眼”……;最後,我出示了“清晨”一詞,要求孩子發揮想象,用上早晨特有的情景來代替這個詞,孩子們開動腦筋,一時間黑闆上出現了不少富有意境的詞語——“天色微明”、“天剛蒙蒙亮”、“東方泛起魚肚白”、“雞叫三遍”、“窗戶紙發白” ……我不禁為他們鼓掌叫好,是的,孩子不是缺乏詞彙,有時候隻是缺少一點思考、一些點撥、一點要求。

第二步是消滅單調的句式。翻看學生的作文本,你會發現他們不喜歡用疑問句,不喜歡用感歎句,不喜歡用祈使句,隻是鐘情于陳述句——并且都是主謂賓齊全的陳述句,哪怕可以承前或蒙後省略成分的句子,他們也寫得工工整整,一點成分都不缺,生怕成為病句。可是,如此一來,反而會使得文章語言單調乏味,表現力差。我給孩子們講解了不同句式的作用——用把字句、被字句可以強調句子的某個成分,用雙否句、反問問可以加強語氣,用設問句用來提示讀者注意,用排比句可以加強氣勢……如果能靈活地根據表達需要選用某個句式,語意就會更突出,文章也才能生動起來。這樣的句子練習,其實平時做得很多,孩子們早已熟練方法,隻是缺少運用的意識,平時加以提醒即可。

在我看來,對于四年級的孩子而言,如何把句子寫得俏皮些,讓文章富有童趣才是關鍵所在。我說:“ ‘無風’這兩個字,在作家三毛筆下卻俏皮地寫成‘風,不知躲到哪裡睡覺去了’,這就使句子特别生動活潑,你們也可以試試看!”于是,我出示了兩個句子:①“以後,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媽媽後面了。”②“太陽快落山了。”讓孩子們動動腦筋,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能不能将其說得有趣些。學生饒有興趣,很快就把這兩句改變成①“以後,我再也不做爸爸、媽媽的小尾巴了。”“以後,我再也不做爸爸、媽媽的小跟班了。”②“太陽在吻西邊的山頭了”“太陽害羞了,恨不得躲到了山後面。”我趁勢讓學生們讀讀原句和後來改寫的句子,孩子們都說,換個說話,句子大不一樣。我便引導他們,文章過于嚴肅,免不了給人以沉重感和壓抑感;而來點幽默,講點俏皮的話,不僅讀起來感到活潑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動,富有文采,我們要讓句子經常“換個說法”。

以後,每每遇到孩子在作文中,習慣性地運用老套的詞句時,我總會用紅筆劃出,提示他“換一種說法”。而學生往往會心一笑,按照我教過的方法認真琢磨去了。對于他們用心寫出的富有創意、又恰到好處的詞句,我則是大加贊賞。逐漸地,學生作文本上的套話就在不知不覺中“銷聲匿迹”了。

作家秦文君曾慨歎:“現在兒童語言變得越來越貧乏,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擔憂。”其實,我們的孩子閱讀量并不少,口頭表達頭頭是道。但是如果學生不願在寫作過程中勤思多想,開拓思路,表達是不可能有新意、有見地的。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要經常提醒孩子,能不能“換一種說法”,促使他們認真推敲,另辟蹊徑,篩選出恰當的語言來反映筆下的事物,從而使作文寫得不落俗套,使語言具有生命力。

(本文選自《教作文有竅門——作家老師的58個建議》,崔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