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遞增和遞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認識數量遞增、遞減的關系,比較物體的長短,能找出最長和最短的物體,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遞增和遞減》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标
比較物體的長短,能找出最長和最短的物體。
認識數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比較物體的長短,能找出最長和最短的物體。
認識數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 數學.》
數字卡片1——5
活動過程
一、理解物體數量的遞增關系
1、 教師在黑闆上逐行擺上1、2、3、根木棒。
2、 說說2比1多機,3比2多幾,了解物體的遞增關系。
3、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接下來擺幾根木棒,一起讨論為什麼擺這麼多。幫助幼兒理解數量遞增的關系。
4、 幼兒一邊讨論一邊完成第4、5排的擺放。
5、 完成後,教師帶領幼兒從上往下讀一讀每個數字,再說一說相鄰兩排木棒的長短關系。引導幼兒發現并說一說“越來越長”。
6、 請幼兒找一找,哪排木棒最長,哪排木棒最短。
二、理解物體數量的遞減關系
1、 教師在黑闆上先擺5根木棒,并在一側擺上數字5。接着教師在下一排擺上4根木棒、一邊擺一邊數,擺好後同樣放上數字4、3。
2、 說說4比5少幾。3比4少幾,了解物體的遞減關系。
3、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接下來應擺幾根木棒,一起讨論為什麼擺這麼多。幫助幼兒理解數量遞減的關系。
4、 幼兒一邊讨論一邊完成第2、1排的擺放。
5、 完成後,教師帶領幼兒從上往下讀一讀每個數字,再說一說相鄰兩排的木棒的長短關系。引導幼兒發現并說一說“越來越短”。
三、請幼兒給木棒排隊
教師在黑闆上 擺上長短不一的木棒,請幼兒給木棒從短到長排隊。
四、請幼兒給積木排隊
教師在操作桌上擺出高低不一的積木,請幼兒給這些積木從高到低、從低到高擺一擺。方法同擺木棒。
五、操作活動
教學反思
1、在擺放小棒圖片和數字卡片的時候,我将兩者放得過近,不利于幼兒的認知,正确的做法是将兩張圖片隔開一定的距離擺放,但不能過遠而影響其對應關系。
2、在提問過程中,當我提問:“5比4多幾?”的時候,立馬就有幼兒回答是1,但是我還是繼續問:“還有其他答案嗎?”誤導了幼兒的認識,使幼兒以為1是錯誤的,應該有其他答案。我應該直接對回答正确的幼兒做出肯定,并且帶領幼兒進行答案的驗證,及時肯定幼兒。
3、在講解小棒長短的時候,我強調了幼兒學說“越來越長”、“越來越短”,其實不必要,隻要幼兒理解了意思就可以了,這是數學活動,不需要學說。
4、在排列小棒圖片的時候,我可以把順序打亂,讓幼兒自己來排一排,而不是單一的由教師排好,幼兒來數的方式,那樣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并提高學習效果。
5、在給吸管排序的時候,我準備的吸管是白色的,但是由于底色也是淺色,使吸管不夠明顯。這裡最好能選用黑色的吸管,這是活動準備中的一個細節失誤。
6、在講小棒圖片的時候,我用的是“長”和“短”,這兩個詞,而在講吸管寶寶排隊遊泳的時候,我依然用這兩個詞。最好能在說吸管的時候能用“高”和“矮”,這兩個詞,更生動形象。
小百科:遞增基本意思是依次增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