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一條“濰坊風筝開始模仿空間站對接了,笑cry”的視頻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視頻中,隻見高高飛在天上的“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與“核心艙”成功對接,航天員還能緩緩出倉在天空漫步。
這一“神操作”被網友紛紛點贊——“哈?對接就驚了,還有出艙的。”“隻有你想不到,沒有濰坊人放不上天的。”"民間的力量太有趣,太與時俱進了"……
随後,新黃河記者采訪了風筝制作者劉志江。
總長160米,十幾個人做了2個月
劉志江是濰坊班墨風筝有限公司經理、第四代濰坊傳統風筝代表性傳承人,他介紹,“中國空間站”主題風筝是專門為慶祝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圓滿、三位宇航員順利返航而制作。
該風筝屬于巨型技巧性風筝,采用的是傳統濰坊風筝制作工藝。風筝總長160多米,分天宮空間站、神舟飛船、龍尾三部分,主體以天宮空間站原型縮比制作,高6米,寬3.5米;後面龍尾采用傳統濰坊風筝龍頭蜈蚣的腰身,總長約150米,其中前30件腰片還展現了中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最讓大家好奇的是——“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是如何實現與“天宮空間站”完美對接的?劉志江說,這也是濰坊風筝的一個傳統工藝,名叫“風筝碰兒”,即風筝中帶有附屬機關,放風筝時,隻要将“風筝碰兒”放到風筝線上,它就會随風自動與風筝對接,“這在濰坊傳統的走線蝴蝶中比較常見,但像神舟飛船這樣長達2米的風筝碰兒卻很少見。”
此外,風筝中還涉及了諸多機械和電子原理,如航天員出倉即通過電機 杠杆實現。
“我們從去年11月就開始構思設計了,确定成品後,十幾個人又趕工做了兩個月。”劉志江說,雖然構思隻用了一天多,但由于制作工藝複雜、構思精密,在成品風筝誕生前,他們經曆了四次改版,一直到17日淩晨才最終制作完成。
那些魔幻又硬核的“濰坊風筝”
你以為濰坊風筝的硬核魔幻隻此而已嗎?那就大錯特錯了。
常言道:“給濰坊人一根繩,他們能把全世界送上天。”就連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在個人微博安利:“風筝之都濰坊,風筝齊飛争豔。”
比如,濰坊人已成功讓航母升空。
1:1制作的“長征三号運載火箭”。
兩個輪子的自行車。
四個輪子的汽車。
望不到頭的火車。
更讓人震撼的還是這套“風筝無人機”。
另外,還有飛禽走獸、妖魔鬼怪、西方超人、茅台五糧液……
順拐的駱駝。
沙雕表情包。
魔幻的埃及豔後和超人。
成串的葫蘆娃和忍者神龜。
怎麼也搶不到的茅台。
……
反正,在濰坊,就沒有什麼是不能飛上天的。
但話說回來,你以為濰坊人放的隻是風筝嗎?不!還是創新、是進步、是快樂、是文化,是自老祖宗那輩起就帶有的一股精氣神兒——敢創、敢想的“山東手造”精神。
新黃河記者:石曉丹
編輯:劉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