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是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典範。然而他并不墨守儒家教條,尊王而不攘夷,在處理夷越等少數民族的策略中,展現出高超的外交智慧。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他是個擅長“攻心”的高手,著名的“七擒孟獲”的故事就充分地展示了諸葛亮“攻心”術運用的精髓。
劉備病死于白帝城的時候,南方地區一個名為孟獲的少數民族首領,趁機煽動西南一帶部族,聯合反抗蜀國。為防止遭到内外夾攻,諸葛亮先與東吳講和;随後,開始興修水利,發展生産,積蓄糧草,訓練兵馬等。兩年後,便率軍兵分三路征讨孟獲。這三個步驟可謂面面俱到。
參軍馬谡對諸葛亮說:“孟獲叛軍依仗路途偏遠、地勢險要,不服從朝廷的管束。僅憑借武力打敗他,大軍一撤,依然還會卷土重來。所以,應以攻心為上,這次出征要從心理上征服他。”諸葛亮贊同,表示亦為心中所想。孟獲得知消息後,連忙組織人馬準備抵抗。他雖作戰勇猛,性格直爽,但缺少計謀。于是,根據他的性格特征,作戰計劃早已在諸葛亮的腦中形成了。
首先,他命令對于首領孟獲隻能活捉,不要傷害。接着,命令王平帶領一支人馬沖進孟獲的營寨。遭遇孟獲後,立即調轉馬頭逃奔荒野。孟獲見狀,喝令全軍追趕。當追到山谷之中時,突然喊聲大起,蜀兵從兩旁殺出。此時想退已經來不及了,他隻能束手就擒。
孟獲本以為必死無疑,沒想到諸葛亮見了他立刻命人給他松綁,并親自帶他參觀了蜀軍軍營,然後問孟獲:“蜀軍實力如何?”孟獲傲慢地說:“我看不過如此,我之所以戰敗,是因為中了你們的埋伏。要是硬拼硬打,還不一定誰勝呢!”諸葛亮朗朗笑道:“既然這樣,你就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咱們再打一仗。”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孟獲接連被俘數次,每一次都借口誤中詭計或是運氣不好等。當第六次被擒時,孟獲主動說:“如果你第七次擄獲我,我會傾心歸服,永不反叛。”諸葛亮表示:“如果我再擒住你,我就不會釋放你了。”
果然,孟獲第七次又被擒住了,諸葛亮不忍再見他,使者前來告訴孟獲:“丞相特令我來釋放你,你可以再去組織一支軍隊前來決戰。”孟獲跪倒在地,淚流滿面地說:“丞相對我七擒七縱,真可謂仁至義盡!我從心裡佩服,從今以後絕不再反叛。”
孟獲被釋放以後,立刻會見各部族的首領,萬分感慨地說:“蜀國丞相謀略過人。他訓練的兵馬,個個機智善戰,我們不是對手,不要再興兵反抗了!”由于他的威信很高,大夥便聽從了他建議,不再作亂。為了節省軍費開支,諸葛亮沒有在此地設立官府,仍由孟獲等部族首領管理屬地,友好相處。
小結謀略過人的諸葛亮通過七擒七縱的方式,向孟獲等少數民族首領傳達了一個信息:我有足夠的能力打敗你,但是我不想傷害你。孟獲等人最終心悅誠服,忠心耿耿地歸順了。正所謂:“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要征服對手,強大的實力固然重要,如能恰當的運用心理戰術,沒準能令對方心服口服,外帶佩服。
感謝閱讀,歡迎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