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壯族銅鼓
銅鼓是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一種具有特殊社會意義的銅器,它原是一種打擊樂器,以後又渲化為權力和财富的象征。圖為廣西河池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身着民族服飾的工作人員在展示打銅鼓。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攝
2、壯族銅鼓(組)
2016年11月28日,參加“生态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 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的記者們用銅鼓敲擊出歌曲。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攝
3、毛南族肥套
“肥套”是毛南族還願等活動的總稱,初為祭祀天地自然萬物的儀式,後融合毛南族口頭文學、山歌、戲劇、舞蹈、音樂、打擊樂等藝術元素成為内容豐富的民俗活動。圖為傩面具雕刻。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攝
4、瑤族刺繡
瑤族的挑花刺繡工藝精緻細巧,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圖為用裹着馬尾巴毛的白線刺繡的工藝品,瑤族相信馬尾巴有驅邪鎮災的作用。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攝
5、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
廣西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被授予“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的稱号。圖為廣西河池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心身着民族服飾的工作人員在介紹當地的長壽特色美食。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攝
6、142歲壽星藍祥
據史料載,清嘉慶皇帝曾給142歲的巴馬瑤族老人藍祥賜詩封祿,在河池長壽老人至今依然很多。圖為國際自認醫學會對廣西河池巴馬長壽之鄉的認定證。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晗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