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食色性也,重點在下一句,老祖宗告訴你,何為人性
衆所周知,我們華夏民族是一個擁有十分悠久濃厚曆史文化的民族,這是我們國家擁有的一筆無可替代、萬分珍貴的“财富”,也是值得讓我們所有國人為之萬分自豪的一點。
就拿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一種文化—俗語來說,這種文化其中的深奧以及所體現的智慧想必不用筆者再多言也是不言而喻了。雖然我們民族這些寶貴深厚的文化得以流傳下來,但在文化傳承與發揚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
就拿筆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則俗語來說,就體現出了人們傳承學習文化過程中出現了大多數文化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今天要分享給各位的俗語是:食色性也,這句俗語想必大部分人都有聽說過,然而現在人們對它的理解卻存在着很大誤會。
如今人們對它的理解可以說是斷章取義,真的隻按字面的意思淺顯的理解了,現在很多人對它的理解是喜歡美色不過是人的本性罷了,這也成了那些好色猥瑣之徒為自己醜惡行為進行辯解的理由與借口。
雖然說曆史上古人留下來的和色有關聯的言論語句有很多,但不管怎麼說,這樣的理解還是與這句話原來的含義有很大的差别。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最初是出自孟子之口,其實不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話最先是告子說的,孟子最後不過是引論他的話而已。可能很多人對于告子這個人都不太了解,甚至或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曆史上有這個人的存在。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告子這個人是人性本善、本惡論之外的第三論者,也就是說在他看來,人性本來沒有什麼善惡之分,他更是主張性并無善無不善論。盡管說在當時他自成一派,但是在當時他的言論還是很有影響的。
這句話的正确理解并不是簡單的字面理解,“食”在這兒的正确含義應該是喜愛,而俗語中的“色”也不是簡單的指我們口中所說的美色,在這裡泛指的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性”的意思是指人本來的天性,因此連起來這句話的正确理解應該是:喜歡美好的東西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
當然,人們現在的理解也不能全說是錯誤的,用這句話去形容美色或者人們喜歡女色也沒有什麼不妥,但這樣并不能說明這句話就可以成為那些無恥猥瑣之徒為自己的惡行為進行辯解的借口與理由啊!
這隻會讓那些人更加猖狂和不知羞恥而已。人們現在對這句話的理解隻能說是對這句俗語的一種狹義層面上的理解,是很片面的,所以說我們還是不能忘了它最初廣義層面上的含義。
另外筆者要說的是,大家都隻知道“食色性也”這句話,其實這則俗語還有後半句,而這則俗語的重點也應該在下半句,隻不過這下半句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不為所知。這下半句就是:“君子好色不淫”。
相傳這後半句是出自孔子之口,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可以說更加精辟,整則俗語的前半句道出了何為人的天性,而後半句則将整句俗語的意思進行了更全面的延伸。
後半句話的意思是,無論是君子、聖賢之人還是奸惡小人,喜歡美色作為每個人的天性都是在所難免的,也就是說即使是好色也有雅與俗之間的區分,這也是君子與不君子在一方面上的區别,都是自然天性,重點在于度的把握與方式的掌握。
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就蘊含了這麼多的道理,可見我們的老祖宗多麼有智慧。将我們民族這珍貴的文化瑰寶毫無條件的繼承與發揚下去毋庸置疑,但在這期間對文化中所蘊含的深意正确理解與傳承還是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