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19:59:28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将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

在華夏文明長河裡,青銅器是一類不容被不忽視的存在。

上古時期,它便被中國人視為天命、權力與地位的象征。青銅器的擁有者則代表了宗族、王朝與百姓,祭天與祭祀鬼神、祖先,以祈求轄區境内和平昌盛,遠離自然災害。

因而,即使到了現代,這種形式的古代器物,無論是青銅制、玉制、陶瓷或是其他材質,都被供奉在廟裡或是家族的供桌上,那裡又通常是擺設香案,敬奉神明,神話古代英雄與先祖排位所在。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

然而,由于曆史太過悠久,加之介紹上的生僻字,我們許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去欣賞一件青銅器的價值,對其的稱贊,也僅僅隻停留在了「哇!這個好大隻!」「那個的紋飾好好看」上面。

因此,這篇文章裡,靈遙将結合《讀懂中國青銅器:文化、形式、功能與圖案》,與你系統地聊一聊青銅器這類古代器物。希望能讓你在參觀曆史博物館時,與展櫃裡的青銅器,有更親密的互動~

01.青銅器的制造技術:陶範法

在博物館裡欣賞青銅器時,不少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這麼大隻的器具,在古代那個技術并不發達的年代,都是如何鑄造的呢?

1928年到1938年間,現今河南省安陽縣殷墟的商代王墓,以及若幹年後在河南的鄭州二裡崗與湖北盤龍城之商代早期遺址所進行的科學考古挖掘中,均發現了當時用來鑄造青銅器的陶範,也就是硬陶土制成的模子碎片。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4

原來,這些青銅器,都非一次性鍛造而成的,而是拼接而成的。具體如下:

  1. 首先,以硬陶土制成設計好的青銅器模型。這個陶土模型完全等同于未制造的青銅器,所有細節與角度均為1:1還原;
  2. 然後,在模型上完整覆蓋15cm厚的黏土,作為鑄造時的外範;
  3. 進窯燒制後,将燒好的外範切割開來,成為外範各部分的模型;
  4. 将分開的各部分加以組合,捆上繩子,埋入濕沙,防止崩壞;
  5. 再制一内範,外邊包上外範,内範與外範留5-15cm空隙,即壁的厚度;
  6. 最後,将高熱的融化銅液澆築于空隙中,冷卻脫模。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5

由于青銅器鑄造工藝成熟後,都會額外打磨一下粘合部分的縫隙,因此,我們在欣賞它們的時候,往往也會認為它是一件完整的啦~

02.青銅器型與功能

上古時期,青銅器除了是身份的象征,常常用于祭祀場合,還各有各的實用價值,具體可分為下面這四大類:

第一類,是食器。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我們現在做飯、炒菜的鍋,有「鼎、(gui,3聲)、(yan,3聲)、(ge,2聲)、豆」五大類。

1. 鼎

鼎,是中國傳統與曆史最重要的器物。

自中華文明伊始,鼎便被一直視為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征,而,鑄鼎、獲鼎,乃至持續擁有鼎的能力則被視為天命賜予統治權,與天佑不斷的征兆。

在重禮的西周,鼎的使用有明确的規定,嚴格遵循「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士三」的規矩,任何人都不得僭越。正所謂「君無戲言」,于是才有了用「一言九鼎」形容一個人信守承諾的說法。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6

最早的青銅器鼎始于夏代末期二裡頭文化時期的第三與第四階段,約公元前17至16世紀。最早的鼎有一個薄壁的平底碗型鼎身,兩隻直立的耳,以及三隻内空的三角形支足。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7

到了殷墟(安陽)時期,鼎身變得越來越渾圓,甚至成為了完全圓形的碗,直耳也越來越厚,支足則由空心轉為圓柱狀,或是完全的實心。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8

這個時期,也第一次出現了四足方鼎,形制較大,代表為現存于國家博物館的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成為商王權力地位的象征。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9

2. (gui,3聲)

簋(gui,3聲),是盛放食物的器具,作用類似于現在的大碗,在青銅器銘文中多以「段」的形式出現。

在祭祀中,為青銅禮器中的重器,與鼎配合使用,有「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兩簋」的規定。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0

簋在商代初期的二裡崗時期極為罕見,由碗薄口器身、圈足與兩隻橫耳組成。到了殷墟早期仍然罕見,直到商代末期與西周初期才開始流行。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1

接近公元前11世紀,開始出現蓋子,原本的圈足有時也被三支小型足或是一隻大型的正方足所取代,有時甚至比簋本身還要大,稱為「方簋」。

3. 甗(yan,3聲)

甗(yan,3聲)是一種煮飯的鍋,功能與現在的「蒸鍋」類似,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用以盛放食物,被稱為「甑(zeng,4聲)」,下部用以盛放水,被稱為「鬲(ge,2聲」,中間有孔用以通蒸汽。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2

青銅鑄造的甗(yan,3聲)最早出現在早期的二裡崗時期,于1974年到1976年間在湖北省龍盤城發掘出土。商代期間,上部的甑要比下半部分的三足鬲大很多。

接近商代晚期與西周早期,甗的上半部分頂端出現,用以确保直把手的穩固。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3

4. (ge,2聲)

名為鬲的三足器物,是由三隻下垂的袋裝部分組成的,用來烹饪肉類與谷物的器皿,優勢在于能夠快速加熱食物。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4

最早的青銅鬲出現在早商的二裡頭時期,此時形制單純,薄鑄,器身由三隻内空的袋狀組成,還有兩隻固定在口沿上的把手。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5

殷墟時期與西周早期,上半器身開始出現頸部,三隻下垂的袋狀也變得比較淺了。一直到西周時期,其外形變化都很小,直到春秋初期才徹底消失。

5. 豆

豆,是青銅禮器之一,常用于盛放腌菜、肉醬與調料,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

它的形狀是一種以喇叭狀高單足支撐的半球形,蓋子翻轉過來後也可以作為另外一件單足支撐的食物盛放器皿。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6

新石器時期的龍山文化,陶豆便已經出現,但青銅似乎是的大約公元前9世紀才出現的。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7

第二類,是青銅酒器。

上古時期,古人們便有飲酒的習慣,于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我們也發現了不少酒具,有「角、爵、(gu,1聲)、壺、(lei,2聲)、尊、觥(gong,1聲)」這七大類。

1. 角

角是一種形制與爵非常類似的酒杯,兩者主要的區别在于角沒有流,嘴也沒有鈕頂的立柱,但尾部有兩個翹起來的尖,往外延伸成類似角狀。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8

青銅角最早出現在二裡頭文化晚期,在二裡崗時期内壁極薄,橢圓器身,平坦底布,有三隻極薄的三角錐足。

到了殷墟時期,外形則與爵十分類似,原本橢圓的器身傾向圓形。到了西周早期,角不僅非常流行,還有了蓋子。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19

2. 爵

爵既是祭祀時用來盛放酒的器皿,又是身份的象征,「爵位」一詞便由此引申而來。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0

它最早出現在二裡頭文化第三期,即夏代末期,有三隻錐形支足,其邊緣一側有長長的流嘴,另一側則是尖短的尖形延伸,兩隻鈕蓋立柱的位置剛好位于器身延伸為流嘴的起點,器身的一側有着半圓形把手。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1

到了殷墟時期,爵開始變得普遍,常與觚一起使用,兩者形成商代祭祀最基本的組合。這時爵的器身較之前更圓,底部或者渾圓或者呈弧線,流轉為胖且短。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2

而後,爵在西周初期慢慢消失,可能是因為祭酒禮開始不那麼常見。

3. (gu,1聲)

觚是常見的青銅器杯型器物中,為飲酒器其高腳酒杯的外形于頂部與足部均呈喇叭狀,在中間狹窄的腰部則略為鼓出。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3

青銅觚最早出現在商代初期的二裡崗時期,此時的觚尺寸較小,制造手法粗糙,常飾有饕餮紋。

殷墟時期,與爵一起成為最流行的青銅器,是墓葬的中最基本的組合。此時的觚造型優雅,頗具美感~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4

4. 壺

根據記載,壺指的是各類大型的瓶子與罐狀器物,無論其外貌的差異如何,共同特征都是球形的器身,器肩狹窄,器頸長,環形支足,有時有蓋子與提手。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5

壺是存放酒或者水的容器,最早出現在早商的二裡崗時期,到了商代末年,梨形的下半部開始窄化,壺頸更加地修長,開始有蓋子與提手。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6

5. 罍(lei,2聲)

罍是指所有器身為圓形或是方形,并有圈足或是平坦底部的容器。有内縮的短頸、卵型器身,或是器肩直徑大于器身其他部分的,或者有時有蓋的,都屬于此類。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7

根據典籍記載,是一種盛酒或者水的容器,最早出土商代的二裡崗時期,在商代晚期與西周時期都十分盛行,但在公元前3世紀末從中國青銅器中消失了。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8

6. 尊

尊同樣是一種盛放酒的器皿寬肩、闊肚,喇叭形頸部長而略窄,以及高而外撇且具有坡度圈足的器物,最早出現在二裡崗時期,直到在殷墟中期消失。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29

最負盛名的尊莫過于「四羊方尊」,它的四個角落均裝飾着幾乎正面全身的公羊,每隻大而壯觀,帶着羊角的頭部從四個角落挺拔而出,于1938年在湖南省甯鄉縣月山鋪出土。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0

7. 觥

觥是一種大型的盛酒器下半部的器身宛如西餐中船型醬汁壺,有着環形支足,上半部則被做成動物獸類頭部連着背部形狀的長蓋子。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1

觥首先出現在商代的殷墟時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葉。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2

第三類,是與水有關的青銅器,有「匜(yi,2聲)、盤、鑒」這三類,具體如下:

1.

匜,這個字泛指所有樣式的傾注器,有或者沒有支足,器身呈圓形或者扁平,半圓形或是扁平的把手,以及大型的流。流的造型通常是獸類。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3

根據《左傳》記載,匜是祭祀中用來洗手的器具,與盤成套出現,首次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的西周晚期,在公元前4世紀消失。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4

2. 盤

盤是祭祀儀式時洗手的水器,其名稱出現在了大量的青銅器銘文與典籍中。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5

從外觀上看,盤是一種大而圓,具有某些深度的盆,以一圈足支撐,最早出現在二裡崗時期,很是罕見,直到商朝末期與西周初期,數量才開始變多。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6

3. 鑒

鑒,是一種大型的存放水或是冰的器物,用做照面與整理儀容,類似于現在的「鏡子」,有時也做沐浴用。鑒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器,隻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7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8

最後一類,是青銅樂器,又可細分為「鐘/镈(bo,2聲)、铙(nao,2聲)、钲(zheng,1聲)、鈴、鼓」五大類,一般來說以三、五、八、九,甚至更多的數目組合出現,尺寸由小到大:

1. 鐘/镈

二者都是後邊打擊樂器,與西方的鐘類似,開口朝下,懸吊着,一組數量從4、5到14件不等,最大的一組于1978年在曾侯乙墓出土,共65件。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39

2.

這種中型到大型尺寸的铙主要由橢圓的大型杯狀組成,開口朝上,安坐在一隻長而粗,類似把柄的圓柱上,靠打擊出聲。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40

3.

钲常常單個出土,器物開口朝上,常用于祭祀風雨星辰山川的自然祭祀中,在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都很盛行。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41

4. 鈴

鈴第一次出土于河南省二裡頭文化二期遺址中,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銅器物形狀很像現在的鈴铛。到了殷墟時期,鈴的數量開始增多,高度介于7-8cm之間,很少有超過10cm的。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42

5. 鼓

這是一種早期的打擊樂器,大桶狀器身立于長方形底座上,其下有四隻足,主要用于軍事活動。

青銅器利簋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一口氣讀懂青銅器)43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祝好!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着「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衆号:書語人間(syrjjy)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