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6 19:29:15

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1

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

彭康洲 胡仁芬 平盈盈

摘要:本文從考試反撥效應視角探讨高中英語教育現狀及對策。本研究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方法,在大一新生中發放了1000份問卷,并随機訪談了10名新生,以了解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高中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對英語學習方法的認識。結果顯示: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和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本研究建議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嚴格按照課程标準進行教學,實施以内容為依托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聯系,創設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加強語言測試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同時把握高考改革的趨勢,調整現有教學方法,教學中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整合。

關鍵詞:反撥效應;學習動機;英語教學;英語學習;英語測試

一、引言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标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标(實驗稿)》)對英語課程的性質做出了明确的規定。《課标(實驗稿)》明确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砺意志、陶怡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曆、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教育部,2001:1)。十多年來,國際形勢變化多端,外語教育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無論是當前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還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都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和高中生充分理解和發揮高中英語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内涵,着力提升教學和學習質量。

我國的高中英語教育一直以來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和考試相關。《課标》研制工作組(2002:8-9)曾經提到1999年我國高中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一是重知識,輕能力。二是高考外語科目重心逐漸轉向語言能力,加強學生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是統一标準的一次性考試無法扭轉應試教育的傾向。過去的十多年中,許多專家學者探讨了課程改革的宏觀層面,如理念和目标(龔亞夫,2009;2010),微觀的教學方法和測評等問題(葛炳芳,2012)以及新課程改革中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葛炳芳,2008;辜向東 等,2011)。從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來看,葛炳芳(2008)采用聽課、教師座談、學生座談、學生問卷的形式,發現教師還在相當程度上過于重視知識的落實,課堂活動的組織還是以“考點”為重點;72.3%的學生認為教師們上課以傳授知識為主,課堂氣氛不理想。辜向東等(2011)對985大學英語專業的本科新生發放調查問卷,發現學生在高中階段課外做模拟題的時間較多,對課外閱讀和聽力的投入時間較少。以上這些問題似乎暴露出考試的負面影響,考試成了教學的指揮棒(Cheng,2005)。

考試改革能否帶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改變? Qi(2004:188)對我國高考英語改革的反撥效應進行了研究,發現通過高考改革來推動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中英語教育改革的效果不甚明顯,因為“高中教師仍然過分關注語言知識的教學,所教的語言技能仍然局限于高考中所考查的技能”。Q(i 2004:188)還指出這些教學現象似乎是國際教育界的通病,并認為為了達成考試的積極反撥效應,推動高中英語教育的良性發展,研究者需要關注其他因素,如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以及考試命題工作者和考試使用者的良好溝通等因素。本研究在反撥效應理論指導下來探讨高中英語教育現狀,旨在了解考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習者對外語學習本質的認識、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反撥效應指考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換言之,該理論認為考試能夠且應該引導教學和學習,這樣的教學被稱之為“測量驅動的教學”(Cheng & Curtis,2004:4)。筆者認為從學生的角度探讨考試對教學的影響或許能夠為考試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建議。具體而言,高中生如何看待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高中生如何看待英語學習和其他學科的聯系?高中生認為他們的高中教師如何教英語?高中生如何學習英語?對以上問題的看法在多大程度上和考試關聯?本文将着力解決以上問題。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2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從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高中英語教師教授英語的方法、高中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心得四個方面對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一)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和中學英語教育現狀兩大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高中的學科、高中的類型、區域、英語水平的自評等。中學英語教育現狀的調查項目主要依據高中英語課程标準,并借鑒現有文獻對中學英語教學的相關研究。

(二)調查對象

研究對象為某師範大學1000名大學新生。這些學生剛剛完成高中階段的學習,對高中英語教育有清晰的認識。本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755份,其中,男生194人,女生561人;文科360人,理科395人。由于調查對象的其他信息不完整,本次研究沒有進行分類統計。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問卷調查是在新生入學後第二學期的某個周末進行。本次調查發放10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755份,回收率75.5%。數據錄入EXCEL表,并對調查内容逐一歸類、提煉。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3

三、結果與讨論

結果與讨論主要圍繞不同性别和學科的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高中英語教師教授英語的方法、高中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心得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一)英語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幫助

整體而言,多數高中生認為學習英語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促進作用。68.34%的高中生認為英語學習對其他學科有幫助,31.66%的高中生認為英語學習對其他學科沒有幫助。高中生認為英語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幫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見表3.1.1)。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4

從表3.1.1 可以發現,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習和其他學科聯系的認識符合《課标(實驗稿)》對于課程性質的界定。首先,高中生認為英語學習是拓寬知識面和視野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了解國外先進知識的渠道。難能可貴的是,部分高中生認為通過英語學習可以學習西方人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了解其思想觀點和理念。例如,一名高中生(編号w77,女生,文科,重點中學,英語自我評估良好)指出“學習英語靈活開放的心态和對西方文化、學習方式的了解有利于其他學科學習”。其次,部分高中生認為英語學習可以增強記憶力,鍛煉思維,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聯系的整體認識符合《課标(實驗稿)》對于英語課程的要求,部分地實現了《課标(實驗稿)》規定界定的基本理念,如“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建構知識、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教育部, 2001:2)。以上結果也表明了大部分教師能夠“在活動中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教育部,2001:29)。

為什麼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和其他學科沒有聯系,英語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沒有幫助呢?我們按照學生英語能力自評的等級進行劃分,了解不同英語自評能力的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習重要性的看法(見表3.1.2)。從表3.1.2可以看出,英語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習和其他學科關系的認識。英語水平越低的高中生,越有可能認為英語學習和其他學科之間不存在積極的聯系。針對這種情況,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按照《課标(實驗稿)》的要求,“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教育部,2001:29),加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科學習和其他學科聯系的認識。由于個體差異,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不盡相同,教師應該從各個角度向學生說明學習英語的諸多好處。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5

(二)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

整體而言,高中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比較複雜,雖然升學、考試等外部驅動因素更多一些。如果把學習動機分為内在動機和外在動機,那麼高中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以外在動機為主(表3.2.1),這些動機包括:考試、升學、課程學習、畢業和就業,以考試動機為主。當然,也有内在動機,主要包括:交流溝通、自身素質提升、學習外國文化、興趣娛樂和傳播中國文化,以交流溝通動機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提升自身素質,服務自我發展的需要,同時還有利于中華文化傳播。這一認識應該大力提倡和鼓勵。例如,一學生(編号w40,女生,文科,重點中學,英語自評為中等)指出,學習英語可以“擁有良好的翻譯能力,中英文自由切換無障礙,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體來看,外在動機是高中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力,這一發現和已有的研究吻合(張志峰,2011)。從以上結果來看,高中生學習外語的動機比較複雜,并不是單純受到考試的影響,按照武和平(2001:120)的說法,這些動機“既有社會性的一面,也有個體性的一面”。高中生學習外語的動機除了自身因素的影響外,還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國家需求聯系在一起。

為此,在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明确學生為何學習英語。由于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不盡相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教師需要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明确的英語學習目标和學習信心。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6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7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8

(三)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

從研究結果來看,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主要集中于語言知識和備考策略方面的講解上。這些方法大緻可以提煉為幾個常見的動詞:講、背、做、讀、聽、記、教、看、刷、分析。從這些關鍵詞來看,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很少有符合當代英語教育理念的做法。不僅如此,這些教學實踐多停留于語言形式的講解和操練,忽視了教學中的互動性、語篇的完整性,忽視了語境、文化對于文本理解的作用。雖然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對于思維能力有促進作用,但是高中英語教學并沒有針對性地采用合适的方法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一位學生(編号 P41,女生,文科,普通中學,英語自評為優秀)寫道,“背知識點,背單詞,背課文。符合語言學習的一般做法,但隻限于高考,對英語的學習隻停留在語法表面,沒有讓學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語背景知識,文化常識,學生隻會做題,語言不是交流工具而成為考試工具。”也有個别學生(編号w25,女生,文科,重點高中,英語自評為優秀)回憶道,“小組活動時,教師講整體要求,再分組學習,再整體講重點。”在學生的回憶中,偶爾提到了情景教學法,而其他方法似乎還沒有被想到。

從以上分析來看,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似乎深受現有考試方法的影響。現有的這些教學方法似乎難以實現《課标(實驗稿)》規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目标,但是卻能服務于現有的考試方法,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方面,教師應該按照《課标(實驗稿)》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同時也需要加強英語測試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和操作,探讨《課标(實驗稿)》目标實現的多種考試途徑和方法。另一方面,考試命題人員應該加強考試方法的研究和改進,加強和一線教師的溝通,努力開發新的題型。

(四)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方法多樣,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試内容和考試方法的影響。從表3.4.1 來看,高中生最重視的英語技能是聽力,閱讀其次,而寫作和口語能力幾乎被忽視。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受到目前高考英語考試技能分布的影響。同時,高中生學習英語的方法以背誦、記憶和刷題為主。值得重視的是,有21名學生寫道自己沒有任何學習方法。有什麼樣的考試形式、考試内容就有什麼樣的學習方法,這或許反映了當前高中教育的現狀。一位學生(編号w37,女生,文科,普通高中,英語自評為中等)寫道,“平時盡量多積累詞彙,聽英語歌曲,偶爾也通過朗讀來練習語音,但是對聽力的聯系不足,停留在課堂上聽。遇到生詞或者問題,就通過問教師,翻字典或者查閱資料,盡快地解決,不留問題在心中,避免越積越多。”高中生目前的英語學習方法适應了現有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内容,可以說,這樣的學習方法反映考試的負面影響比較明顯。

我們應該看到,高中生目前的英語學習方法需要做出調整。首先,加強口語和聽力的訓練,以适應高考改革的聽說考試。目前,高中生的一些做法可以繼續保持,如聽新聞、小說,看美劇、看電影,讀英語原著、期刊文章等。在此基礎上,需要加強口語訓練和寫作練習。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英語學習方法的探索,不斷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9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10

四、結語

本文從考試反撥效應視角下調查了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具體而言,本研究想了解考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英語學習目的、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方法的認識。本研究發現多數高中生認為英語學習能夠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高中生對于英語學習最終目的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以外部動機驅動為主,同時呈現出一定的内在動機傾向;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似乎深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過多地重視語言形式和所謂的知識點的講解和操練,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多關注高考所考技能和知識,忽視了其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整體而言,目前的考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和高中生的學習方法。

為了貫徹《課标》的基本理念,實現其教學目标,我們認為現有的高中英語教學、學習和考試方法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對于教學來講,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嚴格按照《課标》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聯系,創設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加強語言測試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同時把握高考改革的趨勢,調整現有教學方法,教學中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整合。對于學習來講,高中生應該加強語言技能的全方位訓練,加強真實英語材料的輸入。對英語考試來講,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思考:(1)從思維層次來看,既要考查低級思維技能(識别、理解、應用),更要重視對高級思維技能(分析、評價、創造)的考核;(2)從語言知識來看,既要考核語言層面(語音、詞彙語法、語篇)的知識,更要考核語用層面(語言功能和社會文化能力)的知識;(3)從作答形式來看,既要提倡學生的獨立思考,更要注重學生的互動寫作;(4)從評分形式來看,既要注重客觀選擇,更要注重主觀判斷;(5)從服務功能來看,既要體現英語學習的工具性,更要體現英語學習的思想性;(6)從語言技能來看,既要采用單一語言技能考核,更要注重語言技能的整合;(7)從考試内容來看,既要注重單純語言形式的考核,更要融入學科内容的知識。以上教學、學習和考試改革的實現,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于語言功能的看法,即 Halliday(1981)在談論語言和教育的關系時指出,我們到底在是在學語言,通過語言來學習,還是學關于語言的東西。換言之,外語教學中,我們不僅僅是教語言知識或者語言技能或者語言規則,還要通過語言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終生受益的東西。外語考試中,我們不僅僅是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應該掌握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或者語言規則,更為重要的是,在考試中創設一種新的情景,讓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技能。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11

參考文獻

[1]Cheng, L. Changing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Language Testing: A Washback Stud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Cheng, L. & Curtis, A. Washback or backwash: A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testing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A]. In Cheng, L., Watanabe, Y. & Curtis, A. (eds.),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C].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3]Halliday, M. A. K. Three aspects of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A]. In Goodman, Y., Hausser, M. & Strickland, D. (eds.),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Development: Impact on Schools. Proceedings from the 1979 and 1980 IMPACT Conferences [C]. Urbana: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81.

[4] Qi, L. Has a high -stakes test produced the intended changes? [A]In Cheng, L., Watanabe, Y. & Curtis, A. (eds.), 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C].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5]葛炳芳.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革策略的思考[J]. 課程•教材•教法,2008(2).

[6]辜向東,張正川,肖巍. 課改進程中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探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11(2).

[7]龔亞夫. 重新思考英語教學的理念[J]. 中國外語,2009(6).

[8]龔亞夫. 重構基礎教育英語教育目标[J]. 課程•教材•教法,2010(12).

[9]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标準(實驗稿)[S].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0]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研制工作組.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标準(征求意見稿)(上)[J]. 基礎外語教學研究,2002(11).

[11]張志峰. 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 江蘇教育研究,2011(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Peng Kangzhou Hu Renfen Ping Yingyi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and proposed solutions based on washback theory. The survey included freshman’s idea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 ultimate goals of English learning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About 1,000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 open- ended questions, and 10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individu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ajority of students saw the connec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with other disciplines. Their goals of English learning were driven mainly by exterior motivation, namely, cracking the exams and furthering study. In their after-school activities, they mainly focused on micro-skills of English learning, especially, the so-called testing points. They recalled that their teachers organized classes with reference to exams,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language forms, like words, grammar, and reading skills. Thus, this paper naturally concluded that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were to a large extent influenced by high-stakes test.

Key words: washback effect;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test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7年第3期)

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應用(考試反撥效應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對策)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