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廁所改革培訓會

農村廁所改革培訓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2 09:24:2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研團隊

廁所是不可忽略的緻病源

2017年,國家旅遊局在發布的《廁所革命推進報告》中指出,我國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便是潛伏在糞便中的病原體之一。近期,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指出,糞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證實,少數病例糞便中還發現活病毒。根據現有證據,糞—口傳播似乎并非新冠病毒肺炎傳播的主要方式,其在病毒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待明确,但作為一種潛在的隐患,農民如廁發生的糞便接觸,以及利用糞便、污水進行施肥、灌溉,或者使用患者糞便種植的蔬菜等農産品,都存在糞—口傳播的風險。

農村廁所改革培訓會(糞口傳播引熱議)1

福建省建瓯市東遊鎮黨城村新建的公共廁所 新華社發

科學報道顯示,病毒通過糞便排出人體進入污水管網後,在農村污水處理系統中不容易被完全去除,并可能通過氣溶膠形式在一定空間内傳播,成為潛在傳染源。因此,對于當前可能存在的通過排洩物、污水處理系統的新型冠狀病毒暴露途徑和潛在環境風險,我們需要高度重視。

當前,我國農村仍存在糞污無害化處理缺乏、易産生交叉感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消殺設施缺乏等問題。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總體戰中,認真抓好農村防疫工作,一定不能忽略農村廁所糞污的無害化改造及農村污水的治理管控。

農村廁所改革培訓會(糞口傳播引熱議)2

運維人員在河北省霸州市南孟鎮西坨村農村污水處理站提取水樣。新華社發

農村廁所存在防疫風險點

根據調研,目前農村廁所在防疫工作中尚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如廁環境差,病毒容易駐留在廁屋内。廁屋空間狹小且缺乏排風設施,患者呼吸排出的病毒容易長時間駐留廁屋;廁後便紙如不及時清理,病毒可能存活在使用後的手紙等垃圾中;一些農村廁所缺乏洗手設施,使用者如廁後無法立即洗手,構成衛生及防疫隐患。

二是村民共用廁所,容易導緻交叉感染。廁所革命後,農村如廁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但一些住戶習慣把私家廁所建在戶外,或者村内建有公共廁所,村民共用廁所現象普遍。患者或病毒攜帶者如廁後,病毒有可能滞留于水箱、便器、紙簍、手盆等處,其他人在使用廁所時不可避免與各種潔具、便器發生接觸,進而引發交叉感染。

三是廁所無害化處理環節缺乏,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農村傳統旱廁有些達不到無害化處理要求,對糞尿中的病原體不能及時消殺。基于成本控制,有些地方購置廉價的三格化糞池等水沖廁所;有些水沖廁所建設不規範,易發生池體滲漏、破損、隔闆倒塌、外溢現象;還有些地方采取人工清掏糞污,随意堆放且轉運去向不明。這些都容易導緻病原體進入周邊土壤和水體環境,進而存在糞—口傳播的風險。

四是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時,末端缺乏消殺設施,極大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按GB19379—2012規範建設三格式化糞池,停留時間不低于60天,其中一池(截流沉澱與發酵池)20天,二池(再次發酵池)10天,三池(貯糞池)30天。三格式化糞池為多次厭氧發酵,其中一池為厭氧發酵分解層,阻留沉澱寄生蟲卵;二池為深度厭氧發酵,遊離氨濃度上升,殺菌殺卵。但目前農村“黑灰水”不分離,灰水進入化糞池,水沖廁所的水量加大,且部分洗澡水也納入化糞池。由于過糞管安裝不合理,造成化糞池内厭氧停留時間不足、厭氧發酵不充分、殺菌消毒不到位。此外,目前采取的末端紫外消殺存在不穩定的問題。以上原因均可能造成糞大腸菌群指标嚴重超标。

将廁所改造和污水處理納入疫情防控部署

針對農村廁所在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點,研究團隊提出如下建議和措施:

首先,嚴格将廁所的清掃和消毒納入農村疫情防控工作。具體包括:戶用和公用廁所注意衛生清潔,“日掃日清”;公廁外洗手設施(流動水)要能正常使用,提供肥皂等洗潔用品;使用後的廁紙要及時清理。已建設三格化糞池或雙甕式無害化衛生廁所等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的,要做好雨污分流,使化糞池正常運行,不得向三格化糞池内排入淋浴等其他生活污水和廢水,确保糞便在化糞池中有足夠停留時間,保證無害化效果。

如當地已發現确診病例,應在發現12小時内對廁所内環境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後再使用,儲糞池(坑)、農村廁所、人畜糞便堆放處置場所和周邊環境可采用石灰粉覆蓋或消毒劑定期消毒。疫情期間,應盡量停止農村化糞池吸糞作業,必須清掏糞污并轉運的,要盡量做好密封措施和先期消毒工作,相關人員配備防護服和衛生消毒設施,清掏出來的沉渣要統一無害化處置,未經處理或達不到無害化要求的糞污不得還田。

其次,加強農村污水處理消殺和運行操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各地污水運維平台作用,多采用遠程監控、抓拍和流量監測等手段檢查終端設施的運行情況,降低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嚴格做好農村污水處理站運行操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提升運維人員的防護級别;各崗位的操作人員均應按基本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護用品,作業完畢後及時全面清洗。提高預處理單元(污水提升泵站、格栅間、沉砂池)尤其是曝氣沉砂池等高風險場所巡視或操作時的防護等級,除口罩和手套以外還必須佩戴護目鏡;進入封閉的預處理車間進行較長時間操作時,須穿防護服并佩戴呼吸器。

再次,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防疫時期的運行管理。建議地方防疫指揮部門關注農村污水處理站的物資和用品供應,将農村污水處理廠納入防疫物資重點保障供應體系,解決污水處理站購買藥劑及防護用品的實際困難,确保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疫情期間還須做好以下工作:1.污水處理裝置盡量不要排泥,必須排泥時要對污泥進行安全處置,做好污水處理站脫水機房和污泥堆放地點的安全防護,适當增加消毒頻率,提升剩餘污泥的強化處理;2.在污水處理末端增加消殺設施,采用氯消毒時,要關注、掌握生化單元進水的餘氯變化規律,可使用餘氯分析儀檢測餘氯,代替檢測糞大腸菌群數;3.強化污水的有效收集,避免污水溢出、滲漏,并加強沉澱單元的運行管理,盡可能降低出水懸浮物含量;4.建立風險防控預案,通過采取增加污泥濃度等穩定運行措施,防止污泥活性受影響。

最後,疫情解除後,抓緊推進無害化廁所改造和污水治理。具體包括:推行“一戶一廁”,讓廁所“進院入戶”;淘汰價低質次的化糞池産品,提高化糞池安裝和施工質量,完善廁屋配套,普及洗手、排風及手紙收集設施;加快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備有滅菌消毒裝置,以便疫情時期使用;加強糞污農業利用的衛生風險和環境風險管控,縮短糞污轉運距離,盡量就地處理,确保糞污中病原體徹底殺滅,不對農産品和周邊環境産生二次污染。鑒于土壤滲濾和人工濕地對糞大腸菌群、大腸杆菌和總大腸菌群去除的效率較高,農村污水處理可采用生物 生态(土壤滲濾和人工濕地)工藝,從填料滲濾、濕地植物以及系統運行等方面進行優化;此外,以生物工藝為主的處理設施,在源頭無法更改的情況下,在末端增加消毒殺菌設施,也可确保排水糞大腸菌群參數達标。

(執筆人:夏訓峰,陳榮志〔中國科學院大學〕、朱黎〔中國城市衛生協會公廁建設管理專業委員會〕對本文亦有貢獻)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07日05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