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起來的賈玲,更讓人喜歡,這是很多喜歡她的人說的。
如今,賈玲自帶喜感,站在那裡就是一出戲。
作為馮鞏的徒弟,賈玲是科班出身的相聲演員。
如今,她卻活躍在小品和喜劇的舞台上,遠離了相聲。
賈玲的轉型是成功的,也得到了所有朋友的支持認可。
不過,賈玲走向喜劇的舞台,卻是因為母親的一個失誤造成的。
從住300元地下室的“北漂”,到如今風光無限的喜劇明星。
《你好,李煥英》更是讓她成為全球單片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賈玲,聊聊她的喜劇的故事。
一、誤進喜劇班
賈玲出生在湖北襄陽,家庭條件一般。
小時候賈玲對演戲很感興趣,
而且兩個小酒窩也很招人喜歡。
因為文化課成績并不是很突出,所以她就開始學習藝術。
那個時候,賈玲還是長相俊美的窈窕淑女,
整體形象更符合現在人的審美。
第一年她高考失利,于是複讀了。
第二年,她竟然選擇的兩個專業,喜劇班和戲劇班都過線了。
于是,招生辦的人打電話問她要選擇哪一個專業。
可惜的是,賈玲當時不在家,母親接的電話。
因為母親有很濃重的湖北口音,她說的是戲劇班,
但對方卻聽成了喜劇班。
于是,一場烏龍就這樣出現了,
賈玲就被稀裡糊塗地決定了命運。
進入大學後,賈玲才發現,自己竟然成了相聲演員。
這讓她一時間反應不過來。
最後再三确認,才知道,自己的志願沒有錯。
很多人都說,女孩說相聲不占優勢,
賈玲也知道這個事實,可已經沒有退路了。
她也隻能好好學習各種知識。
好在,她遇到了自己的老師馮鞏,她一生的貴人。
原來這個班,就是馮鞏老師和學校合辦的。
上大學的時候,賈玲就更加體會到女人說相聲,
真的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不過,好在他們可以偷偷跑出去,
到小劇場說段相聲,賺點外快。
在學校學習是一方面,真的走向舞台是另一回事。
看到這麼年輕漂亮的女孩說相聲,
台下那些人的噓聲和起哄,
讓賈玲直接接不住,灰溜溜跑下舞台。
不知是委屈,還是害怕,
賈玲自己躲在舞台後面哭,
但她自己很清楚,在這個舞台上,
你沒有實力,你的眼淚一文不值。
有了第一次經曆,就有第二次,
慢慢的,賈玲不再在乎這一切,
不管什麼情況下, 她都能很好地處理這些狀況。
在學校裡,她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感覺。
二、苦澀走穴路
有些人就是,畢業就失業。
作為一個女相聲演員,賈玲畢業正趕上非典。
小場子不開門,自己也沒有其他的手藝,
于是,生活就成了問題。
有一次姐姐給她郵寄1000塊錢,交完房租就空了。
因為這,姐姐還罵了她一頓,說她亂花錢。
可是,她也不敢跟姐姐說實話,隻好自己偷偷找了一個地下室。
這380元的地下室,就成了賈玲的落腳點。
住的地方解決了,可是沒有收入,生活依舊是問題。
沒有演出,沒有收益,賈玲徹底體驗了一把,
什麼叫做饑腸辘辘的感覺。
一般在困境中的人,往往會給自己立志,要多久出人頭地,
如果做不到,就要回老家怎麼樣等等。
賈玲也是這樣做了,不過時間期限一到,
她就給自己再次續約到下一年。
總之,為了留在北京,她給自己找了各種理由。
後來,非典過去了,賈玲開始出去走穴演出。
沒有名氣,沒有資源,她就隻能去婚喪嫁娶場子賺點錢。
每次談到這段經曆的時候,
賈玲都很有感觸。
記得有一次主持人問她,有沒有覺得很苦,
賈玲說,自己選的路,再苦也要堅持,
畢竟,老天爺早晚會回報你。
振作起來的賈玲,那年報名參加了“全國相聲小品邀請賽”。
意外的是,她的相聲《怎麼了》竟然獲得了第一名,
而郭德綱和于謙隻獲得了第三名。
這讓賈玲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她知道自己有這個能力。
不過,獎項不能當飯吃,
她雖然得到了名次,卻依舊沒有得到演出機會。
後來,賈玲從學生成為馮鞏的弟子,她才好了起來。
馮鞏隻要有演出,都會給賈玲機會。
當馮鞏知道賈玲生活很艱難的時候,
每次演出,都會多給她一些演出費。
慢慢的,賈玲的日子好了起來。
或許這就是馮鞏一直說的,
跟着師傅,有我一口,就有你們的。
所以,你有能力,隻能說你有機會;
但是,你有師傅,你就有更好平台。
賈玲跟随馮鞏後,終于有了施展才華的平台。
三、春晚創佳績
拜師後,賈玲和師兄白凱南成了組合。
他們兩個将很多新的表現形式融入相聲。
将電影、電視、潮流、網絡等好玩的梗,都融于一個作品,
使得作品更有時代感,更新潮,讓年輕人喜歡。
2008年,他們創作的《大話捧逗》,
與傳統相聲的捧逗之争截然不同,
但是卻笑料十足,讓人喜歡。
這個節目,他們一起演了上百場。
後來,在姜昆的推薦下,登上了央視春晚。
春晚之後,賈玲和白凱南火了,
兩個人的商演也越來越多,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不過,賈玲卻迎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
以前在小劇場演出,她可以一個段子演無數次。
可是走到電視台,不停的錄制之下,
他們相聲的段子和包袱早就沒有了新意,
久而久之,他們的相聲再也得不到更多的掌聲和笑聲,
賈玲開始懷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對。
此時,郭德綱也勸說她,最好轉型做小品,
那樣可以給自己更好的發展前景。
征得師傅同意之後,賈玲開始停下來,轉型去做小品和喜劇。
她用了3年時間,學習小品的各種知識,模仿前輩的作品。
期間,有人邀請她參加節目,她都婉言拒絕了。
她知道,自己如果沒有這次涅槃,
自己的路肯定走不通了。
2015年,賈玲再次出現在春晚舞台上的時候,
她已經是小品演員了,
《喜樂街》中女神和女漢子的比拼,
讓賈玲得到了比身材好的瞿穎更多喜愛,
此時的賈玲,表演小品老道成熟,絲毫不露怯。
看到台上已經轉型成功的徒弟,
馮鞏也是滿心欣慰。
正好這個時候,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招募,
賈玲和沈騰、宋小寶等,就走到了一起。
也開始了這幾個人的喜劇争鬥之路。
四、歡樂喜劇人
《歡樂喜劇人》這個節目,要求參賽演員一周出一個作品。
要知道,很多演員都是一直演一個節目的,
這麼高強度的創作和演出,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不過賈玲不害怕,她自己能寫本子,
最重要的是她有好搭檔孫集斌,
據說他一年可以寫80多個本子,可謂是賈玲的“一支筆”。
《歡樂喜劇人》的火爆,讓賈玲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在這裡,也遇到了她最好的哥們,沈騰。
當時他們為了創作作品,
常常是晚上熬夜到四五點鐘。
有人說,喜劇背後是悲劇,
喜劇演員用自己的悲傷,讓更多人歡笑。
但是賈玲不這麼認為,她認為這樣的生活,
充實而有意義,她喜歡這樣的日子。
每一個作品出來之後,隻要觀衆笑,
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也是從《歡樂喜劇人》開始,賈玲也開啟了自黑模式。
身材成了她最好的自黑對象。
曾經也是窈窕淑女,如今成了兩個人擡不動的“台柱子”。
為了達到喜劇效果,賈玲生吃辣椒,吹啤酒,扮醜等,
讓自己的好友都心疼不已。
觀衆都以為是節目效果,是喜劇特效,
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一切都是真的。
在這個節目中,他們既是同台競争關系,
也是好朋友,相互扶持的夥伴。
不管是最後誰離開,他們都會痛哭一場。
後來,賈玲還參加了更多娛樂節目,
《喜劇總動員》、《王牌對王牌》等,
都讓賈玲在喜劇的路上,越來越好。
每次,她都是節目中的開心果,
她和沈騰等人,也成了節目的常青樹。
五、你好李煥英
賈玲的母親,是在她上大學的時候意外去世的。
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是賈玲心中最大的遺憾。
曾經母親有很多願望,卻都沒有實現。
當時,母親曾說,賈玲成了喜劇演員,她想在春晚上看到她。
可是,賈玲後來多次上春晚,
但母親再也看不到了。
2021年,賈玲自己執導了《你好,李煥英》電影,
就是為了母親而創作的。
也正是這部片子,讓賈玲成為全球單片票房最高的女導演。
有人批評這部片子,說拍的一般,
也有人說這個電影,拍的讓人感動
真正看過這個電影的人,
真正對父母有遺憾的人,
才會體會其中的酸澀和真情。
賈玲用喜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母愛的故事,
她在電影裡滿足了母親所有的願望,
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
與其說《你好,李煥英》是賈玲為自己母親寫的,
不如說是為所有對父母有遺憾人的心裡呐喊。
誰的人生沒有遺憾,誰的父母不愛孩子,
親情可以拍成各種類型的電影,
喜劇也隻是一種表現形式。
苦中作樂,笑裡含淚,可能是最觸動人的内心。
我們喜歡這部電影,不僅是因為賈玲,
還是因為這部電影中真實的表達。
或許,自己活得更好,才是父母最大的期盼,
賈玲用笑聲讓母親知道,
我這裡很好,你可以安心了。
既然一切已經發生,一切都不可改變,
放下遺憾,我們才能活得更開心快樂。
每一個逝去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人活得好,
或許,我們都應該放下,
然後全身心活好今天。
六、綜藝台柱子
賈玲是開心快樂的,至少我們見到她的時候是這樣。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綜藝節目,賈玲都是嘉賓,
看到她在台上各種動作和表演,
我們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賈玲,就是我們笑的催化劑。
有一次演出的時候,賈玲說,
自己為什麼是“台柱子”,
就因為自己長得像柱子,
一個人抱不動,得兩個人擡,所以是“台柱子”。
其實,我們知道這是她的自黑,
但賈玲真的可以說是“台柱子”,是舞台的定海神針。
有她,節目就有收視率,
有她,綜藝就有觀衆看。
所有這一切,都是賈玲努力的結果。
内心充滿陽光,你到哪裡都晴空萬裡,
賈玲就是這樣一個照耀大家的人。
就連沈騰都說,賈玲最大的優勢是,
男人喜歡她,女人也喜歡她。
能做到讓男女都喜歡的女演員,真的不多。
大大咧咧,活潑開朗,
這應該是所有人對賈玲的評價,
也是喜歡她的一個重要原因。
賈玲從一個相聲演員,
轉變為小品喜劇演員。
每一步走的路,
隻有自己知道裡面的心酸。
她在用自己的努力講述着喜劇,
她用自黑的方式讓更多人歡笑,
喜劇人不一定都是開心愉悅的,
賈玲或許也有自己背後的憂傷,
但作為演員的職業操守,
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快樂的陽光。
賈玲,真的是好樣的。
據說她的新電影《熱辣辣燙》即将上映,
希望這部電影能有更多驚喜,
也祝願她,明天繼續輝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