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揚塔爾造船廠總經理薩馬林向媒體表示,該廠負責承建的第二對11711型登陸艦不僅可在2024年之前就完成交付,而且經過現代化改造升級後,排水量也會提升40%(7000噸),同時登陸運載能力也将得到較大提高。
2019年,俄羅斯第三艘“弗拉基米爾·∙安德烈耶夫”号以及第四艘“瓦西裡·特魯申”号11711型登陸艦在揚塔爾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按照合同要求預計要在五年之内完成交付。而在此之前,揚塔爾造船廠負責承建的首艘11711型登陸艦“伊萬·格倫”号從建造到交付卻花費了近14年時間。
當時,很多人還因此而嘲笑俄羅斯造船工業不僅已經大不如蘇聯時期,甚至海軍實力也已經淪落到了二流國家的水平。客觀上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造船工業确實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别說連一艘萬噸級戰艦都造不出來,就算修複唯一的一艘“庫茲涅佐夫”号航母都顯得磕磕絆絆力不從心。
然而要說目前俄羅斯海軍實力已淪落到二流國家水平,那就有些大言不慚了!比如按照去年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世界海軍實力排名來看,俄海軍雖從第二降至第三,但其綜合戰力卻遙遙領先排名第四的英國。
目前俄羅斯海軍共擁有約200餘艘水面戰艦,近40艘核潛艇,30艘常規潛艇,先不說什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什麼老舊艦艇早該淘汰這種話,就算将其數量再減少一半,當下的俄羅斯海軍也足以吊打世界海軍排名4~10位的任何一個國家。
更何況不久前美國《外交官》雜志還就俄羅斯海軍發展專門撰寫了一篇題為“俄羅斯海軍已對北約構成實際威脅”的文章,其中重點闡述了俄羅斯近些年建造并服役的一些中小型軍艦和潛艇,它們個頭雖然都普遍不大,但攻擊力卻異常兇悍,配套的新型武器足以讓北約海軍望而卻步。
綜上,蘇聯解體雖然導緻俄羅斯當下的造船工業大不如從前,但它依然擁有世界一流的海軍實力以及海軍裝備研發能力。比如此次續建的11711型登陸艦項目,盡管首艘“伊萬·格倫”号從2004年開工,直到2018年才入列俄羅斯海軍,用了将近14年的時間,但第二艘“彼得·莫爾古諾夫”号從2015年開工直到2020年完成交付,也不過隻用了五年的時間。
同時接下來的第三艘和第四艘也将在五年之内完成建造,這說明俄羅斯造船企業在蘇聯解體後不僅又重新獲得了建造大型戰艦的機會,而且也為此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衆所周知,俄羅斯11711登陸艦原型是蘇聯的1171坦克登陸艦,兩者不僅沒有什麼區别,而且開工的第一艘“伊萬·格倫”号就是在1171型坦克登陸艦藍本上“續建”出來的軍艦。比如兩者性能參數對比,前者排水量約5000噸,速度18節,巡航距離4000海裡,自持力30天,船員100人,可運載13輛坦克或300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士兵;
後者滿載排水量約4700噸,航速18節,巡航距離約10000海裡,可運載20輛坦克或300名士兵。綜合以上數據可看出,俄羅斯當時在建造大型戰艦方面确實遇到了瓶頸。
而且明顯還是在設計和動力方面遇到了困難。這也是俄羅斯後期引進法國“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的主要原因,本希望借“西北風”來拓展俄羅斯造船企業的視野,但可惜的是2014年卻發生了克裡米亞事件,法國終止該交易,烏克蘭斷供燃氣輪機。
而這些變故也就是導緻俄羅斯首艘11711型登陸艦拖拖拉拉建造14年的原因。理論上講,如果是艦船的現代化設計出了問題,俄軍工在短時間内或許還可以想出解決的辦法,但動力系統就不行了,一旦斷供,俄軍工就必須從頭開始研發或仿制,幸虧在2018年獲得重大突破。
2018年,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為22350型導彈護衛艦3号艦“戈洛夫科海軍上将”号(滿載排水量5400噸)交付了首台國産化的M90FR燃氣輪機。有趣的是就在同一年,首艘11711型登陸艦“伊萬·格倫”号也宣布正式入列俄羅斯海軍。
緊接着第三艘和第四艘不僅也相繼開工建造,而且還在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進。綜上可看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造船工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内确實要受制于人,但它在研發或仿制方面的能力并不輸任何國家,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卻敢在2015年就開工第二艘11711型登陸艦實屬難得!
最後再說明一下,俄羅斯當下加緊建造大型登陸艦一方面是考慮到為本國造船企業提供更多建造大艦的機會,以便于為将來建造航母積累更多的經驗;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為了滿足海軍戰略的需要。
比如在叙利亞戰争中,俄軍向叙利亞政府軍提供的軍事支持大多都是依靠空中或海上遠程打擊來完成,假如真需要陸軍登陸支援,恐怕當時的俄軍連一兩款像樣的登陸艦都拿不出來,畢竟蘇聯時期建造的1171型坦克登陸艦不是被瓜分,就是後期因為老舊而報廢拆解,因此當下俄羅斯海軍也确實需要幾艘相對先進的登陸艦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