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東北酸湯子面奪走九命!
最近,因“酸湯子”引發的一起悲劇,相信大家都有耳聞了。
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緻病食物是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的酸湯子。
心痛惋惜之餘,很多網友關心,酸湯子究竟是種什麼食物?酵米面中毒又是怎麼一回事兒?生活中怎樣預防這類食物中毒的發生?
今天就來一一說清。
酸湯子又稱湯子,流行于東北遼甯、黑龍江一帶,是一種用玉米水面做的主食。
把玉米放在盛着冷水的缸中浸泡,浸泡時間的長短因氣溫的高低而不同。
浸泡後經水淘洗後濕磨成糊狀水面子,用布兜起自然濾幹或用柴草灰吸去過多的水分而成,帶有不同程度的酸臭味。
而後用發酵好的酸湯子面,通過特定器具擠壓成條狀,下鍋煮熟即可食用。
就是這種看似面條的東西,在發酵過程中其實暗藏“殺機”。
由于椰毒假單胞菌廣泛分布于外環境,因此在長時間酵米面制作過程中很容易受該菌的污染,這些食物十分适合它的生長,在适當的溫度(20~30℃)等條件下能産生大量毒性很強的米酵菌酸(BA)和毒黃素(TF),對中毒者身體危害極為嚴重。
簡單的說,就是這類發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進而産生了緻命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酵米面容易産生的主要毒素,它對酸、氧化劑和日光不穩定,但其耐熱性強,經100℃煮沸和高壓(121℃)也不被破壞。
所以不論制成何種食品,也不論采用何種日常的烹調方法都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可引起食物中毒。
而且中毒後發病急、病情嚴重、發展迅速,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是不是很可怕!
要注意的是,這種毒素可不隻存在于酸湯子這類食品中,這些常見的食物更要警惕!
比如,今年 8 月在廣東腸粉店也有米酵菌酸中毒的記錄↓
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濑粉等濕米粉等是廣東人愛吃常吃的大衆食品,然而,近年來廣東省多次發生食用濕米粉等引發食物中毒事件。
究其因,是由于濕米粉等食品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産生米酵菌酸毒素。
若上述食品未及時冷藏保存或超過保質期,食用引發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風險增大。
每年都會有媒體報道“木耳殺人事件”↓
新鮮的、或浸泡太久的黑木耳,也可能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在廣西、雲南等山區農村常有吃酵米面(壯族俗稱吊漿粑,苗族俗稱湯粑)的習慣,由此引發的酵米面中毒頻頻發生。
2014年,雲南廣南縣八寶鎮百樂村幹塘子村民小組,22名村民疑似因食用自制“吊漿粑”後中毒,多人死亡↓
據介紹,吊漿粑是當地壯族群衆的一種傳統食物,通常是用各種粗糧放于水中浸泡後,将其磨成漿狀,用可濾水的袋子懸吊,從漿中擠出水份,并使漿呈濕團粉狀面,再制成各種食品食用。
但在加工制作吊漿面過程中,由于農村衛生條件普通較差,加之夏秋季節氣溫高、濕度大,吊漿面中的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黃杆菌)會污染酵米面(吊漿粑),并大量生長繁殖,食用後易發生吊漿粑中毒。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發布過多篇關于如何預防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的提示↓
總結一下,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也就是米酵菌酸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
有三類食品如果被環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發生椰酵假單胞菌中毒。
一是谷類發酵制品,如酸湯子等發酵玉米面、發酵糯小米、吊漿粑、糍粑、醋涼粉等;
二是變質銀耳、木耳;
三是薯類制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嚴禁用浸泡的玉米、黴變的玉米制售食品;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家庭制備發酵谷類食品時盡量做到吃多少做多少,要勤換水,保持衛生,防止異味産生。
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幹成粉;
貯藏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以防污染。
一定要先将其表面清洗幹淨,然後使用幹淨的容器和水泡發,一次不宜泡發過多,泡發好後要及時食用。
泡木耳最長别超過4個小時;
泡發後如果發現耳片發黏、軟、無韌性或有異味,一定要丢棄。
食用泡發好的木耳或銀耳前,要徹底清洗幹淨後再烹調。如需要是涼拌,也一定要在選好食材的基礎上,用開水焯熟(開水漂燙),并适當添加大蒜、醋等,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不要食用自采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别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木耳,引起中毒的風險極高,千萬切記不可食用。
不提倡消費者從農貿市場等場所購買木耳菌種後随意自行栽培、食用。
由于缺乏栽培知識,因為無法科學控制木耳的培養環境(如溫度、濕度等),存在椰酵假單胞菌污染及産生毒素的風險。
此外,在選購木耳、銀耳或其他谷類發酵制品、河粉、米粉(線)尤其是散裝稱重的濕河粉時,要選取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同時要注意銷售環境的衛生狀況,選購有生産許可的正規産品,并注意産品标簽上的生産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
另一方面,要注意貯存時間并及時食用。應儲存在陰涼、通風幹燥處,且貯存時間不宜過長。
濕米粉、米粉(線)等谷類發酵制品應在購買當天、木耳或銀耳應在泡發當天食用完。
(部分資料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健康中國”微信公衆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
來源:周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