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聖者往往以自然中觀察到的形狀和性質命名體式,龜式以烏龜命名,這是受到驚吓或威脅的時候就會縮回殼裡的動物,因而,在這個體式中,模仿烏龜的身體形态,常常會産生一種頭腦内收的微妙感受,就好像世界的聲音越來越清晰,而周遭的世界則在慢慢淡出你所關注的焦點
開始練習之前首先需要熱身,放松髋部,大腿,背部。從以下序列循序漸進的進入
1、花環式
在骨盆重量的引領下深入花環式,髋部和背部肌肉被動打開,感覺非常美妙,打開之後才能在龜式中深入折疊使手臂伸到雙腿下面,記住,進入體式要耐心,花些時間慢慢感受,反思身體的感覺,引領自己進入下一個動作。
2、聖哲瑪裡琪Ⅰ式
該體式也有助于培養髋部和背部的靈活性,拉伸腘繩肌,聖哲瑪裡琪1比花環式更主動,有機會可以稍微挑戰一下,像是訓練壞脾氣的小狗,堅持練習,假以時日,髋部和感官都會更加敏感靈活。
3、束角式
束角式可以深度拉伸髋部和背部肌肉,為龜式向前折疊身體做好準備,從手杖式開始,腳底互推同時屈雙膝,雙腿朝兩側向外放松,若是膝蓋遠遠高于髋部,毛毯墊在臀部下方。
4、坐角式
坐角式引領你向龜式更進一步,腘繩肌與下背部在這裡會得到更深度的拉伸,從手杖式開始,雙腿分開呈一個很大的角度,通過這一預備體式确保根基堅實,便于軀幹向前折疊,從坐角骨到腳跟,每條腿後的中線都牢牢下壓地闆,兩腿穩定紮地,像是沉重的木樁沉入大地。
若是在坐角式中,身體向前深度折疊十分困難,就繼續練習這一序列的前四個體式,等到背部,髋部,腘繩肌更能接受深度前屈的時候,再練習龜式。
5、龜式
從手杖式開始,兩腿分開略寬于肩,雙膝微屈,腹部上提遠離大腿,拉長軀幹,身體向前折疊,兩臂向外滑動,穿過兩大腿下方,掌心向下,掌心盡可能朝兩側向外走,胸腔寬展,肩膀沉向地面遠離耳朵
利用背部,髋部,雙腿已培養出來的柔韌性,放松自己進入龜式,注意不要把自己拖進去,讓身體模仿感官内收時内心柔和的感覺。
輕柔地呼吸,放松面部,耐心練習,運用呼吸技巧,輕柔地調整幾次學會調整感官,就能在保持瑜伽習練和滿足日常生活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安靜的專注。
該體式能加強背部力量,調料腹部器官功能,靈活髋部,安靜頭腦
禁忌:經期或孕期,腰椎間盤突出,下背部肌肉緊張的不适合練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