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章,眼前的景象好像又回到了70-80年代那個歲月,當時我國正處在政治思想矛盾期,正是探讨“兩個凡是”和“實踐是檢驗一切”到底哪個正确的歲月,當然這個問題是小說大的社會背景,做為小老百姓還是更多的是想怎麼吃飽肚子。
小說裡有這樣一段介紹,是學生孫少平去拿飯。學生食堂有三種主食,分别是白面的、黃面的、黑面的。白面的那就是幹部家庭或者是富裕的家庭,黃面的是摻了玉米面的主食,那算是中等的;黑面的不要說了,是最困難的家庭。小說戲稱這三種主食分别是“歐洲、亞洲、非洲”。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基本沒吃過這個苦,但我是那個年代誕生的,趕了一個時代的尾巴,那個時候的物質生活并不豐富,我小時候對貧窮還是有點體會的。
小學時代,家裡不算富裕,我一條褲子穿了很久,那個時候很淘氣,上房揭瓦的年紀,加上踢球滑倒的,把膝蓋處磨了一個大口子,母親一針一線的給我補好了。穿補丁的褲子感覺很自卑,擡不起頭來,好像自己低人一等。心裡想着:我家是窮人,還穿打補丁的褲子,多叫人瞧不起。為了不叫同學發現,我經常把褲子撸起來到膝蓋,這樣就把破損的地方遮蓋起來。可是你越這樣遮蓋,那幫同學越能發現,那麼多同學面前起哄,說我穿補丁衣服,我當時臉紅的啊,激動的對他們說“我媽給我買褲子呢,不合适,過幾天我就穿新褲子”。回來後給我媽哭訴,埋怨她說“你看看我上學還穿補丁衣服,同學都嘲笑我,”母親卻沒說什麼,盡管家裡困難,卻馬上給我買了一條,我于是就高高興興的上學了,甚至還在嘲笑我的同學面前展示我的新褲子。
如今想起來,窮人不怕吃苦,但是很多為了顔面或者自尊,有的說是虛榮心:我可以去吃窩頭,但是我不想被别人發現,也不想被别人嘲笑。但是現在想想,正因為小時候吃了苦,知道家庭的不易,知道父母對我的疼愛,現如今我才感覺應該把最好的東西給我的父母,才時刻努力叫我的孩子不再受别人的嘲笑。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沒受過苦,對不好吃的,不愛吃的要不扔掉,要不就幹脆不吃,要知道那個年代能有吃的就很好了。我們現在的孩子就是缺少對貧窮的教育,從出生就含在嘴裡,泡在蜜裡,奶奶爺爺疼、姥姥姥爺疼,養成了怕吃苦、懶惰、不懂事的壞毛病。
那個膝蓋打了補丁的褲子我一直不能忘記,這也許是我人生一筆重要的财富。
如今黑面窩頭很了有錢人的标配
打補丁的衣服成了一種潮流
良好的學習環境未必能早就真正的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