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04:13:18

昨晚住在吉曲鄉中心寄校,一覺醒來,出門一看,天空燦爛輝煌,高原校園的清晨就在此時展現在了我的面前。這麼多年走藏地,也資助過好多所小學,但在高原的學校停留住宿還是第一次,盡管一路上看到了不少高原美景,但此時站在校園裡看到如此的景象,心中莫名的産生了一種激動的情緒。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

囊謙縣吉曲鄉中心寄校是一所不算小的鄉中心小學,看帖的朋友們可能對這所學校的那個寄字有所疑問,為什麼不直接叫做鄉中心小學而稱為中心寄校。因為在西部藏區,各個鄉鎮下面的村落十分偏遠,特别是牧區,住戶更為分散,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讀書,安心讀書,同時也集中優質教育資源,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是集中住校學習,所以就有了寄宿學校,簡稱寄校。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

所以在這所學校裡就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孩子,他們都是以學校為家,家為學校的學習生活模式。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

在囊謙縣吉曲鄉共有六所不同規模的小學和一所中心幼兒園。六所小學階段的學校分别為吉曲鄉中心寄校、吉曲鄉第二寄宿制小學、吉曲鄉山榮聯村小學、吉曲鄉瓦江聯村小學、吉曲鄉瓦卡村校與吉曲鄉熱永教學點。我們藏地小學圖書室資助群2017年春季資助的學校就是其中的瓦卡村小學。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

就在我徜徉在校園裡欣賞高原晨景時,阿東校長喊我們去吃早餐了。昨晚我們在這裡吃的是面片,今天早晨會吃到什麼樣的早餐呢?剛走進餐廳就看到野鶴一人拿着個碗站在一個桌子面前在“端詳”着啥。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5

看看我們今天的早餐吃什麼。這裡有酥油,雞蛋和饅頭。鍋裡有煮好的稀飯,看起來除了酥油外和内地并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6

旁邊有一個木箱子,這就是剛才野鶴在“端詳”的物品,是不是面對這半箱子幹粉粉不知道該“咋整”啊?大家是否認識這個方木箱裡是什麼?這就是藏地人們最最常吃的主要食物——糌粑。糌粑粉就是青稞粉炒熟了的一種熟面粉,藏地的青稞和内地的大麥屬于同一種族,我們小時候也吃過大麥炒面,糌粑也就是熟青稞粉做成的食物。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7

這裡就是學校的教工餐廳,也是教工的活動室,平時作為餐廳,工作的事也在這裡商讨。此時餐廳裡隻有野鶴,劉老師和餐廳大姐,看來這兩位爺面對那一箱子粉粉都不知道如何擺活,于是暫停動作開始拍照。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8

就在他倆不知如何下手時進來了一位行家,幼兒園園長阿更,走過來開始做教練,親自演示如何做糌粑。在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糌粑的做法。糌粑的吃法與我們内地吃大麥炒面有所不同。内地的吃法通常是用開水沖成糊糊,加點白糖直接食用。而糌粑的做法是要和酥油拌和在一起做成面團進行食用的。這就是阿更園長在教我們的小夥伴制作糌粑。先取一塊黃色的酥油,然後沖上開水讓酥油溶化,随後放進去适量的糌粑粉,之後就開始用手在碗裡不停的拌和,直至最後将糌粑粉與酥油茶拌成均勻的面團,整個制作過程才算完成。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9

我因為小時苦日子過多了,糌粑粉吃起來覺得卡嗓子,雖然去過中國的所有藏區,走藏地高原的經曆已經有了十年之久,但藏餐我一直不習慣,所以,今天的早餐我還是以漢餐為主,吃的是稀飯雞蛋加饅頭。其中的兩個小夥伴對藏餐很有興趣,他們此時正在認真的跟着阿更園長在學習自己做糌粑。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0

看看他們那努力認真的樣子,就知道想吃上一頓正宗的藏式早餐也不是那麼容易呢。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1

野鶴不做糌粑,此時隻一心拍照,阿更園長坐在旁邊“指導工作”。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2

大哥面對這麼個小碗可是沒少用力氣。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3

最後費了半天勁,才做好這麼一塊糌粑,估計還不夠吃這一頓的。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4

第一次做糌粑,别管有多大,怎麼着也得留個紀念,呵呵。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5

早餐過後,我還是心心念念着校園,趁着其他老師吃早餐的空檔,我又走進了校園……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6

此時,出現的畫面讓我眼前一亮,一群孩子正坐在藍天白雲山下的綠草坪上讀書!這幅圖畫太讓我震撼了,孩子們的朗朗書聲讓我想到了在玉樹結古寺聽僧人誦經的場景。環境不同,内容相似,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讀書聲就是世上最美的天籁之音啊!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7

天地之美,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以及孩子們渴求獲得知識的願望之美,全都在這樣一幅畫面中展現出來了!瞬間,我的淚水噴湧而出,愛,也在此刻迸發了出來!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8

大美青海,大美藏地,不僅僅是風景,眼下的這一切,才是藏地之大美的精華所在。美的不隻是風景,還有那些藏地的人們。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19

大美無言,此時此刻的我,已然沒有了表達的能力,隻有舉起相機在淚水模糊的視線裡拍下了這一幅幅畫面……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0

看着這樣的場景,想着我們内地的孩子,在那樣好的環境中被家長逼迫着學習,差距太大了!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1

這個場景不知觸動了我内心那個點,反正就是有一種要湧出的感覺,最後竟然哭出了聲……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2

就在這時,校園裡的廣播放出了歌曲《心上的羅加》,歌曲的旋律與歌詞字字觸動我心,我終于找到了我内心想湧出的内容,原來正和了歌詞:白雲飄在那藍天裡我在草原上遇見了你你躲着風,你在哪座氈房裡你就是我心上的羅加(羅加,藏語:親愛的,寶貝的意思,對最親的人的愛稱)心中對你的這份愛還沒來得及告訴你你是我的羅加我是多麼愛你藏地的孩子們,你們就是我心裡的羅加!我愛你們!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3

通過早餐時跟中心幼兒園園長阿更聊天,對這所學校的情況大緻有了基本了解。吉曲鄉中心寄校始建于1961年,學校坐落于海拔3790米的吉曲鄉外戶卡村,距縣城130公裡,是一所寄宿制小學。目前在校學生總數為221人,其中女生121人,分設有1至6個年級共6個教學班。現有教職工19名,勤雜人員10名,保潔員1名。就是這樣一個教職工群體,擔當起了這200多個孩子的家長、老師和保姆等多種角色,每天24小時,全天候為孩子們操心,不僅承擔起了教育的責任,還擔當起了養育的重托。沒有到過西部鄉村小學的人們,是難以想象那裡的鄉村老師所承擔的責任和承受的壓力。2011年進行西部藏地小學考察時,在一所偏僻的村小學和老師們告别時,我對着他們深深地鞠了一躬:你們,才是教育戰線上最可愛的人!從那一刻開始,堅定了我做藏地小學圖書室的資助活動的決心,我,一個普普通通的教育者,沒有能力為西部藏地小學建樓房校舍,也無力能改變鄉村教師的處境,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們帶去通往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從那時起,藏地小學圖書室資助活動起步誕生了。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4

從2006年第一次走進藏地,我就熱愛上了這片高原,十年間,青海玉樹去了四次,西藏地區去了三次,甘南藏地走了兩遍,川西川北藏地去過兩次,雲南迪慶也走到了,藏地,成了我十二年行攝中的重中之重,這次,我來到囊謙縣吉曲鄉中心寄校,看到了我心中的羅加,我怎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緒?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5

我今天在藍天白雲裡,在草原上遇到了你們,雖然我無法直接對你們表達,但你們,都是我心上的羅加。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6

心中對你們的這份愛,我也隻能放在心裡。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7

隻希望你們都能好好學習,将來成為藏地有用的人才,和你們的老師們一樣,回來為建設家鄉藏地出力、盡心。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8

到了早餐時間,孩子們暫停了讀書,起來活動活動身體,各自帶着書本向食堂走去。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29

孩子們離開後,我仍留在原地,心中的情緒一時還沒平複,在《心上的阿加》背景音樂中,再次用相機“掃描”這所藏地中心小學。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0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1

校園與茫茫草原,僅有一牆之隔。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2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3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4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5

看着孩子們都往食堂走去,當時心裡五味雜陳,真的不知是什麼滋味。藏地的孩子們,你們生活的環境确實是太艱苦了,今天一天在囊謙吉曲鄉的行程,讓我親身體驗到了大山深處的那種生存環境。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6

在西部偏遠地區,大部分學校都是寄宿制的,這樣的學校不僅僅是孩子離開了父母的關愛,老師們也增加了很多負擔。這些鄉村小學的老師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不僅要做好一個老師要做的工作,還要盡心地去做每個孩子的家長,照顧他們的吃喝拉撒睡,而且這裡還有幼兒園。從3歲一直到13歲的孩子都得由老師們一管到底。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7

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野鶴,此時也被這樣的場景所打動,和我一樣,從一早視線一直就沒離開過孩子們。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8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39

看着孩子們一撥一撥從我面前走過,看着他們,我既高興又愛憐。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0

在我心裡,孩子們都是我心上的阿加。這讓我再一次想到在玉樹孤兒院認識的那些孩子,他們都叫我媽媽。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1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2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3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4

有些姑娘們看見鏡頭還有些羞澀,捂着臉不讓我看到,又從手指縫中偷看着鏡頭,好可愛的孩子。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5

孩子們都走進食堂去吃飯了,我還舍不得離開,繼續遊覽學校。從校舍來看,這所學校新建不久,之前的狀況不知是個什麼樣子。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6

在西部,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這也是應了那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現在西部地區學校的校舍普遍都建得不錯。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7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8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49

校園中央,有一座金色塑像,在漢地學校裡,往往會有一尊孔子塑像,而在這裡,這個塑像是藏文創造者——吞彌·桑布紮。

吞彌·桑布紮,西藏隆子縣人,翻譯家,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字,是藏文創造者,撰寫有《三十頌論及相轉輪》《文字變化法則》《吞彌谷風聲論》等。吞彌·桑布紮是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幹布(617—650)時七賢臣之一,官至禦前大臣,藏文創造者。公元7世紀時期,吞彌·桑布紮誕生于雅魯藏布江南岸的今西藏山南地區的隆子縣(也有說是出身于尼木縣吞彌家族中)。父親吞彌阿魯,是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禦前大臣。吞彌·桑布紮成年之後,時值吐蕃第32代贊普,松贊幹布戎馬馳騁青藏高原,經略吐蕃王朝,宏展其雄心抱負之時,松贊幹布在平定内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吐蕃之後,他一方面與周邊諸國,如尼婆羅、唐王朝建立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又積極發展生産,制定嚴密的各項制度。由于民族間的交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以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贊幹布深感缺乏文字的痛苦,遂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派遣了其在治下幾百名中認真挑地吞彌·桑布紮等16名聰穎俊秀青年,帶了許多黃金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字。他以梵文50個根本字母為楷模,結合藏語言特點,創制了藏文30個根本字母;又從梵文的16個元音中造出4個藏文元音字母。吞彌還從梵文34個子音字中,去掉了5個反體字、5個重疊字,又在元音中補充了元音啊字,補充了梵語迦、洽、稼、夏、啥、阿(音譯)等6個字,制定出4個母音字及30個子音字的藏文。根史料記載,吞彌創造藏文後即制藏文頌詞獻給松贊幹布,贊普十分高興,贊賞之。為了帶動臣民學習藏文,贊普拜他為師。根據藏族史籍記載,吞彌·桑布紮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幹布(617—650)時七賢臣之一。官至禦前大臣。曾奉命帶領16名藏族青年,攜許多黃金,途經異國的奇禽猛獸禁區,克服熱帶氣候的不适,堅持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受業于天智獅子和婆羅門利敬,學習古梵文和天竺文字。敬重佛法,精研佛學。吞彌·桑布紮是藏族社會早期的一位偉大的語言文字家和翻譯家,他的名字連同他的不朽的業績将永載青史并為後人所景仰。在吞彌·桑布紮創造了文字之後,使得藏民族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文字。随着用藏文記載的著作和翻譯作品不斷地應運而生,藏族曆史從此進入到一個文明的嶄新階段,還有他翻譯的8部語言文法著作和20多種佛經經過相互融合,從而形成了著稱于世的藏族文化。這樣的一個藏文化偉人,理應受到藏族人民的熱愛與愛戴。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50

本想在吉曲鄉中心寄校多呆一些時候,考慮到到瓦卡村小學的路況,阿更和阿東催促我們了,我們在一起合了影之後,便由阿更園長帶着我們前往瓦卡村小學了。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51

阿東校長,我的朋友,今天終于有機會見到了你,必須咱倆合個影才行啊,希望我們還能有機會再見!

從語文的角度青藏高原在哪裡(青藏高原的明珠)5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