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測繪學會微信公衆号
1.儀器
水準尺應使用受環境及溫差變化影響小的高精度铟鋼條碼尺。在不具備铟鋼條碼尺的情況下,使用一般塔尺時應盡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觀測時間
相鄰的兩次時間間隔稱為一個觀測周期,都必須按施測方案中規定的觀測周期準時進行。
3.觀測點的設置
沉降觀測點要埋設在最能反映建(構)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觀測的位置。相鄰點之間間距以15-30 m為宜,均勻地分布在建築物的周圍(埋設的沉降觀測點要符合各施工階段的觀測要求,特别要考慮到裝修裝飾階段因牆或柱飾面施工而破壞或掩蓋住觀測點)。
4.沉降觀測的五定
所謂“五定”,即通常所說的沉降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沉降觀測點,點位要穩定;所用儀器、設備要穩定;觀測人員要穩定;觀測時的環境條件基本上要一緻;觀測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觀測過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後視距≤30 m,前後視距差≤1.0m;②沉降觀測點相對于後視點的高差容差應≤1.0mm。6.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
在控制點與沉降觀測點之間建立固定的觀測路線,并在架設儀器站點與轉點處做好标記樁,保證各次觀測均沿統一路線。
7.埋入牆體的觀測點
材料應采用直徑不小于12毫米的元鋼,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鋼筋外端要有90°彎鈎彎上,并稍離牆體,以便于置尺測量。
8.框架結構的觀測
框架結構的建築物每二層觀測一次,竣工後再觀測一次。
9.水準點
水準點是對各觀測點沉降的基準點,一定要選定相對固定的穩定的其他建築物等适當部位,一般不少于2個。
10.現場觀察方法
每次觀察均需采用環形閉合方法,當場進行檢查,同一觀測點的兩次觀測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繪制記錄沉降圖
完成沉降觀測工作,要先繪制好沉降觀測示意圖并對每次沉降觀測認真做好記錄。
(1)沉降觀測示意圖應畫出建築物的底層平面示意圖,注明觀測點的位置和編号,注明水準基點的位置、編号和标高及水準點與建築物的距離。并在圖上注明觀測點所用材料、埋入牆體深度、離開牆體的距離。
(2)沉降觀測的記錄應采用建設部制定的統一表格。觀測的數據必須經過嚴格核對無誤,方可記錄,不得任意更改。當各觀測點第一次觀測時,标高相同時要如實填寫,其沉降量為零。以後每次的沉降量為本次标高與前次标高之差,累計沉降量則為各觀測點本次标高與第一次标高之差。
12.沉降觀測點的設置
如建築物四角,沉降縫兩側,荷載有變化的部位。
13.停工時和複工時進行觀測
如中途停工時間較長,應在停工時和複工時進行觀測。築物封頂或竣工後,一般每月觀測一次,如果沉降速度減緩,可改為2~3個月觀測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
14.觀測方法
觀測時先後視水準基點,接着依次前視各沉降觀測點,最後再次後視該水準基點,兩次後視讀數之差不應超過±1mm。另外,沉降觀測的水準路線(從一個水準基點到另一個水準基點)應為閉合水準路線。
15.精度要求
沉降觀測的精度應根據建築物的性質而定。
1)多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用普通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其水準路線的閉合差不應超過 ±2.0 ×n 的開方mm(n測站數)。
2)高層建築物的沉降觀測,用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進行,其水準路線的閉合差不應超過 ±1.0×n 的開方mm(n為測站數)。
16.工作要求
沉降觀測是一項長期、連續的工作,為了保證觀測成果的正确性,應盡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觀測人員,使用固定的水準儀和水準尺,使用固定的水準基點,按固定的實測路線和測站進行。
17.沉降觀測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記錄 每次觀測結束後,應檢查記錄的數據和計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後調整高差閉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觀測點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觀測表”中。
(2)計算沉降量 計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1)計算各沉降觀測點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觀測點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觀測所得的高程-上次觀測所得的高程
2)計算累積沉降量:
累積沉降量=本次沉降量 上次累積沉降量将計算出的沉降觀測點本次沉降量、累積沉降量和觀測日期、荷載情況等記入“沉降觀測表”中。
18.繪制沉降曲線為沉降曲線圖
沉降曲線分為兩部分,即時間與沉降量關系曲線和時間與荷載關系曲線。
1)繪制時間與沉降量關系曲線 首先,以沉降量s為縱軸,以時間t為橫軸,組成直角坐标系。然後,以每次累積沉降量為縱坐标,以每次觀測日期為橫坐标,标出沉降觀測點的位置。最後,用曲線将标出的各點連接起來,并在曲線的一端注明沉降觀測點号碼,這樣就繪制出了時間與沉降量關系曲線。
2)繪制時間與荷載關系曲線 首先,以荷載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組成直角坐标系。再根據每次觀測時間和相應的荷載标出各點,将各點連接起來,即可繪制出時間與荷載關系曲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