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滞洪區災後重建補助資金标準?300多個日夜,風雨兼程河清、水晏,一個個嶄新的水利工程順利完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浚縣滞洪區災後重建補助資金标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300多個日夜,風雨兼程。
河清、水晏,一個個嶄新的水利工程順利完工。
2021年7月,河南省鶴壁市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全市水庫超汛限水位運行,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6個蓄滞洪區全部啟用,水利基礎設施損毀嚴重。
為加快水毀水利工程建設,全面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鶴壁市把災後恢複重建作為壓倒一切的重要政治任務,早謀劃、早安排,克服洪水退得遲、疫情影響大等困難,精準施策、攻堅克難,舉全市之力,以冬春水利建設會戰為抓手,強力推進水利災後恢複重建工程建設。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市水庫、蓄滞洪區、灌排工程、供水工程等292個水毀水利工程全部完工,為今年安全度汛打下了堅實基礎。
高位推動 大災之後謀大治
在應對去年7月份的特大暴雨洪水中,鶴壁市防洪工程體系在攔蓄洪水、抽排澇水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面對超标準洪水,鶴壁市水利工程設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為保證水利工程正常發揮作用效益,确保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鶴壁市把推進水利工程災後恢複重建作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高位推動、高效推進,努力變大災之年為大治之年、大幹之年、提升之年。
古人雲,治水之法“必得躬曆山川,親勞胼胝”。2021年10月15日,鶴壁市在全省率先打響冬春水利建設會戰,成立了由市委書記馬富國任政委,市長郭浩任指揮長的冬春水利建設會戰指揮部;2021年11月9日,鶴壁市2021—2022年冬春水利建設會戰集中開工儀式舉行,馬富國、郭浩與社會各界人士800多人一起參加勞動,掀起了一場全民參與的大幹水利、根治水患的大會戰。
與此同時,各縣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召開動員大會,成立組織機構,制定實施方案,明确主攻方向,号召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及志願者等社會力量,投工投勞投資,分片、分段開展義務勞動;市、縣、鄉三級黨員幹部下基層到一線,帶頭投身災後恢複重建……放眼鶴城大地,全市水利災後恢複重建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快速推進。
風雨兼程 災後重建提質效
除澇、核災、籌資、施工……水利重建工作迅疾有序展開。面對這場硬仗,鶴壁市水利部門以決戰決勝的姿态吹響了沖鋒号,第一時間成立水利災後恢複重建小組,下設5個工作專班,分工推進項目謀劃、水毀修複、洪區補償等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同時抽調人員組建專班,集中辦公。
“去年7月27日,工農渠寶山管理站暗渠水毀工程作為全市水毀水利工程第一批開工的項目,工人們頂風冒雨忙施工,僅用3天時間就完工了,及時保障了民生供水。”市工農渠灌區管理處處長李曉莉說,針對洪澇災害引起的飲水困難問題,在采取臨時集中供水等應急措施的同時,他們還組織人員對供水工程水毀情況全面排查,建立問題台賬,搶修機電設備和管網。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市485個村因災水毀農村供水工程全部恢複正常供水,受益群衆70.19萬人。
施工,第一大難題就是持久不下的積水。面對嚴峻形勢,鶴壁市水利局通過抽調水文技術人員在關鍵部位設置臨時水位觀測點,調度盤石頭水庫洩洪量,降低河道水位,及時起閉洩洪、排澇閘,調用抽排設備加快蓄滞洪區洪水排放,為冬春水利建設會戰及秋播秋種提供了有利條件。
特别是針對去年汛期水毀最為嚴重的浚縣,鶴壁市克服水位高、施工難度大、項目多、工期緊、任務重等困難加快重建。“我們采取EPC總承包方式,由實力雄厚、專業技術過硬的設計、施工單位組成聯合體實施工程建設,多标段、多點位同時施工。”浚縣水利工程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蘇鑫說,“比如今年3月份開工的衛河彭村堤防修複工程,為應付施工現場高水位,我們采用井點降水法,新打15眼降水井,24小時不間斷降水,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标準。”在克服降水、淤泥問題的同時,還不斷調整施工方式,采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晝夜不停、循環作業等方式,優化施工方案,合理調度施工時間,确保建設任務如期完成。
據悉,浚縣水利災後恢複重建共23個項目29個工程,其中涉及度汛安全的水毀修複工程已按要求汛前完工,為安全度汛提供了保障。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問題關乎着工程進展。采訪中,鶴壁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張淑潑說,水毀水利工程修複項目多、投資額度大,加之資金到位周期長,為了不讓資金成為“攔路虎”,在資金尚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鶴壁市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一邊積極向上争取資金,一邊想方設法統籌地方水利基建資金、财政資金、專項建設基金和各類優惠貸款,盡力拓寬水毀修複資金渠道,保障工程進度。
“在施工的同時,我們也不放松對質量的監管。”鶴壁市水利局副局長李洪賓說,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工程前,鶴壁市水利部門成立7個由縣級領導帶隊的幫扶組深入縣區、項目建設單位,就項目前期、工程質量、安全、進度、資金争取使用等進行幫扶。在項目前期審批工作中,本着“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簡化程序,提高效率,促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同時,嚴格落實市縣水利部門工程建設監管責任,實行台賬管理、清單交辦,重點把好項目建設安全關、質量關、環保關。市水利局多次會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災後重建辦到縣區開展督導檢查,把災後重建項目建成質量過硬的民心工程。
補齊短闆 水利迎來新發展
洪澇災害,對鶴壁市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洪澇災害又為鶴壁市謀求再造科學水利防禦系統提供了推力。
“去年的洪澇災害暴露出我市水利工程存在的短闆,比如河道防洪标準低、蓄滞洪區建設滞後、溝道工程險工多等問題。”張淑潑表示,本着立足當下、着眼“十四五”、前瞻三十年的原則,全面彌補水利設施短闆弱項。早在蓄滞洪區洪水未退之時,鶴壁市就邀請設計單位專家對全市水利工程進行全面排查,詳細記錄受損情況,及時總結梳理水利工程的薄弱環節和短闆弱項,編制完成《鶴壁市蓄滞洪區防洪蓄洪退洪能力提升規劃方案》《鶴壁市特大暴雨災後水利基礎設施恢複重建專項實施方案》,謀劃水利災後重建類和能力提升類項目,進一步增強全市水利工程防災減災能力。“正是通過實施農村供水等保障民生的水毀應急工程,以及汛前完成水庫、河道、水閘、山洪溝等水毀工程,全方位提升了鶴壁防洪減災和水利支撐能力。”張淑潑說。
自去年受災以來,為提高精準預測預報水平,減少汛期災害損失,鶴壁市水利部門積極推進集水庫洩洪、主要河流行洪、地質災害演變、城市内澇演算等模型功能為一體的洪澇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建設。李洪賓介紹,系統建成後将打通氣象、水文、水利、應急主管部門“五預”業務鍊,實現“五預”聯動,提高雨水工情的預報、預警及研判分析能力,為防汛提供及時有效的“情報”,做到準确預報、敏銳預判、精準預警、真實預演及科學化預案,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目前,洪澇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模型初步建立,預計6月底可上線運行,為鶴壁市今年防汛工作提供堅強技術支撐。
“下一步,我們将全面、細緻、深入地總結取得的成功經驗,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繼續保持昂揚鬥志,發揚偉大的抗洪精神,切實凝心聚力,幹事創業,做好各項水利工作,為保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築起一道安全堤壩。”鶴壁市水利局主要負責人趙秀民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