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句俗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功夫片數十年的發展史上,曾誕生過許多傳世名作。
比如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的《猛龍過江》、《精武門》、《龍争虎鬥》等作品。
華人巨星首席代表成龍大哥的《警察故事》、《醉拳1/2》、《飛龍猛将》等作品。
“七小福”大師兄洪金寶的《東方秃鷹》等作品。
時下“宇宙最強”甄子丹的《導火線》、《葉問2》等作品。
……
但如果僅從功夫片的角度來考量,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個人認為《精武英雄》是當得起功夫片第一這個名頭的,此片堪稱功夫片中的教科書。
首先,從演員的角度來講,也許李連傑沒有李小龍那驚人的身手,也沒有成龍那獨步天下的動作設計能力,但李連傑有着最為标準的動作套路,任何一個相同的動作,偏偏隻有李連傑能夠打出那份屬于動作之美的獨特神韻。
對于李連傑而言,《精武英雄》同樣是其職業生涯尚未逾越也難以逾越的巅峰之作,或許影響力和知名度并不如《黃飛鴻》、《少林寺》等其他名作,但就動作而論,誠如李連傑自己所言:這是他自己所拍過的最好的電影。
在該片中,李連傑向觀衆們展示了自己全面而又紮實的武術功底。
單手引體向上。
三指俯卧撐。
騰空側踢。
單手撐地騰空過肩側踢。
而談到武戲,就不得不提本片的武術指導——“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作為最富盛名的武術指導,袁八爺一生佳作無數,但《精武英雄》同樣堪稱其職業生涯最完美的封神之作。
袁和平為片所設計的動作,真正達到了虛實兼備的境界:即彰顯了動作的藝術之美,又保留了拳拳到肉的寫實風格。
而影片中類似騰空倒鈎反敗為勝的諸多細節更是即興發揮的神來之筆。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精武英雄》的動作設計,不僅僅在視覺觀影效果上達到了極緻,更是在動作中打出了“拳理”。可以說,《精武英雄》的每一場武戲,都遵循着嚴格的動作設計理念。
開場日本學堂一戰,陳真以一敵多,用的是“擒拿手”,目的在于迅速制敵而不傷人。
虹口道場一戰,陳真所采用的制敵之術,秉承的是李小龍先生的“截拳道”理念。
陳真與霍廷恩的同門内戰,其目的是批判傳統武術“華而不實”的缺點。
年老體弱的船越文夫能夠和年富力強的陳真打成平手,采取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策略。
而陳真面對一身鋼筋鐵骨、力大無窮的藤田剛,卻是以柔克剛、以巧制敵。
而陳真與藤田剛之間近二十分鐘的終極決戰,堪稱功夫影史上最為華麗的樂章之一。正邪雙方鏖戰多個回合,彼此之間你來我往、各施絕技。陳真屢次搶得先機,但又屢次被打倒在地。在瀕臨絕境之際依然能夠冷靜對敵,拆掉敵人最強的武器,抓住敵人的弱點窮追猛打,一舉擊倒對手。
作為終極大反派,“金牌打手”周比利奉獻出了職業生涯最佳一戰,也成就了藤田剛這個演藝生涯最為經典的角色。
除此之外,香港電影的老朋友——日本知名動作明星倉田保昭,其所飾演的船越文夫,也成為其職業生涯的招牌角色。
還有為李連傑搭戲的錢小豪同樣表現出色。
而日本女星中山忍(中山美穗的妹妹)的加盟,更為影片增色不少。她和陳真的CP組合,令衆多影迷們記憶深刻。
當然,作為商業片,《精武英雄》誠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導演陳嘉上野心太大,影片空有格局,但缺乏明晰的主線,導緻故事過于散亂,反而不如李小龍原版來得酣暢淋漓;二是影片空有反思卻無深度,而且表現手法過于外漏和直白,部分片段更有說理之嫌,犯了商業片的大忌;三是陳真的角色設定太過于超前,很難得到觀衆的認同……
但上述瑕疵都無法掩蓋《精武英雄》在動作方面的萬丈光芒,單以功夫片而論,個人認為《精武英雄》的确可以稱得上是影史最佳。相較于個人色彩更濃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争虎鬥》和《警察故事》、《飛龍猛将》、《醉拳2》等影片,其動作場面的設計更适合作為功夫片影迷們奉為圭臯的教科書範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